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3年度音乐报告
查看话题 >我的2023十张最爱专辑(爵士 / 电子 / 流行 / 古典)
我的2023十张最爱专辑(爵士 / 电子 / 流行 / 古典)
2023年已经过去好几天,这两年还是听了一些专辑,尝试做一下总结。
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变得喜旧拒新,回顾一年中听过哪些专辑时,发现几乎很少听本年新出的专辑,听得最多还是以前的老专辑。所以我推荐的是我在2023年喜欢听的专辑,而不是推荐2023年出的专辑。
这些年,音乐口味也有了很大变化,以前热衷各种金属的时候觉得会听一辈子金属,现在却再没有听金属的心境了,以听爵士和古典为主,挺感慨的。
1.山本刚《Autumn in Seattle》
风格:爵士 | 年份:2001

喜欢这张专辑有3个原因:
1、促使我找到这张专辑来听,是因为专辑第一首《The Way We Were》曾被张国荣翻唱过,是我个人十分心水的一首歌。这首曲子原唱是Barbra Streisand,后来张国荣在89年告别演唱会上唱过,正值张国荣音色巅峰,加上告别演唱的情感buff加持,造就了经典。
而山本刚的版本,很好的演绎出歌曲情感,尤其是原曲中那种细腻拉扯的感觉,除此之外,还很有爵士韵味,这其实是很难兼顾的。听过太多爵士风演绎流行歌曲的翻车案例,要么爵士色彩太重,原曲面貌被掩盖得所剩无几,几乎辨认不出这是哪首歌,要么虽然保留了流行的味道,但爵士的编排却显得格格不入,画蛇添足。
2、去年刚听到这张专辑时,恰好我正在学钢琴。和其他三重奏不同,钢琴是绝对的主角,贝斯和鼓没有太多的个人色彩,主要是起到了衬托作用,因此这张专辑中钢琴有大量的发挥空间。学了钢琴后,更能体会到钢琴颗粒感十足的音色有多美妙,有多难弹! 3、虽然我是个爵士迷,但我也是个HIFI器材发烧友。听音乐,除了追求音乐性,对音质的痴迷也多少有点强迫症。
用耳机听了几遍此专后,觉得录音似乎不错,不禁脑补用落地箱系统听会是什么感觉,当三本刚的钢琴从落地箱里传出,栩栩如生的钢琴脱箱感十足,宛如在家里听小型现场,这种极度逼真的临场感多少让我有点目瞪口呆,难怪日本录音界誉为2001年之最佳制作。
哪怕是在好录音层出不穷的爵士界,这张录音水准也排在了我个人的爵士录音TOP3里,(当然前提是有一套调教得不错的HIFI设备,电脑音箱或耳机听不出这张录音之妙)
推荐理由:如果你喜欢悦耳的钢琴,听这张吧,如果你有一套高级HIFI设备,赶紧试试!
02-Chick Corea《Now He Sings, Now He Sobs》
风格:爵士 | 年份:1968

朋友给我送了张日首版CD,才有机会用更高音质来聆听这张专辑。
如果你和我一样,听多了波普风格,想尝试听点不拘一格更自由的爵士,那么这张值得一听。
录音算得上精良,拥有宛如小现场的即视感,可以让我更好地沉浸其中。
不知道这张算是什么细分爵士风格,他们的三重奏和50年代波普那套东西截然不同,乐器不多,还是传统的钢琴贝斯鼓,但整体的编排十分复杂,充盈了听觉空间。我第一次听的时候感觉只是给耳朵热了个身,并没能听到亮点,得多听几遍才能消化。
第一首《steps-what was》长达13分钟,这首歌有很多不同速度的切换,对乐手技术有极高的要求,比如其中一个亮点是5分到7分,有长达2分钟的鼓手SOLO,简直是精妙绝伦。当然最亮眼的还数钢琴,钢琴可谓是灵气十足自由奔放,钢琴的音色弹得漂亮干净,一点儿都不拖泥带水,听起来非常过瘾。
这张专辑因为信息量很大,所以很难听“熟”,每隔一段时间听,会觉得历久弥新。
推荐理由:我爱这即兴感十足的演奏
03-Dean Martin《Dream with Dean》
风格:人声 | 年份1964

