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如何判断该用直叙还是倒叙?
假如把《天龙八部》中虚竹认亲那段故事改成这样讲,你会想看吗:
从前有个端庄闺秀叶二娘,18岁那年被一个男子引诱,失身产子。对方为自保弃她而去,而儿子又在某天夜里被人抢走,叶二娘从此独自飘零江湖。
这样讲也没什么毛病,不过稍微有点平铺直叙,还略老套。跟现在那个引人入胜的金庸版本比起来,缺少了抽丝剥茧的悬念和真相被当众揭露的惊奇感。
为什么同一个事件底稿,直叙和倒叙的效果会差那么多呢?到底什么样的故事适合倒叙?又有哪些要点需要你在决定叙述顺序之前斟酌掌握呢?我们来举例说明:
一对男女偷情时,不小心撞死一个路人。他俩争吵一番后,决定一起毁尸灭迹。
你觉得这个故事是该用直叙还是倒叙?
如果你想用倒叙,让我们来试一下。倒叙分为全倒叙和部分倒叙,一个从最末尾讲起,一个从中间或2/3处讲起,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假定你还完全不知道上面这个事情。
【全倒叙】:
咱们从男方在法庭上被判死刑写起。
为什么他会被判死刑呢?因为他杀了自己的情人。
好好的分手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杀掉另一半?这里有个隐情,女方声称要报警抓他。
平白无故干嘛抓他,他做了什么?因为他肇事逃逸,还偷偷毁尸灭迹。
怎么出的车祸?是谁的责任?原来当时两人在车上亲亲我我,导致车子撞向路人。
他们是恋人吗?不,其实这是一对出轨的地下情人。(读者竖起耳朵,想细听这段八卦丑闻)
以上是剥洋葱式地套娃倒叙,一环扣一环,一桩前史牵扯出另一桩更早的前史,这样引领着读者往回追溯。越往回走,发现事情越不简单,有种层层逼近真相、马上要剥到洋葱最中心了的兴奋劲和快感。
【部分倒叙】:
如果咱们从中间切入:直接把主角撞死人、在马路上措手不及的场景提到故事一开始,读者一下子被拉入这个出事现场,发生了什么?怎么回事?主角要怎么办?好,作者从这里倒叙回去。
于是作者把两人怎么编谎找借口出门,怎么偷偷来到幽会地点,怎么玩玩闹闹到不小心出事的过程叙述一遍。读者对开场的疑问得到满足,总算搞清楚了事情的前因,那么后果呢?人已经死了,男女主接下去要怎么办?
是的,故事还要继续直叙杀人以后的事情发展,比如他们慌乱、争吵,冷静下来以后,商量着毁尸灭迹。后面很自然地连接到有人发现尸体,报案,调查过程,最后当事人被抓。
这是倒叙的一种变体,从中间的剧情最高点切入,冲击得读者晕头转向。因为此时读者刚进到故事里,对前因后果都摸不着头脑(全倒叙至少得知一个结果),急需作者给一根牵引绳,引领他们摸索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再比如,山谷空难后,唯一一个幸存者从废墟中醒来,他揉着很痛的头和腿伤,四处张望,眼神茫然。时间往回拨,男主正在房间收拾行李,兴奋跟女友宣布自己将第一次跟随乐团出国演出。接着是上飞机的画面,大家兴奋期待这场旅程。突然飞机剧烈晃动,驾驶室失控,机舱内乱成一团……
然后,画面又转到废墟现场,开始直叙,男主拖着断腿爬来爬去,寻找其他活口,然后找食物……
后半段接入直叙,并不会损伤看点。因为开头抛出的那个剧情高点,使得读者很长时间还处在剧烈冲击的余味中。
同时,悬而未决的问题,也会继续吊住读者的胃口看下去。这不像纯直叙,读者对结果是零认知的,只能对情节的下一步形成期待,就像探照灯只能照到前方半米,半米套半米,连环套下去,还要层层升级,特别考验讲故事功力。
倒叙是一种典型的信息差模式。把一个惊人/反常/离奇的结果提到最前面,立刻勾起读者的疑惑。背后悬置起来的“为什么”,让读者陷入深深的信息焦虑之中。
如一个首富饿死在早点摊前,或手4岁小女孩竟然在原始丛林失踪一个月后毫发无伤地回来,这种结果就很反常,里面承诺了读者巨大的信息量,自然勾起读者好奇。
但如果以正叙方式,如从首富坐着劳斯莱斯出门开始讲起,读者就会因为这一信息过于正常而感受不到丝毫起伏张力,也不知道后面能给出什么东西,很快就没耐心看下去了。
【直叙】:
说完倒叙,顺便再来聊一聊直叙。还是以前面那个偷情男女约会时不小心撞死人的事件为底稿。
一般作者可能会从他俩出门约会开始起笔,然后写两人在餐厅吃饭,聊天,腻歪,再写到开车时撞人。
读者一路看下来,会觉得很平,看不出戏点在哪儿,能不能有耐心看到撞车很难说。这是直叙天然的缺陷,除非素材本身错落起伏,充满变化,不然,平平常常的推进很难勾住读者向前,多看一秒都很痛苦。咱们给它“添砖加瓦”:
先在两人出门幽会前设一个不祥征兆,如接起对方电话时手机不小心摔碎了,或汽车出发前好像出毛病了但转眼又好了。
约会过程中,其中一方的手机反复响起,但都被偷偷摸摸地故意摁掉。在车上亲亲我我时,男方承诺很快离婚奔赴对方,却又把孩子的玩具很宝贝地收进抽屉里。
撞人时,两人下意识流露出自私反应,翻脸来得特别快,争吵中还牵扯出对对方的不满。
毁尸灭迹时,两人各自留一手,如回家后,女方偷偷下载了行车记录仪,男方暗自琢磨怎么把女方灭口。
因为直叙本身是个“顺拐”的叙事方式,要让它精彩,需纵向有起落,横向有拉扯,取材有主次,铺陈有详略,叙述有表里,不然很无聊乏味。
一个一个来说。
纵向方面,前面幽会时的甜蜜是起,要写得幸福无两,后面的撞人是落,要凸显走投无路,进退皆死局。
横向拉扯方面,一会儿男方主导说这么办,一会儿女方又改变主意,要那么办,事态反反复复,力量此消彼长,不能让两人从头到尾都想法一致,那还有什么看头。
材料处理上,杀人和藏尸是主,要详细铺陈,幽会经过是次,缩减篇幅。
从内容叙述的层次感来说,你侬我侬是表,出事后互相提防、推卸算计是里。
经过这样改造和加码的直叙,才能稍微增加一点对读者的吸引力。所以说呢,倒叙考验编织时间的能力,直叙考验加工素材的能力。
如果想追求戏剧效果和对读者的吸引力,倒叙更值得一试。如果事情本身足够跌宕和曲折,那么可以写直叙。
但正常直叙也好看的材料可遇不可得,需做后天加工。人都厌恶平顺、单调的运作模式,会觉得烦闷无聊。文似看山不喜平,曲线比直线发展更有意思,未知比可预知更有意思,有变化比静态不变有意思,表里不一比里外透明更有意思。
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小说有意思,提前想好是用直叙还是倒叙很重要。
(本文案例灵感来自于电影《看不见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