神童詩整理
《神童詩》,最初由宋朝的汪洙所作,後人在其基础上,作了不少增補。
汪洙,字德溫,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集士港鎮 )人,元符三年(1100)進士,歷官至觀文殿大學士,提舉台州崇道觀,築室西山,召集諸儒講學,著有《春秋訓詁》,鄉人稱其室為崇儒館。其幼穎異,九歲能詩,有神童之稱。
進士及第後,汪洙被任命為明州府學教授,盡職盡責,幹得有聲有色。他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工作實踐,創作了很多帶有少兒啓蒙性質的勸學詩、勵志詩。
神童詩共68首,均為五言絕句。經整理,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忽悠人考科舉的勸學詩,共20首,基本可以肯定是汪洙所作,今天看來,已失去其價值:
一:袁冠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二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三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四
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
别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五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六
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
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七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
達而相天下,窮則善其身。
八
遺子滿贏金,何如教一經。
姓名書錦軸,朱紫佐朝廷。
九
古有千文義,須知學後通。
聖賢俱間出,以此發蒙童。
十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
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
十一
年紀雖然小,文章日漸多。
待看十五六,一舉便登科。
十二
大比因時舉,鄉書以類陞。
名題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十三
喜中青錢選,才高壓俊英。
螢窗新脫跡,雁塔早題名。
十四
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門三級浪,平地一聲雷。
十五
一舉登科目,雙親未老時。
錦衣歸故里,端的是男兒。
十六
玉殿傳金榜,君恩賜壯頭。
英雄三百輩,附我步瀛洲。
十七
慷慨丈夫志,生當忠孝門。
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
十八
宮殿岧嶢聳,街衢競物華。
風雲今際會,千古帝王家。
十九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太平無以報,願上萬年書。
廿:喜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第二部分是寫景抒情詩,共14首,作者不詳,有些可能是汪洙所作:
一
土脈陽和動,韶華滿眼新。
一支梅破臘,萬象漸回春。
二
柳色浸衣綠,桃花映酒紅。
長安遊冶子,日日醉春風。
三
淑景餘三月,鶯花已半稀。
浴沂誰氏子,三歎詠而歸?
四
數點雨餘雨,一番寒食寒。
杜鵑花發處,血淚染成丹。
五
春道清明好,晴天錦繡紋。
年年當此節,底事雨紛紛。
六
風閣黃昏夜,開軒内晚涼。
月華在户白,何處遞荷香?
七
漏盡金風冷,堂虛玉露清。
窮經誰氏子,獨坐對寒檠?
八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
南樓誰宴賞?絲竹奏清音。
九
一雨初收霽,金風特送涼。
書窗應自爽,燈火夜偏長。
十
庭下陳瓜果,雲端聞彩車。
爭如郝隆子,只曬腹中書。
十一
北帝方行令,天晴愛日和。
農工新築土,天慶納嘉禾。
十二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線長。
登臺觀氣象,雲物喜呈祥。
十三
時值嘉平候,年華又欲催。
江南先得暖,梅蕊已先開。
十四
冬天更籌盡,春附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鬢兩年催。
第三部分是卷首詩,不是汪洙的作品,而是後人加進去的,共23首,作者不詳:
一:長春
長占四時春,花紅日日新。
摘來同壽酒,堂上獻雙親。
二:梅花
柯干如金石,心堅耐歲寒。
平主誰結友?宜共竹松看。
三:牡丹
傾國姿容别,多開富貴家。
臨軒一賞後,輕薄萬千花。
四:梨花
院落沉沉曉,花開白雪香。
一枝輕帶雨,淚濕貴妃妝。
五:杏花
枝綴霜葩白,無言笑曉風。
清芳誰是侶?色間小桃紅。
六:桃花
人在艷陽中,桃花映面紅。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風。
七:蘭花
一種生深谷,清標壓眾芳。
不須紉作佩,入室自幽香。
八:芳草
一歲一榮枯,春來滿地生。
萋萋南浦路,凝望最關情。
九:榴花
炎日流如火,繁英簇絳綃。
佳人歇插處,疑把綠鬢燒。
十:荷錢
買有清和景,團團貼水心。
貪夫雖著眼,不解濟貧人。
十一:丹桂
自是月中種,人間無此香。
溪林今寂寞,多負綠衣郎。
十二:萱草
散作堂前彩,花農莖正修。
宜男曾入詠,底事不忘憂。
十三:綠竹
居可無君子,交情耐歲寒。
春風頻動處,日日報平安。
十四:四季
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
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十五:雷
括括風雲起,晴空陡作陰。
一聲天欲裂,膽破不平心。
十六:雲
出岫本無心,油然散曉陰。
從龍今有便,願作傅言霖。
十七:潮
漲落幾時休?從春復到秋。
湮波千萬里,名利兩悠悠。
十八:閒適
詩酒琴棋客,風花雪月天。
有名閒富貴,無事散神仙。
十九:安分
壽夭莫非命,窮通各有時。
迷途空役役,安分是便宜。
廿:待時
韓侯曾寄食,宣尼亦厄陳。
固窮千古事,君子豈長貧?
