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去香港旅行:旅行的意义
据说很多人旅行,尤其是出国旅行,如果没有朋友一起就会取消行程。
的确,独自一人踏上陌生的土地,耳边全是听不懂的语言,感到茫然恐惧仿佛坠入失重空间,这时候如果身边有个熟人,莫名地就会感到安心。
然而,因为恐惧出门在外紧紧抓住朋友不放,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基本上……也断绝了在旅途中认识新朋友的机会。
从其他独行者的角度试想下,没有人愿意插入结伴而行的朋友之间。
当然交朋友不是我出门旅行的主要目的,大部分时候,我很享受一个人静静地隐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我只是说,独自旅行,会开放出遇到志同道合朋友的空间来。
再进一步细想,跟朋友旅行,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如果彼此的步调不一致,为了避免不愉快,多多少少都需要迁就包容,这种小问题积攒多了,毁了整趟旅行也是有可能的。这听起来就不是我想在旅途中遇到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我更不想因为没有人陪我一起去,就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旅行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有时候我呆呆的看着香港街头涌动的人流,感觉也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看其他人沉浸深入的生活。
但短暂的停留,我清楚的知道我只是个过客,所以可以未加评判地单纯地看着他们生活,这奇迹般地让人放松,有种从麻木的生活中醒过来了的感觉。要是能在熟悉的地方也这样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就好了,只可惜入戏太深。

工作期间请假去香港办事加旅行,不过才三天。但那三天却觉得老板的失控狂躁和工作的瓶颈犹如前尘往事一般,我好似和那个环境隔了一个世纪之远,它们完全不会轻易的将我拉扯进去,我也能足够客观平静的看待思考工作。
一直纠缠在其中不敢做出决定,不过是恐惧辞职后一下子没了收入怎么办。
也是在那个时期我大概明白了该何去何从。
就像我妈犹如神来之笔的一句话,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啊。

我以为我不会喜欢大城市,但是香港的繁华与冷漠让我有一种,就是穿着礼服站在街头吃大饼,都不会有人看我的自在感。
我也不知道莫名地哪里来的自信,以前逮着机会讲英文的我,在香港外国人帮我开门,我都是自然地讲中文谢谢。面对旅社里各个国家的年轻人,我也是讲自己的中文名字,留着他们蹩脚的重复,“我试试看啊,不确定能不能发对音。”
更神奇的是,以前感觉全世界人都在用微信,无论坐地铁还是在公司,几乎所有人都会时不时拿出来不断地刷微信,可在香港我完全想不起来用,打开也觉得很无聊感觉无论是这个app,还是里面的绝大部分人都离我很遥远很遥远。

既然香港来都来了,就顺道去了澳门,倒不是因为它们近,更多是觉得,曾经遥不可企及的,只在书上或是电影上看到的地方,自己确确实实的踏在这片土地上,想象的种子,不再虚幻不实,而是努力就有可能做到。
漫无目的的游走在澳门的大街小巷,除了如同楚门的世界里的威尼斯,澳门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车会礼让行人,只要有人站在马路边,车子都会停下,无一例外。
虽然开始会觉得,哎呀不愧是澳门啊,司机素质真高啊,但这导致我会为了不耽误司机的时间,加快脚步小跑起来,完全没了过斑马线的坦然和从容不迫。
在回香港的渡轮上我疲惫地昏睡过去,醒来后眼前是昏暗的一望无际的海面,即将踏上归程,我想要在熟悉的环境里继续延续,在旅行中获得的我是过客这种感知,这样更放松更客观地看待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