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鸣龙少年和追光的日子为例,探析学校里的女性在荧幕上的境遇
2020年,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我国小学、初中的教师队伍中男教师占比分别为28.83%、41.19%,相较于2015年,占比分别降低了7.44%、5.3%(教育部),据可查到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报告中的数据,全国高中的女性教师占比为(光明日报)54.37%。现下一线教育工作者中,女性教师占比颇高,但即便如此,在学校领导层任职女性校长比例却远低于男性校长。笔者找到两组对照数据,一个是长沙市雨花区,统计24所初高中学校,共有2位校长是女性,另一个是济南市济阳区,共统计18所初高中,校长均为男性。领导层性别失衡的现象并不是新鲜事,但是存在在本身就性别失衡的教育领域,这样的反向失调确实稀奇。
《追光的日子》和《鸣龙少年》同样是以学生和班主任相处方式为故事线展开,聚焦到当下学生的心理和家庭。相较于传统的校园剧情《十八岁的天空》,多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心理老师、职校单招分流。两部剧中人物配置也很相似,故事走向的主导者——班主任均是两位抑郁不得志中青年老师。和雷鸣搭档的是心理老师桑夏,她鼓励学生早恋,将教育理想化,缺少理论和实践过渡经验。郝楠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面对问题,白洁是一条线索,使郝楠身份转变更加合理化。还有两位女性领导者,李教导主任和高校长。
一、两位心理老师为什么成为班主任伴随
事实上,在《追光的日子》中,郝楠并不是带着十足的准备重返岗位,心理老师白洁多次与郝楠交流,使他逐渐放下顾虑。郝楠正式成为14班班主任之后,接连受到各方的另类对待,校方的反对意见集中表现在李主任身上,14班以王放为代表的“捣蛋学生”也是正常发挥,倒粉笔末、言语讽刺。问题暴露无遗,可也是无从下手,以班主任经验,就是从了解每个家庭开始。白洁此时出现,虽然没有送出标准答案,但是已经把解析大纲誊列出来了。首先是高远家中失去亲人,然后是班痞王放、贾坤,避免郝楠与班级关系恶化。对于一个班级的内容,不仅要从数据了解,他们的荣誉、成绩、惩罚,更重要的是从每个人入手。了解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是不能仅依靠一组数据,需要的是关心他们冷暖的人,白洁就是充当了这个角色。在这个学校大家打打闹闹,看起来一起上课玩闹,实际上大家带着不同的经历来到学校的。有的家人团坐、灯火可亲,有的一个人孤孤单单,父亲无端的指责、母亲的禁锢……心理长成时期的价值观导向是很重要的,首先是自我品格素养形成,其次是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选择。
除了信息提供者,白洁还是心理疏导中的重要角色。高远行为异常大有可能是ptsd,经过专业的交流,高远慢慢学会接纳。夏凡节食也是白洁循循善问知道原因,郝楠与白洁帮助夏凡挺过学长骗局。白洁身为心理老师,与同学们接触少,但是她留意观察,帮助同学们走出困境。像是一位现代母亲,包容温柔,有知识有文化有逻辑。剧中冲突最激烈的时候没有白洁的影子,甚至是退避三舍,就像传统中国文化中缺失的母亲。经典的孟母三迁屈指可数,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无私奉献的付出催促母亲们把这个身份坐牢。
白洁在剧中还穿插着向郝楠做咨询,不过这样的咨询更大的作用是让有口难言的郝楠找到了一个窗口,放大自己的苦痛和委屈。而此时的白洁又成了一个知心姐姐,专业性降低、烘托性提高。
《鸣龙少年》画面给人一种赛博朋克的感觉,渐变的冷色调,形状分明的物体整齐排列。雷鸣气定神闲聚齐十一班五名同学,他是有备而来,可是幌子大了些:送班里的学生上top院校。高尚的承诺透露出人定胜天的悲凉,树大招来的冷嘲热讽毫不避讳的表达鄙夷。雷鸣所处的环境比郝楠更加艰难,而这种恶劣的环境却是他自己招致来的。
由此就不得不提到原生家庭,雷鸣和郝楠的父辈都是令人敬仰教师,雷鸣的父亲光环更加耀眼,以致于忽略自己的家人。郝楠父亲虽然早逝,但是在有爱的家庭里长大,自己所感受到的东亚挫败教育要弱很多。雷鸣和他的搭档桑夏则是典型现代教育,过于理想化,信奉心理素质健康对问题学生功效,像是一位布道者,孜孜不倦的宣讲自己的理念。很明显的一点是,桑夏确实是从班主任补充角色脱离出来,成为有独立理念的个体,围绕着学生们,她和雷鸣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时配合、有时出现分歧,虽然很多时候是辅助形式出现。这里不乏被诟病的“美人计”,此桥段也是语塞。
剧情走向分析:雷鸣可能会请他致想老同事给学生上课,会因为没有听桑夏的话而吃一次亏,这亏大概率和心理健康不良的学生有关。
学生成绩差,背后的原因肯定脱离不了家庭,首先是破裂关系对学生身心直接影响,吵架影响正常的学习时间,受伤无法完成学业等等。实际上更可怕的是,学生不经意沾染的小毛病,这是最不容易改掉的。家长忽略管教,学生沉迷手机,它同时出现在关系和谐的家庭中,因为手机是一个成年人都不容易控制机器。伴随而来的是懒惰、注意力不集中、不规律作息……心理健康教育的确重要,让学生重归身份认同,但是实际上重新拾得做学生的自信,还是需要成绩,这不仅是外界竞争给学生的压力,其实也是学生身份自觉,不过此时往往缺少科学严谨管理,走出心理困境的学生也会重新陷入迷阵。雷鸣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参考,无形中还是和桑夏形成对立,存在争议的任务由女性角色承担,无疑是隐形的偏见。
二、女领导和男领导就是顽固派和随波逐流吗?
