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已无张居正
茅盾文学奖历史小说《张居正》买了十几年,只看了开头几章。因为最近人艺把它改编了话剧,我买了1月12日的票,于是立下flag,要在观演前把小说读完。吭哧吭哧读了半个多月,终于读完了,然后茅盾文学奖就在我心中有了裂痕。文笔的好坏以及驾驭故事的能力,真的要看老天爷是不是赏饭吃。《漫长的余生》不是小说,但是写得比小说还跌宕起伏。《吃货的生物学修养》明明是医学科普书,读起来比悬疑小说还抓人。而这部《张居正》,写朝堂或官场勉强算得上一流的历史小说,但涉及男欢女爱,马上就变成了三流言情,我甚至都怀疑他直接照抄《金瓶梅》。所以一翻到“玉娘”这个工具人,我基本都是直接跳过。 还有,作家对人物的塑造也很牵强,尤其是对邵大侠这个人描写,感觉就是史料的堆集,缺少人物的弧光。明明是很精彩的人物,尤其是邵大侠引颈就戮之前,作者想表现得“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但遣词造句十分敷衍,让人无法共鸣。 当然,瑕不掩瑜,抛开让人尴尬到抠脚指头的言情戏份以及精分的人物设定,这部小说还是完整地展现了张居正波澜壮阔的一生,和明朝中晚期的朝堂景象。之前看过《万历十五年》就对张居正印象深刻,知道他是明朝改革的中兴之臣,但具体怎么中兴,怎么改革,我其实知之不详。看完这部小说,对当时的改革背景和历史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嘉靖二十年不上朝,政事都交给了严嵩父子及其门生故吏,他不是不知道严嵩等人的贪墨行为,但严嵩能给他充实国库,即便知道收上来的税收,严嵩等人拿走40%,给他60%,他也默认了。后来他清算严嵩父子,不是因为他们贪墨,而是因为严嵩父子拿走了60%,只给嘉靖剩下40%,嘉靖震怒,才弃严嵩用徐阶。而徐阶其实也是松江大地主,有办法免税减税,交税少了,国库的收入自然减少。所以,到了万历登基后,张居正当了首辅,国库已经没有银子了。张居正不得不改革。 孟子说,“为政不难,不得罪巨室”,然而万历新政的十年,张居正一直在得罪人。最开始的胡椒苏木折俸,得罪了养家糊口的基层官员;然后是子粒田征税,得罪了从不纳税的藩王勋贵;再后来是用循吏,得罪了贪官污吏;没有丁忧父丧,被人认为是不孝父母、贪恋权位,得罪了清流;清理私立书院讲学,得罪了士林。最后是身为帝师对皇帝管束太严,限制了皇权,得罪了皇帝。所以,他柄政十年,国库充盈,有了短暂了万历中兴,但他去世后不到一年,立刻被皇帝抄家,人亡政息。历史上是有先例的,任用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死后,其母高太后垂帘听政,恢复旧制,启用反对变法的司马光。等到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他又推翻了祖母的政纲,启用支持变法的章惇。万历皇帝在严母李太后、严师张居正的严厉管教下长大,要想政从己出,当然要先把张居正那一套推翻。而继任的首辅张四维,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消除张居正的影响,当然乐意配合皇帝的意愿。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萧规曹随”。 皇帝抄大伴冯保的家,抄出十几万两黄金,二百多万两白银。他以为张居正的家也是这样,但是只抄出了黄金三千余两,白银十一万两。他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对比严嵩的《天水冰山录》,就知道张有多廉洁了。 不知道张居正会不会后悔,他多半不会,毕竟他在任时励精图治、卓有成效,赢得生前身后名。只是可惜他的家人,抄家被锁在一间屋子里,无水无米,长子被诱供,写血书自杀,其他子孙永不叙用。如果不是事情闹得太大,皇帝还想开棺鞭尸。还好我们现在可以读历史书,开启上帝视角,知道万历清算了张居正,也并没有开心多久,后来的争国本,导致他和大臣斗气,二十八年不上朝。嘉靖不上朝,但是把朝堂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万历不上朝,却是“爱咋咋的”。而万历死后二十四年,明朝就灭亡了。报应就是来得这么快!我只想说两个字“活该!” 小说的结尾,简直就是狗尾续貂,完全没有必要。玉娘离家出走四五年,跑到张居正的坟头殉情了,我简直“呵呵哒”。我一没看出张居正对玉娘有多少尊重几分深情,二没看出玉娘爱张居正啥,她是邵大侠买来送给高拱的,高拱不要,她就自杀,没有死成,后来被张居正救了,又跟张居正郎情妾意起来。然后又因为张居正杀了邵大侠,她就离家出走了。等张居正死了,她又跑来殉情了,这个人物真的没啥主见也缺乏性格魅力,作用是给男主脸上贴金,“看,我不但事业有成,爱情双丰收。我多么有魅力!” 说回话剧,原著小说100万字,话剧两个小时,怎么取舍情节,怎么塑造人物,确实是个难题。话剧的一开始,张居正就死了,七幕话剧,采用一阴一阳两条线。阳间是张居正担任首辅后的各项改革措施,阴间是张居正死了之后,与其他更早死去的人的对话,因胡椒苏木折俸无力养家而自杀的下级官员童立本、因使用劣质棉衣供应军队而获罪的武清伯李伟父子(其实李伟父子应该是死在张居正之后,话剧可能为了戏剧冲突,安排他们在阴间和张居正对话)和贪官胡自皋、因为抄家自杀的长子敬修。通过对话,表现了改革者与不同阶层的立场分歧,这样的表现手法很有创意。但看完整场话剧,总觉得离经典还差一两步。我也说不好哪里不好,就是没有二刷的兴趣了。不管是小说,还是话剧,都让我感觉到隔靴搔痒,看完挺唏嘘,但没有那么感动。

-
小裁缝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9:05:51
水秧王朝珍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陕西人艺版《白鹿原》
- 法律需要不断进化
- 走上街头就不要回去了
- 《初步举证》碎碎念 (1人喜欢)
- 四刷《哪吒2》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