廿一:仁義
聖治先人意,施為日月新。
漸摩今既熟,孰不荷陶鈞?
廿二:恢復
三箭天山定,中興再頌歌。
撫綏新境土,整頓舊山河。
廿三:道院
道院迎仙客,書道隱相儒。
庭裁棲鳳竹,池養化龍魚。
第四部分,是我從二、三部分中選出來的,共11首,有明確作者:
一
作者: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二:九月十日即事
作者: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三:芭蕉
作者:路德延
一種靈苗異,天然體性虛。
葉如斜界紙,心似倒抽書。
四:風
作者: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五:梅
作者: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六:四時
作者:陶淵明或顧愷之
春水滿泗澤,夏雲多奇峰。
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
七:蜀葵
作者:陸師道
向日層層摺,深紅間淺紅。
無心駐車馬,開落任熏風。
八:偈頌
作者:釋妙倫
團圓離海峭,漸漸出雲衢。
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九:雪
作者:羅隱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十:言志
作者:解縉
小兒何所愛?愛此芝蘭室。
更欲附飛龍,上天看紅日。
十一:詠華山
作者:寇準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異事
汪洙的神童之名,相傳起源於這樣一個故事:一天,鄞縣縣令帶領全縣舉人、秀才去孔廟參拜孔子聖像。在三跪九叩之後,縣令忽然發現大殿牆壁上用木炭寫著這樣一首詩:
顏回夜夜觀星像,夫子朝朝雨打頭。
多少公卿從此出,何人肯把俸錢修。
下邊落款題有九齡童汪洙的名字。
縣令環視大殿,不光殿宇破敗不堪,孔子和顏回聖像也都缺額少肩,實在有損尊嚴,自覺羞慚。但轉念一想:“九歲孩童怎能寫出這樣詩來?怕是有人假冒孩童之名,故意諷刺於我?”想到這里,便吩咐差役:“速去打聽,這汪洙是何等樣人,叫他前來見我。”
汪洙的父親叫汪元吉,就在縣裏當小吏。因家境清貧,汪洙就幫家裡牧鵝,利用晚上和牧鵝空隙讀書寫字。初春的一天,汪洙趕著一群白鵝到野外去放牧,他見孔廟前青草茂盛,便讓鵝喫草,自個在大樹下讀起書來。不料,忽地一陣寒風過後,大雨從天而降,便趕緊收起書本,把鵝趕進孔廟避雨。
汪洙一進廟門,只見殿宇破敗,蛛網百結,聖像破碎,鳥糞遍地。心想:“父親常說,朝廷裏的文官武將,盡是孔夫子的學生,如今他們一個個做官享福,可老夫子卻坐在這樣的破廟裏,誰也不肯拿點銀子出來修理一番。”他越想越生氣,見殿角燒剩的木炭,便拾起在牆上題了這首詩,不料被縣令發現了。
縣令查問汪洙,汪元吉正好站在一旁,便趕緊跪下道:“這汪洙乃是卑職逆子,冒犯了大人,待我把他喚來,聽憑老爺教訓!”
汪洙跟父親到了孔廟,見過縣令。縣令問:“這牆上的詩可是你寫的?”汪洙不慌不忙地回答:“正是,還請老爺指教?”“你為何要寫這樣的詩?”汪洙道:“只要老爺看看這廟,還能不知寫這詩的用意嗎?”縣令見他對答如流,心中暗喜,但仍有懷疑。便道:“這樣說來,這詩果是你寫的了,那可是神童了!”又見其穿著短小的衣衫,便嘲笑道:“只是神童的衣衫好短喲,老爺我還沒見過穿這樣短衣衫的神童哩!”汪洙聽出縣令還不相信詩是他寫的,眼珠一轉,智上心來,當著眾人之面,向縣令鞠了一躬,脫口吟道: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
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
縣令一聽,果有才華,大喜道:“好詩,果是神童!將來定成大器! 有賞!有賞!”從此,汪洙神童之名在寧波一帶流傳開了。
清朝初年,大興文字獄,很多讀書人因而獲辠,被流放寧古塔,於是就有人諷刺朝廷,將“少小須勤學”一詩改成了:
少小休勤學,文章誤了身。
遼東千萬里,盡是讀書人。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4句被稱為人生的四大幸事,其實古人還總結出人生的四大不幸:
寡婦攜兒泣,將軍被賊擒。
失恩宮女面,下第舉人心。
-
健新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22 23: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