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味的合租生活(暂定)
你第一个想分享的人是谁?
午休的时候和饭搭子聊起 “分享” 的话题,快乐的时候、难过的时候、迷茫的时候,身边有没有想要分享的人?我脱口而出:我室友吧,每天晚饭或者睡前我们都会聊天。聊什么?我们挺 "意识流" 的,比较自由,想到什么聊什么······
数数和现在的室友合租了七个月零九天,不长,合租的新鲜感还有些余温;不短,对彼此的了解就像吃芒果芭菲的时候,表面装点的诱人芒果、软冰淇淋飞快融化在嘴里,中间冻得有些发硬的雪糕吃到了一半的感觉。
抱歉抱歉,我应该先介绍室友橘子的。我问她为什么是橘子?据说是她的 “白月光” 说过,他喜欢喝橘子味的汽水,打开橘子汽水就会开心的冒泡,就像每次他见到她的时候。从那时起她就开始一点点把所有的代称都换成了 “橘子” 。还挺浪漫。
我和橘子是大三的时候才有交流的,同校同级同院同专业不同班。到大三两个人都选了翻译方向,必修课基本一样,专业的人不多,基本一个方向的必修课都会分到一个教室。时间表都差不多,都爱泡图书馆的两个人,在半学期 “最熟悉的陌生人” 的状态后,演变到会帮对方占位的关系,不过最远也只是到这里了。大四橘子校招选了去外地实习,我继续考研,之后两个人又回到彼此通讯录中一年都不会想起来发一次信息的存在。
直到去年4月,橘子在专业群里问起有没有人想在G城合租。那时的我刚从离职,同时也迫切地想从现在的房子里搬出去,想起对她的印象,安静温润的性格,合租应该可以一试,这样想着就试探着发起了私聊。没想到一拍即合,在选租房的需求上基本一致,比如必须要有书房,有运动的空间,最好不要太多储物的收纳柜,之前都认为一旦开始收纳就会停不下来,东西越积越多。
在看了半个月的房子后,我们选了一套35+28平的复式。
一楼进门左手边是米白色的鞋柜,右手边是上二楼旋转楼梯,楼梯下方的空间被我们利用作清洁用品的收纳区。过了玄关映入眼帘的是一半挑高穿过二楼的客厅区域,让我们心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白天的时候,阳光洒满半个客厅,刚刚好,夏天不会太热,冬天也能暖洋洋躺在沙发上。另一边是开放式厨房和浴室,没什么特别的。
二楼,橘子为了照顾我神经衰弱的老毛病,主动说要睡靠近窗边的房间,把内侧的房间留给我,感恩。说是房间,其实就是用薄薄的板材隔出来的空间而已。每个房间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个长宽35厘米方正的床头柜,多一厘米都很难移出来。因为空间太小,我们的衣柜被放在两个隔间中间的过道上,小小个,出租屋常见的那种上面是双开门,下方是抽屉柜的薄板材木制衣柜,两个衣柜中间还有一张长得可以让两个人同时使用的书桌。二楼内侧还有个储物间,里面基本都只放我们非当季的衣服,为什么不放其他储物?单单衣服换季时搬出搬进都够累人了。
整个空间刚刚好,多一个人太挤,少一个人太空旷。但偶尔也有会三个人同住的时候。
去年五一假期,匆匆忙忙,开始了我们的合租生活,我本以为只是为了省钱,和室友保持距离,每天客气礼貌,过渡两年就分道扬镳,没想到事情远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