1.一组女领导
高校长和李主任
高校长是精英教育的践行者,领导风范十足,管理很有问题,雷鸣在找主任签字的时候,办公室有睡觉也有练瑜伽的。鸣英望而生畏的升学率很大原因是优秀生源,在正常管理教育基础上,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有不错的成绩。高校长对雷鸣这位不速之客的不满写在脸上,设置了一些小障碍,不过也是管理者对改革者决心考验。不过作为男主的对立面,这本身就给高校长这个角色增加暗黑底色,不由的思考顽固派性别身份认领问题。无独有偶,在《追光的日子》中,李主任就是传统的反对派,她处处设防,并且用小手段、耍心机让郝楠下不来台,与此同时李主任和白洁在片中形成毒妇和天使身份认同。在男性导演塑造下,李主任成为学校方道德筛子。
高校长看起来不会做一些受到道德指摘的事情,因为剧中另一位男主任承担了为雷鸣设置障碍的责任。不过,这个人物也是比较柔和的,在男性热衷的比赛中,“平板撑”消解了他与雷鸣的恩怨,反而增添了一些人格魅力。
2.一组男领导
王校长和娄校长
王校长和娄校长对雷鸣和郝楠这样有争议的人才,是抱有中立的态度的,首先他们都不会主动去寻找改变现状的机会,两人的出现都不是他们计划之中的,或许还考虑到人物光环的设定。作为领导,他们承担了改革的风险,但是直接责任已经嫁接到班主任身上。郝楠没有完成自己承诺,面临可能会被辞退的境遇,王校长的态度模棱两可含糊不清,里面也包含了领导的策略——让家长发声,更写实了。娄校长为雷鸣打开鸣龙大门,之后也是撇开自己和雷鸣,称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也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以上除了人物角色设定,突出主要人物,也表现男性学校领导,在改革中扮演的角色,他们不是激烈的对抗,也没有积极配合,持一个安全态度,随风向摇摆。
3.男领导和女领导
看完两组领导,不禁要问为什么顽固反对派总是女性?甚至蒙上道德污点,而男性领导不偏不倚。
三、天使与毒妇
《阁楼上的疯女人》问世以来,就引发很多争议,女人为什么疯狂,简爱为什么出走。男性作家世界所塑造的典型人物——毒妇和天使,毒妇历来无缘无故的罪孽深重到处破坏,而天使善解人意听话顺从,成为男性附庸,白洁形象没有突出的“听话”,可她读心术能善解郝楠的想法。李主任则是处处使绊子制造麻烦败好感,这样的安排之下,男性创造者按照他们的想象,女性领导被塑造出来了。
毒妇穿着单一,失去装饰的点缀。点缀是需要时间成本的,点缀的来源是生活的观察,也不会占用工作时间,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点缀的灵感来源,所以她们把时间分给了工作,压缩个人生活时间,只给自己留出基本的所需:吃饭、交通、睡眠。牺牲自己的私密空间,换得的是冷酷无情、面目可憎。当然她们会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学校稳 定发展的重要支柱,持之以恒的输出就会丧失她们曝光度,就成为习以为常的繁琐讲话。这样就形成吊诡,一方面毒妇在学生和普通教师身上的压迫,另一方面又是毒妇的存在使学o校这个社区安定发展。
毒妇言语犀利,说话冷嘲热讽。整个学校对于郝楠的信任危机都借助李主任之口倾盆而出。别人就没有质疑吗?有,但是导演和编剧会认为再安排一个男性角色就会l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但是为什么坏人让女性来充当呢?
《我的弟弟康雄》其实面临同样的质询,康雄的确面对种种困境,他的难以抉择展现青年人对时代迷局惴惴不安,而姐姐虽然作为他者出现,则是代表一类处于混沌中的市民百姓视角,为什么不能是《我的姐姐康慈》呢?这是从毒妇原始形成的质疑。雾霾下的太阳也有带来光芒的时刻,我们不该抱怨阳光不够温暖,而是找出扼杀光束路程的凶手。只是目标自证清白耶需要迂回,被诬陷者不是必须得经过道德漂白剂的考验,因为这本身就是驴唇不对马嘴的两件事。毒妇冠之以冥顽不灵。
天使首先是爱的化身,她爱自己,就是爱生活,色彩更加明丽,造型更加别致。她们的爱像是圣母坚实,喷泉一样汩汩不绝,于是就成了漂浮不踏实的空中楼阁,桑夏和白洁同时是拥有心理教师的身份,这是新兴的学校成员,负有学校配额的需要。随着心理问题逐渐被放到台面,心理教师功用性越来越显著。
不过,桑夏是把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身份混淆了,以致于她的行为太过于理想化,尤其是在招聘会上对于学历的讨论,这里也是强行给桑夏降智了,现实生活中大家对二者肯定会有争议,但不会那么偏执认为学历对面试几近零影响。此处也是美化桑夏天使形象,巩固她在观众和学生心中大爱宽容平等的印象,给人以微不足道的心理安慰。
四、小结
教师队伍性别失衡不是一个新现象,但是教师队伍校长性别逆向失衡值得思考。f结合近期两部校园剧,女教师和女领导在影视中的形象,对应天使与妖妇,极度天真甚至无知,冥顽不灵刻板保守,教师的劣势都集中在这两类形象上了。并且忽略了她们本身在学校中的积极作用。而现实确是,男性校长占据多数,几乎掌握绝对话语权,女性领导哪怕有极大的恶意也不会有很大的效用,因为她们手中并没有谁的生杀大权。
-
饺子只吃皮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0 22: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