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遇见《人生解忧:佛学入门40讲》(一)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年少时思想简单,追求单一,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是希望找个专情的伴侣,找份喜欢且有意义的工作,有个安放内心的爱好,再养一两只宠物,平淡真实,似乎人生已是圆满。
迈入30岁,初经变故。在看似一片祥和的职场中,经历了人性黑暗,看似睿智、博学、宽厚的大学领导,也会在酒后卸下伪装,对女下属上下其手,且全单位上下默认这是不需要当真也不应该在意的“平常事情”。
又送别年仅59岁、抗癌3年的家公。家公一生勤勉刻苦,从小小船员做到轮机长,自学专业英文,常年漂泊海上,下船后就忙于家事,家装水电无不精通。总是在奉献他人的路上,命运却突然叫停,打得全家措手不及,抗争病魔,终是无计可施。
三年疫情,无常又像冰雹一样砸下来的时候,许多的时刻,总觉得是扛不住了,却也熬了过来。但自此很长一段时间后无法拥有完整的睡眠,总在凌晨3点左右醒来,总是跟友人交流诸如“人生其实没有意义”的话题,总觉得“事情似乎不应该这样”,但应该哪样?我也没有想明白。我甚至连怎么去想?想些什么?想明白后又能怎样?这些都不知道。
照常上班,照常生活,照常看着时间被屏幕浪费,总是无能为力的。人生就像荒漠一样,我总想在荒漠中寻找一棵树,并期待来生最好不要做人了,最好就这样做一棵树。
感谢命运的安排,茶室里小方姐推荐看理想app,并介绍可以听听看成庆老师的《人生解忧》节目,做得挺好。在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中,我觉得我似乎是找到了这棵树。
在成庆老师的第一讲中,他介绍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人类只有在“死亡、偶然事件、罪责以及世界的不可靠性”这样的极端情境下,才会对生命的本质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索。也就是人只有在体会到生命的痛苦和不安时,才可能会对内在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产生认知的冲动。
总说读书就是在书中看自己,这几句前言简直是对我近几年困惑的来源、现状的完美描述,也决定了我对这档节目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聆听。
认知有限,见解粗浅,但这档节目带给我击中灵魂的一些瞬间、值得延伸学习的点,在2024年伊始还是想记录下来。
01老死病苦,生命的绝对不自由
今天许多人追求的是一夜暴富,中大奖,王思聪做老公,那么在财富顶端后,就真的没有烦恼了吗?第二讲中,节目分享了作为“富二代”的悉达多王子,拥有让人钦羡的世俗生活,但他还是选择“出家”,原因是他看到了“老死病苦,生命的绝对不自由”,无论世间如何的完美,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生命的天花板。对生命而言,“老”、“病”、“死”的束缚感永远围绕着我们,这是人类无法停止对生命意义问题思考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老病死,还是现实短暂易逝的物质欢愉,都暗示着人类改造外部世界的努力不仅无法真正解决现实的难题,更无法解决精神自由问题,反倒是让人类自身陷入更大的迷茫之中。我们往往在一切顺利的时候,就失去了对“苦”的敏感,许多迫在眉睫的人生问题其实一直被回避和掩盖,如同温水里的青蛙。
疫情期间,病毒和对抗病毒的政策无孔不入,出门吃个饭就有可能感染病毒,红码隔离,离开家出差很可能封城回不来,记得当时和几位友人认真分析,我们可能早就得了一种叫“社会性emo”的心理疾病。因为多数人对“无常”是没有敏感度和认知的,甚至就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早就自动屏蔽了那些不好的可能性,认为“只要付出一定有回报”、“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一帆风顺”、“长命百岁”……自动把特定语境下的鸡血词、祝福词深入骨髓作为人生信条,没有遇到问题的心理预期,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社会和家庭对成功人生道路的定义和选择也非常狭隘和稀缺。
道德经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现在想来,就是基于这种生命的绝对不自由之下,而对生命各种境遇的解读。小时候读认为是莫大的智慧,人到中年才知道这应该是一种人生经验。阿城在《闲话闲说》一书中曾说:“老庄孔孟中的哲学,都是老人做的哲学,我们后人讲究少年老成,与此有关。只是比较起来,老庄孔孟的时代年轻,所以哲学显得有元气。”
从这一点上,那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展现的道理,也有可能是无常经历得多了,对苦的认知有了那么一点积攒,也就形成了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思源致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9-27 14:29:36
模样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整理思绪之2025我到底要干什么 (1人喜欢)
- 2024年的总结和25年的期待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