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王家卫和繁花,主要是王家卫。
《繁花》追剧至15集左右,故事情节走向了几位主角的情感纠葛,爱而不得、初恋遗憾...观看体验逐渐变得和谐了起来,因为到了王家卫的主场,对情感的迷茫和缅怀。
王小波在评价张爱玲的作品时将之称为“幽闭型小说”,有段话是这么写的:
“我总觉得小说可以写痛苦,写绝望,不能写让人心烦的事,理由很简单:看了以后不烦也要烦,烦了更要烦,而心烦这件事是中国人最大的苦难。张爱玲的小说也有这种味道:有忧伤,无愤怒;有绝望,无仇恨...或者自怨自艾,或者顾影自怜,总之是在不幸中品来品去。”
私以为,如果要称之为幽闭型,那么王导演的作品中这种倾向性远胜于张,虽然才华不可否认,但看多了难免让人心情烦躁。
典型代表如《花样年华》,一男一女想劈腿又没勇气,只好一边迷茫一边缅怀爱情。对于因缺乏勇气造成的遗憾而缅怀没什么值得沉醉的,勇气才是人类最高的赞歌。
毫无实据的废,废青,废中年。
废观众倒在其次,王的这种故事拍多了,最废的是演员。
同龄人的梁朝伟和刘德华,后者依旧龙精虎猛意气风发,前者明显能感受到的生命能量急速衰减。
王的审美是废青式审美,你无法想象他能拍好一脸正义市民长相的刘青云,或者一言不合就跳电梯的成龙,后两者能量太强,不符合王的废青式审美。跟他合作最顺畅的只有梁朝伟,当然,梁属于献祭灵魂式的演员,王的废青式驯化也在快速消耗梁的能量。而梁年轻时候可不像现在,社恐气质和形象如此深入人心。
这让我联想到瘦金体,书法界有种说法是,不建议人学习瘦金体,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楷书的基础,瘦金体确实难度大了些,还有些玄学爱好者称之为亡国字体。
我认为根本原因倒还不在这里。难度先搁下不谈,当今也没几个需要在乎气运大过皇帝的人。
瘦金体这种字体,传递出来的能量并非积极向上。
看似铁画银钩锋芒毕露,既精致洒脱又有力量,但往细了看,撇捺舒而不展。祝枝山对笔迹和心理学曾有过分析言“哀则气郁而字敛”,这句话用来概括瘦金体所传递出的精神能量再合适不过了。
从能量的角度理解,越是低能量的人,行事风格越一丝不苟,而反之正高能量者则是恣意潇洒。对比瘦金体和伟人的书法作品就一目了然,前者每一个笔画间架全部井然有序,后者自由变换率性洒脱气势恢宏。
对于心力不够强大的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来说,过早过多接触这样的低能量文化某种程度上是对身心的荼毒。当然,我自己也有过喜欢看王家卫和临摹瘦金体的阶段,对他们的作品也仍然很欣赏,太多的批评难免有背信弃义翻脸不认人的感觉。但还是认为,好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核心一定是激发人向上的,我们的社会中如此的“侍儿扶起雪中咳血赏梅”式的文化已经足够多了,勇气和蓬勃的生命力或许是更为稀缺的东西。
-
浮生若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5 21: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