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很想承认,但是又过了一年
曾经对十八岁是充满期待,对二十八岁是避之不及,可如今二十八岁都要翻篇咯。
在小城摆烂做临时工的日子已经过了快三年,从不学习,但次次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都要去,主打一个陪伴。
毕业五年来,从刚出校园眨巴眼睛懵懂小白变成了唯唯诺诺支支吾吾的小白,整顿职场的事我是半点没参与,至少溜须拍马我也避之不及,如是安慰自己。
如此摆烂三年,最大的倚仗还是家无外债父母还算康健。前几天外婆去世了,匆匆忙忙,在给外婆添了三铲土后,我离开了舅舅家。整场仪式都给我一种很荒诞的感觉,请来了领哭的人,背着音响边放背景音乐边大声哭着唱歌。集体跪别的时候,还是一个请来的人,用哭腔对着话筒诉说外婆养育子女的不易。大舅为啥这样做,就我对他的了解,可能是图省事。
我不是老人带大的孩子,从小就在外地读书,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偶尔见到外公外婆,两年前外婆就已经认不出我了。但知道消息的时候,还是包不住眼泪。反而回到老家后,面对一团乱糟糟,很难有沉浸的情绪。外婆脸上蒙着黄纸躺在那里,人们来来去去,上过香后都没有再往那边看一眼。只有外公坐在一边的沙发上,眼睛盯着,不知道看到了什么。
外婆上山的那一天,趁着没多少人,我蹲在外婆身边碎碎念了几句,过年的时候就去山上看你,现在你应该能认出我了吧,可别赶我走哈。
回到小城就已经是年末最后两天了,回望这一年,不想认真考试,不想外出打工,不想买车买房,彻底成了低欲望低消耗的环保人型干电池。
其实在离开校园后,很明显感觉到自己找不到什么前进的方向,就好像一只努力的驴子(怎么这么喜欢驴的比方),吭哧瘪肚蒙着眼睛绕着磨盘转了一圈又一圈,突然有一天,揭开布条让驴自由活动,真不知道该去干啥。
学生时代的前进是被推动的,缺乏内驱力,随波逐流,撞上南墙才知道方向错误。校园外的碰壁就是盲人摸象式的探索,把人牵过来以为得到了一部分,实则永远看不到的整体才是答案。就好像我现在的“工作”。
十几岁的时候会觉得读书拿到了文凭之后,一定能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投入到残酷的市场经济后,才发现自己只是个不合时宜的失败者,从身心到外在的一败涂地。
没有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只是一个空想家,父母在我身上花的钱都是打水漂,我已经被同龄人远远拉下,再也追不上了…就好像那个梗图,东亚人的职业选择,公务员和医生以外的第三者,家族中的废物。诸如此类的问题,折磨了我太久。很大的原因其实是当时还不想躺平,尽管行为上已经是了。
不过好一些的是,现在不会困顿于这样的认知(也许),垃圾就垃圾吧,失败就失败吧,我安安心心摆烂就好了。做一些不动脑子,不勾心斗角的狗屁工作。和公司里我喜欢接触的人聊天,我觉得能学到的可比工作多多了。
也许某天我会好起来,也许永远不会,毕竟这么久持续增长惰性,这么久的去能力化。但至少要正视真实的自己(绕口令),我还没找到自己的可贵之处,希望以后能找到,好好和自己复杂纠结的认识相处。2023年的最后一天,还是说点好听的,希望新的一年,我和朋友都能做健全的人,由内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