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篇 关于量子纠缠和缘分解说
首先,量子纠缠和缘分,是两回事,两个概念,但也有交叉点和相通的地方。
量子纠缠 第一次了解量子纠缠,是在大一修的基础物理课上,量子物理那一章节有篇课外阅读,讲述一对或一群粒子在产生及互相作用以后不可再独立测量 其性质而是以整体系统去观察测量其运动轨迹,其中个体粒子的运动轨迹会影响其他相关粒子的运行轨迹,即使粒子之间距离巨大。当时看不懂,也没兴趣了解更多,相关的物理公式我就不贴了。
第二次听到量子纠缠,是前几年的一期晓松奇谈,高晓松评论《三体》,内容提到了量子纠缠,顿时竖起耳朵,这可是曾经在学校学习过的知识啊, 竟然用到科幻小说里了。高晓松的描述则更是唯美,大概是“两颗粒子曾经相遇过,那么两者之间会产生联系,会有感应,无论距离多么的遥远”。
把量子纠缠理论联系到人类的情感现象,是在一年前有一次和密友聊天, 当时聊到身边一名朋友正在饱受感情折磨,不单纯为失恋而是对方从一开始就没有承认她,关系类似于 friends with benefit。那么对于这样的设定, 并没有谈过恋爱的关系,该如何运用已知的价值理论去改变现状恢复能量?
随后,我们联想到了自身的经历以及周围人的故事,实际上,只要自己过的精彩春风得意,那个曾经看不上你的人,就会在你最不经意间,从 某个旮旯里冒出来给你主动上门送能量,送干货,哪怕之间压根完全没有联系。这个道理,地球上任何角落都有流传,比如我曾经在帖子里提过, 即使在荷兰,也经常听到人们说,Men are like a dog, they can smell you when you have moved on。
人和人之间是怎么嗅得到这种信息的呢?当即顿时脑洞大开,要么这个宇宙有观察者,观察着我们小小人类的每一步行为轨迹,同时安排接下来的命运;要么整个宇宙被直接 coded,按一套设定好的规律去运行,比如人类的感情按照人性本贱运行,完全“得到”即不珍惜,以及万物间的规律,有“需求感”即“得不到”。
而这一切变换的条件信息,通过人类的潜意识进行传递,也即是磁场信息无极限连接。那么这个大胆猜测,即刻让我联系到曾经了解过的“量子纠缠”。通过之前的理论推导和实践证明,已经说服了能量的存在以及人和人之间的能量流动,那么个人只要达到能量高的程度,曾几何时与自己有过交集的另一方自然能够感应的到高能量的信息,即使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相隔千里,即使二者之前没有很深的关系,比如不曾正式恋爱, 甚至只有一面之缘。
总结,量子纠缠是一种客观的现象描述,当两个人曾经有过交集,无论交集深浅,无论之后相隔多远,只要其中一方能量够高,对方就能感应到此信息,并被吸引而来产生联系。而联系产生之后是否进一步进展,则具有不确定性,无定数,归于“缘分”范畴。
即是说,满足上述条件,即可达成 这一现象,然而是否修得正果,并无定论,恐怕开天眼也不能准确预言。 缘分缘分,不同于缘份,作为个人的理解,则更有“注定”的意味,是由前世因果所修。前世因,今世果。今生今世所遇到的人,都是前世或者前几世认识相识的,欠了多少,这世来还。也许是你欠别人,也许是别人欠你。然而缘份,这个“份”,指的是自己可以把握的部分,是可以自己修的。影视剧中常可以听到“有缘无份”这个说法,指的就是,两个人能够在此时此地相遇相爱,然而造化弄人,境界未到,把握不了这段关系。 当然,换个角度思考,也可以说“份”亦是天意。比方说,当你在 21岁遇 到一个你非常喜欢的人,这个人也非常喜欢你,两人情投意合郎情妾意, 然而双方不够成熟,对感情的理解境界未到,自己把人性弱点使劲暴露, 导致缘分继续不下去最终分道扬镳,而换做在 28 岁时遇到同样的人,自 己成长,个人感情观世界观大大提升,就能够轻松把握对的人。这种情况, 就有一种说法“对的人要在对的时间地点遇到才会有结果”,“只有天时地利遇到的才是对的人”。
白牡丹和吕洞宾可谓是非常经典的有缘无份,当然他们无份与内核无关。 我在帖子回复里提过一次,两人只要纠缠数年未曾真正意义上在一起过, 那么上天会赐予的一次正式相处的机会,我把这种情况统称为“缘分纠缠”。 自此之后,经常看到对此说法纠结的疑问,有很多读者会把自己的经历往里代入。借这篇文章,可以给大家清楚的答案。
