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寒的黑河,制造属于自己的雾凇奇观
-31度,骨头缝都在喊冷。
贺贺与我去小兴安岭平台村看雾凇的上周末,说幸运也很幸运,我们在没提前安排交通的情况下,搭上了一位靠谱大哥的顺风车,平平安安并且没花太多钱。说没运气也没运气,周六早上的雾凇我们完全没赶上,周日的多云和小雪让不冻河边完全没挂冰霜。即便如此,我们两个还是很开心地体验了红星站极寒却宁静的早晨,穿越了冰雪覆盖的乡道,探访了林地里的雪蘑菇,在没有雾凇的不冻河边跟着狍子的脚印一步步行来,最后搭车去伊春,吃了十一假期吃不上的爆火东北菜馆,走上了伊春河的冰面,最后欢欢喜喜地改签了前一班火车,在周日的最后一个小时安返各自温暖的小家。
从铺位起来后,迷迷朦朦地望向窗外,绿皮火车还在雪原上奔驰,厚厚的积雪反射着破晓前的天光,是暧昧的灰蓝色。再过一会儿,天边翻了红,村舍闯进车窗里,还挂着烟囱里飘出的烟。我们下车时天空是蓝粉色,在寒冷里,我们冲到了大巴车站才意识到攻略里说的大巴并不存在。300元的包车费又远超预算。我和贺贺决定等待一个大哥的顺风车。几个小时,我们躲进僻静的早餐店吃了早饭,在卫生间里贴暖宝,逛了人影奚落了早市,还加入了广场舞大妈的行列。自己呼出的哈气在脸周围逐渐凝结,我们的帽子,眼睫毛,围巾都挂着白霜,是自己制造的雾凇小环境。

正午时搭上了大哥的顺风车,车子驶入小兴安岭,被冻透了的阳光洒在覆雪的林间,那种透彻感就像人体会到的虚无。我们挤在SUV的最后一排,贺贺在颠簸中睡着了,前排付了全款包车费从伊春来的小男生也睡着了,副驾驶的大姐头也歪在了一边,开车的大哥肯定是没睡的,虽说不是所有道路上的雪包他都躲避,但他已经尽力开得平稳了。我看不够冬日的山林,所以一直盯着。
两小时后,车子驶入平台村,我们找好落脚的民宿就走去地质公园。到平台村的游客多半都包了车,我们则凭着不错的脚力走去走回。地质公园深处是藏在雪下的圆滚滚的石头,我熟悉它们秋天的样子。那时石头被覆着苔藓,绿意油油,石头间是奔跑的松鼠,接受着来自游客的投喂。现在一切都静悄悄的,仿佛地精们盖着雪被子睡着了。除了松树,其它树木都落了叶,枝干光溜溜的,白桦的树皮是如此洁白,白得就像地上的雪。

转过天,我们去看雾凇,还未走到河边,就被返回的司机告知:今天没有雾凇。没有?那我们也继续,我们去看那条在冬季里还流淌的河------库尔滨河。在小兴安岭深处的库尔滨河原本也和其它河流一样是上冻的,但库尔滨水电站建立后,发电的过程将河水加温到4度,自此发电站的下游成了不冻河,在响晴又极寒的清晨,河边的树会挂满白色的冰晶,成就雾凇奇观。我们来到河边,天空中还飘着细雪,树木安静伫立,河水淙淙流淌,万籁俱寂,蒸腾的雾气从上游飘来,向下游飘去。点点霞光将灰蓝的天点缀出极浅的粉,我们循着小径上的蹄印溯溪而行,那蹄印圆圆的,时而走在盖了新雪的小路的左边,时而是右边,过一会儿又多了一串蹄印一起向前。我们看着,觉得它们欢快得,有如我们的欢快。

欢快完,我们就返程了。途径伊春,再次看到伊春河和河边的小山,我和贺贺讨论为什么我们两个生在大城市的人会那么向往小城生活,而她知道的生在小城市的人又拼命想逃离小城。可能大家都是不安分的,把自己不拥有的视为最好。但返程时,还是那位司机大哥,他说他不会离开小兴安岭,不会离开平台村和伊春市,因为这里是最好的,不仅有他的家人,还有大自然。我点头,深深地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