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反思阅读与写作
人生三十几载,匆匆而过。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胆量和勇气回头和二十出头的时候一比,感觉不止矮了一大截。一想到做点什么,不论是自己或是周围的人,一定就拉出一大串有的没的思虑;很快,一点点烛火光亮垂死跳跃两下,熄灭了。可能人的精气神不在于当下有多好,而是你觉得未来能有多好。这一年,我感觉自己涨了见识却短了心气,在自我怀疑与回避现实间撕扯。生平第一次,我好像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可能已经被用烂掉的词“迷茫”。于是我扎进来“虚幻”的阅读与写作世界,寻求解脱。
之前也说了,今年对我影响最大的输入是《十三邀》系列。如果一定要在里面挑出一个实际上让我发生了实质变化的人,那一定是唐诺。看了唐诺那一期采访,我真的是,感慨万千。“哦!原来真的有以阅读为毕生所求的人!”看完那一期,我第一感受就是无比欣羡于他的生活模式,他一定是上辈子积累了太多的福报;第二感受是他真的太太太有毅力了,日复一日的阅读与书写二十几年,在这样繁复的环境中隐士般生活,抵制诱惑;第三感受是,他对自己的评价让我觉得很吃惊或者有点失望,他说自己没有天赋而且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更要命的是,我理解甚至有点认同他对自己的评价,但是这与我的第一、二两点感受是如此撕裂。他读了这么多书,但是似乎没有得到真正的智慧,也并没有实现超越并因此获得幸福。他思考,所以他困惑;他困惑,所以他阅读;但是阅读却又让他置身于更大的困惑中。这不免让后来期待通过阅读解惑的人略微有点失望,但是我想很多人又心存侥幸,觉得自己会比他更加幸运,最终能通过阅读获得某种程度上的解脱。
唐诺于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原来我们真的可以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项严肃的毕生事业来追求。受限于我的眼界,在过去的所有时间里,我认为阅读只能是一种消遣娱乐,但是似乎比其他方式要更加“文明”或者“高级”一些。在访谈以后,最近我读了唐诺的《阅读的故事》,更全面地了解了他的阅读心路,很触动。他将阅读看成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方式,一种人类感性思维的仅存硕果,于是他将阅读从一种“休闲娱乐”提升到一种“责任使命”。我从他的文字里看到他的真心而非造作,接触到这些文字,用他的话说,是走出了我的认知“舒适区”,我拓展了我的思维疆域。我感谢他。
今年,我还读了《美丽新世界》三部曲,这也是无数我书架上生尘的作品之一。豆瓣总结说我的已读只占想读的不到百分之十,我是认的。其实何止,我感觉我想做的事情可以让我啥都不干赶上好几年。当短频快的信息碎片塑造我们的思维,我们深入思考的能力正在不知不觉地流失,如同温水煮青蛙,当我们某一天翻开书本发现再也读不下去的时候或许真的就是噩梦的开始。于是,今年我关于阅读有真的严肃思考和规划,读什么、怎么读、如何把阅读的过程给记录下等等。我希望能以夏目漱石的系列小说开始。背后的机缘是源于《十三邀》的一次安藤忠雄的访谈。原话是,许知远问“如果你可以回到年轻时候,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回答“我希望自己在年轻的时候能够读到夏目漱石,那样我会变得对世界更加敏感”。这句话对我而言冲击力很大,我已经在逐渐麻木的路上走了太久的。既然每一天都是我剩下的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那我希望我在自己最年轻的时候能够见一见这位作家和他的作品。后面我还会再约一约最想见的几位,比方说阿城、卡夫卡、迟子建、金宇澄等等。再然后,我会按照自己略有些“宏伟”的计划,逐一去拜访。
对了,再来说说关于写作吧。我记得17年左右的时候我画过一次很大人生规划图,就是所谓畅想未来你想要的生活。因为中途数次搬家找不到了,有点可惜,否则完全可以拿出来当成flag看看。不过我记得第一条是和队友一起生活,然后好像是当一个作家。当作家似乎是我为数不多的理想职业之一(有意思的是,我甚至没有过其他像样的职业理想)。我突然就想起《阅读的故事》里面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颇有事业的作家在一次喝酒后弹琴一首,痛哭流涕道“该死的人生,我一直都想当一个音乐家,而我这一辈子却他妈的只是一个作家”。我读到的时候,也是很担心未来的某一天, 我会痛哭流涕也来上这么类似的一句。
人生是有无数的选择累积而成的,在我不算长的人生里已经有太多的偶然,太多的执念,太多的权衡。我想能不能再试一试呢?或许就算不成功,也还是可以愉悦一下自己的。最近《繁花》爆火,身边无数的人推荐我去看,我却始终在回避。我没有解释过,但是其实理由真的特别私人,有点可笑。说来也是巧了,《十三邀》里面也有采访金宇澄,他说,“我朋友说,你故事写的这么好,可以去写小说了”,于是我开始写小说。当我若干年后终于获奖的时候,那个朋友匿名写了一封信给我,祝贺我。我记忆尤为深刻,是的啊,身边有个这样的人,或许是至关重要的。她告诉你,你可以的,去做着看看。想,永远不会有结果,只有做,才知道或许可以一直做下去。我或许没有天赋,但是或许有呢?在上学的时候,身边这样的声音其实还是有一些的,这些年工作了,越发没有什么人会这样了。我想着,或许是时候换些身边人了?
新年的第一天,我在B站刷了《中国独立书店》纪录片。我想起暑假去北京发现十年前的万圣书园读书卡还能打折,我发现现在离家三公里就有那么一家号称“杭州可以有马云,也可以有这么一家书店的”尤利西斯,突然觉得人生还是有点庆幸的。于是新年第一天,我去店里入了一本《尤利西斯》,成了他们家的编码读者。我想或许是时候走出去交点新朋友了。2024年,期待自己更加认真地阅读和写作,有可能的话让他们逐渐真正地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走近,观察,了解,最终决定要不要加入。就这样吧,给自己一个机会,给自己一点时间。
潘婧
2024年1月初于西溪
潘婧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尤利西斯》阅读自救指南 (3人喜欢)
- 母职庇护:躲在母亲的角色里成为孩子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