首先,两个人能够前后爱恨纠葛超过五年以上,比如从学生时代相识,中间鲜有联系,之后在偶然事件中产生交集,然而关系尴里不尴尬,混沌不前,如此这般周而复始, 那么实际上只要其中弱势的一方争口气,让自己的个人条件眼界大大提升,达到可以匹配对方的程度,那么必有一次正式相恋的机会。而相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相处时依然境界不高,心态不稳,那么此次把握不上,也就自此错失。 而一些在混沌中纠葛个把月以及一两年的情况,未必一定是“缘分纠缠”。 真正有缘分的,实际上双方自己心里也有感应,无论处于高位还是低位。
不扯玄学,即使用常理去理解,一个人能够和你纠缠超过五年以上,即使一直未曾看上你,但能够做到一直惦记你,也是有原因的。只要有联系, 就代表有需求。一直看不上你,却一直坚持隔数月甚至数年来联系,必有潜意识里的动机,人做任何事都是有目的的。这并不是简单的聊骚,而是 代表你的 mv 值得对方惦记。每隔一阵子,想起你了,来检阅下你这段时间以来的变化和进步,直到某一天终于达到 ta 心中的理想线为止。角色对调依然。当然,如果你的境界依然如故,那么纠缠时间可能跨度更久。 未到此世棺材盖合上的时候,此事都无定论,缘分下辈子接着续。
关于另一个热议的话题是“真正相处只有一次”的梗。很多姑娘听到我说两人相处机会只有一次,用完了就缘份已尽,对此悲愤不已。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缘分已尽,是不易达到的。曾听一位修行的师父说,人和人之间就是各种因果串联,来还债或者来被还债,有时候感情里的受虐,是前一世欠人家的,但是这一世如果自己深陷其中,爱的不可自拔,把欠对方的债给一不小心还多了,那么二者关系即转换成对方欠自己的,生生世世继续纠缠不清。
所以,姑娘们过虑了,真正看透的人恐怕是想彻底了结而不是怕缘尽。只要有一方心有不平,那么二人纠缠关系仍在继续。那么一旦自身达到高能量的状态,精神上完全 move on,对方必符合量子纠缠理论,在客观世界里产生物理联系,无论是道歉也好,道喜也好。只是对于真正处过的人来说,回本仅此而已,不会再续前缘。
实际生活里有很多例子是,曾经处过,甚至结过婚,回过头来又重新在一起甚至复婚,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下,这些案例里的头一次相处多是蜻蜓点水有所保留的状态。 借此,各位读者也可以联系到自身经历或者自己熟悉的身边故事里,验证下这个现象是否真按此道运行。
通过思考宇宙的运行逻辑,可以看淡很多世间执念,有些事是自己可以把 握的有些则是无能为力,而无能为力,也不失为一种无为法,接受事实, 放下执念,反而有契机。 所谓是否真正相处过,实际上也是事在人为。如果相处中始终把握自我精神独立完整,不放纵松懈暴露自身的惰性,那么又何尝会达到“彻底消耗” 的情境?一切不过是因果。
即使命由天定,在一些“注定”的条件下,宇宙依然给我们人类活路,所谓 “注定”,也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版本的事件发展轨迹,全看个人的境界和造化。变数,也就是人类可以把握的部分,宇宙具有混沌性,没人说得准你下一步会怎么样。 比如说,易经,根据宇宙天地运行规律,推算出万物间的运行规律,而我们可以借助于规律,趋利避害,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易经包含了“变易”, “不易”,以及“简易”。根据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 ,得出万事所遵循的世间法,想要得到即先放下,大舍才可大得。人类感情理论中,“低需求感增加自身价值”则体现了“不易”的规律。 顺便提示,经济学原理完全可以套用于感情,即使表面看稍有偏颇,必有通法,世间法是统一的。
很多读者认为我写的是道,并非术。实际上过誉了,我写的是术背后的大“术”而已。找到如何“得到”的规律,尽量做到无为的境界,恰巧触及“得到”的玄机,与一般流于言表的低阶的术相比,似乎是道。然而真正的道, 关乎为何宇宙按此律运行,关乎于引擎的设定。我可以找到规律,但未必解得透,为何规律按此运行,真正大彻大悟之时大概也就是得道之日了。
感谢阅读!
转自豆瓣雪地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