这张1964年的冷门专辑,在豆瓣上甚至只有10个人听过,暂无评分。
接触到这张专辑的契机,是刘汉盛的一个HIFI演示会上,视频里,他在展示贵价音响,试音歌曲正是这张专辑,一个非常浑厚的爵士男声从音箱里传出,音质好到仿佛这个歌手在现场歌唱一样,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随后我搜到这张专辑,却怎么听都差点意思,刘汉盛视频里那个浑厚的味道比我自己设备里要好听得多,没办法,设备差距太大。
现在冒出来很多所谓的爵士男声/女声发烧碟,为了发烧而发烧,胡里花哨,刻意卖弄嗓音,重音响性而轻音乐性,总是不耐听,仿佛是一杯加了很多糖精的奶茶,很快就会腻掉。
我心目中最喜爱2张的男声专辑是这张和另一张名盘《John Coltrane & Johnny Hartman》,恰好都是1960年代出的专辑,它们在音乐上的共同点是:唱法比较复古,是那种比较强调胸腔共鸣的唱法,在情感上很克制,配乐简洁并为人声留出很大的空间,有种朴实无华的味道,怎么听都不会腻。
推荐理由:可以在深夜抚慰人心的大叔暖声
04-Charles Mingus《Tijuana Moods》
风格:爵士 | 年份:1962

这是一张天马行空的专辑,它很不爵士,又很爵士。
说它很不爵士是并不局限于传统几重奏的思路,自然流露出一些拉丁色彩的音乐元素,让人耳目一新;说很爵士是因为很有爵士的创新精神,其独特的风格即使是扔在一堆爵士唱片里依然脱颖而出,既融合了拉丁元素又不失爵士即兴的本色,无拘无束,明快洒脱。
推荐理由:明哥非常自信的在唱片背面宣称“这是我做过的最好的音乐”。
05-Keith Jarrett 《The Melody At Night, With You》
风格:爵士钢琴 | 年份1999

说到Keith Jarrett,一定绕不开那张史上销量最高的独奏钢琴专辑《The Köln Concert》,但我平时听得最多却是这张饱含温情的《The Melody At Night, With You》。
这是一张情绪感非常强的钢琴专辑,是的,我在这里强调「情绪感」,因为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不强调技巧,也不晦涩难懂,在情绪上温情内敛不悲伤,娓娓道来的旋律就像封面的幽幽光影,一明一暗地闪烁着。
如专辑名和封面所示,很适合在深夜独自聆听。初听此专,会觉得有点平淡,因为它并没有很明显的旋律走向,没有让人记忆深刻的段落,但看似漫不经心的弹奏,多听几遍,你会忘记钢琴的存在,音符仿佛在拉扯你的回忆,让你沉浸到思绪中。
推荐理由:如果你在深夜里看书或者发呆,需要找个简单点的背景音乐,那么,不妨试试这张。
06-Miles Davis《In a Silent Way》
风格:融合爵士 | 年份:1969

如果把这张和《Bitches Brew》连起来听,不难发现这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两者有相似之处,而后者在融合的道路上走得更彻底更远。
Bitches Brew和这张专辑的CD都有,但BB听得少,这张时不时会放进CD机里。这张专辑只有2首曲子,分别长达18和19分钟。第一首前半部分并没有很多乐器的热交织,也没有明显的跌宕起伏,甚至整首曲子结束了都没听到所谓的高潮部分。
看似平淡的演奏,营造出的氛围感让我十分着迷,不得不佩服老迈的编排功力,换其他人真的很难驾驭这种编排。
推荐理由:这是一张有独特氛围感的融合爵士
07-Kraftwerk《The Mix》

