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世逝》:难民之声与社会的共融愿景
《时世逝》是一部基于埃彭贝克大量采访难民的作品,通过十几个难民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逃离沙漠、犯险越海、流离失所的过程中的艰辛与坚韧。作者的政治关切和愤怒溢出了纸面,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情感色彩。然而,正是这种情感的流露,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难民们的痛苦和无助。 作品中,童话般的结尾呈现了一种多元文化和社会共融的理想愿景。这种愿景让人想起了狄更斯在《圣诞颂歌》中所说:“我们的确是前往同一个永恒终点的旅伴,而非踏上不同旅程的异类。”这句话强调了人类共同的命运和目标,提醒我们要摒弃偏见和歧视,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解决的道路无疑是非常漫长的。依靠个体的责任和伦理抉择所能做出的改变是有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所作为。埃彭贝克想告诉我们的是,如果足够多的个体站出来,承担起责任,那么他们在一起就能形成一股变革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多元文化和社会共融的理想。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可能处于弱者的立场,无论是难民还是普通人。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同情心和责任感,关注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时世逝》通过难民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元文化和社会共融的理想愿景。虽然实现这一愿景的道路漫长,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承担起责任,共同努力,那么变革的力量将会推动我们走向这个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日记里提到的图书:时世逝)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