风格:电子 | 年份:1991
电子这个风格我一直都听不来,还曾特意找过DaftPunk之类当红的电子来听,也觉得差点意思,直到我遇到kraftwerk才真正入坑。
这张混音精选收录了《The Robots》《Computer love》《Autobahn》等各张专辑的经典曲目,其实做混音版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听过太多翻车案例了,重新混音一不小心就会失去原有韵味,搞得不伦不类。但这张混音颠覆了我对MIX的认知,混音版的音色更加现代,91年的混音,至今听起来居然不觉得过时,仍有复古和现代结合的那种独特美感。
他们在2009年对过去的录音室专辑进行重新混音,如果是别的乐队这么搞,也许是圈钱行为,但当我进行版本对比后,我甚至更喜欢2009年新混音版本,因为新版更具生命力,他们满足了我对电子乐的所有想象,既复古又现代的音色并不会觉得矛盾,有种莫名的和谐,电音里充满了想象力和未来感。这么多张重混居然没有翻车,可见他们的混音能力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推荐理由:推荐给还没入坑电子音乐的朋友。
08-蔡琴《海上良宵2010香港演唱会》
风格:流行 | 年份:2011

因为我是港乐爱好者,听了不少香港歌手的LIVE CD,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香港从八十年代至今,几乎当红歌手大多都出过演唱会CD,反观内地的歌手出演唱会CD的极少极少,不知道是不是录音技术积累的问题?
因为香港从80年代就开始录制演唱会CD,多年的技术积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录音,比如张国荣89告别、徐小凤87金光灿烂、陈慧娴89几时再见等,让我们有机会聆听几十年前的录音。
蔡琴虽然不是香港歌手,但她的几次演唱会录音都是在香港录制的,这几场演唱会里,《海上良宵》这场录制最精良,嗓音状态也非常在线。
这张LIVE CD听了有十个年头,仍历久弥新,时听时新。其中,《你是春日风》这样的经典老歌被很多歌手翻唱过,包括非常擅长处理这类风格的徐小凤,但个人最偏爱的还是蔡琴的版本。她一开嗓,第一句就抓住了我的耳朵。这首歌词是陈蝶衣写的,当时的歌词写情爱不会像现在这么露骨的爱来爱去,而是将思念委婉地比喻成了春风,所以这样的歌不能唱得外露奔放。蔡琴唱功强悍,控制力一流,非常细腻地将这首歌特有的含蓄感演绎出来了。蔡琴的版本听多了,听其他人的版本,反而会觉得有点平,少了那种细腻的拉扯感。
这场演唱会的后期混音,把人声放大化,蔡琴的人声清晰,位置靠前,对于喜欢听老歌的人,真是一场听觉盛宴。
这张专辑听多了,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蔡琴的演唱会。
推荐理由:如果喜欢听老歌,不能错过《你是春日风》《明月千里寄相思》《我有一段情》《恰似你的温柔》
09-Herbie Hancock《Maiden Voyage》
风格:爵士 | 年份:1965

这张发行于1965年,到了这个阶段的爵士,已经和Blue Note传统的作品风格不太一样。
这可能是爵士史上第一张关于海的概念专辑,从专辑文案、封面,到音乐本身所营造的海洋意境,抽象而统一。
和个人审美有关,我不太喜欢那种听一两遍就能一览无遗的专辑,这样的音乐往往缺少深度。《Maiden Voyage》恰好充满了扑朔离迷的朦胧感,很难一眼望穿这片音乐海洋,从而让专辑的耐听度提高了一个档次。
推荐理由:编排十分精妙,耐听度很高
10-Elisabeth Leonskaja《MOZART: COMPLETE PIANO SONATAS》
风格:古典钢琴 | 年份:2022

接触到这张专辑,是在一个HIFI发烧群里,群里大佬听古典比较多,有好几个古典大佬对这张钢琴很推崇。
于是买了实体CD,老实说这套CD还没完全听完,CD1听得最多。让我出乎意料的是,70多岁的莱姨手上功夫如此了得,莫扎特弹得干净利落,精气神十足,有种很阳光的气质,听起来特别过瘾,CD1可以在CD机里放好几天都不会腻。
推荐理由:扎扎实实,不花哨的莫扎特
——END
-
月亮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3-01 06: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