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鼠阅读养成
在23年的最后一天,又到了为我的好大侄儿回顾、记录一年的阅读了,这两年,自己的年末总结都没有上心,倒是为他记录阅读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了。
粗略计算,今年他读了410本,这个数字远超我们300本的预期,我不由得一惊。阅读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年初关于今年阅读的关键词,我给到他的是“重读”,是的,一定要重读,因为之前买的好些书,他都一遍过,看兴趣看热闹,所以很期待他能再回头读。而他也努力践行了“重读”,好些书都有重读,甚至特别喜爱的一套《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系列是一读再读,甚至读了五六遍都不止。当然为了鼓励他重读,我们也达成约定,那就是每本书只要重读一遍便计数一本,如此他便愉快地享受着重读。因此410本这个数据里面是有一部分重读的重复计数的书。
除了“重读”,我心里还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文学故事”。他之前的阅读以历史故事、科普系列为主,主打以轻松、有趣的读物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而今年,是该读读偏文学性故事类的书了。
以下以每个月的阅读记录为参考,来回顾一年的阅读: 1🈷️+2🈷️ 历史科普重读,开始了简单的文学故事类书籍📚的阅读,有《青蛙和蟾蜍》系列、《香草女巫》、《窗边的小豆豆》,外加学校老师要求的《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

3🈷️ 以罗尔德·达尔文学故事系列的阅读为主,其中部分书📖重读。不同阶段读不同的书,选对书是前提。

4🈷️ 又是沉迷于历史类📚的一个月,自己提出想看三国人物故事,于是选购一套《少年读三国》人物系列,读了其中四本,又读回了《历史是一群喵》系列。

5🈷️ 5月份我去成都参加高级阅读指导师面授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到了关于四大名著的课程设计,水心老师提到自己的儿子远哥小时候痴迷于《水浒传》,远哥为我们推荐了戴敦邦的连环画版本,于是我找到了引导他读四大名著的契机,随即下单。以前也想引导他读四大名著,但是没有合适的版本,担心文字量大的书会带给他压力,影响他的阅读积极性,故而搁浅,但连环画版本无疑是一个走近名著的契机。他读的时候,喜欢的不得了,读完一遍接着又去重读。

6🈷️ 接着连环画版本的《水浒传》阅读,我又趁热打铁,给他买了青少年版本的《水浒传》,有连环画版本打基础,文字版本读着也很畅快,毫无畏难情绪,一连读了两遍。继而又趁机给他安排了连环画版本的《红楼梦》小人书,我以为这个他没有兴趣读,中途找他聊天,不曾想他还读得很喜欢,且有自己的想法。 以下是相关对话的记录: 【 今天晚上和侄子聊了一会儿天,话题是他发起的,围绕四大名著。 最近在读连环画版本的《红楼梦》,今天在读第八册——香菱学诗。他说在读香菜学诗,哈哈,虽然个别字不认识,但并不影响他连滚带爬地阅读。 他说,姑姑我怀疑四大名著是同一个作者,因为故事的结局都很悲惨。 我问为什么❓ 《红楼梦》中宝玉最好的姐妹,那个和他像情侣一样朝夕相处的黛玉很快就死了,他那些曾经一起嬉戏玩乐的姐妹们死的死,散的散,宝玉最后也出家了,一切化为虚空。 《三国演义》中曹操一开始想匡扶汉室,铲除奸贼,最后他却成为最大的汉贼,他想成就千秋霸业,但是最后却让司马家获得了战果。 《水浒传》中宋江一心想报国,却被国所迫致死。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最后大量经书落入通天河……】
他的思考和想法让我惊喜,就在我以为他读热闹的时候,他开始了自己的思考。阅读从量变开始走向了质变。 阅读一定是要有思考的,我常常因为距离受限,没有更多的时间、经历和他做深入讨论,做思想引导而无奈,因此这种读到一定阶段的自觉思考让我颇感欣慰。 今年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自由自主阅读的力量,Free Voluntary Reading 就是无压力阅读,为了兴趣而阅读,不需要写读书报告,不必回答每个章节最后的问题,也不用为每个生字查字典,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相比,“阅读是唯一的办法,唯一能同时使人乐于阅读,培养写作风格,建立足够词汇,增进语法能力,以及正确拼写的方法。” 现在我所能做的是为他筛选准备优质书,隔段时间找他讨论一下,听他说,给他一个思想输出的机会,尊重他的想法……

7🈷️ 这个月安排了《西游记》连环画,月中进入暑假,他便一鼓作气,几天之内读完了,后面就带着爸妈和他出游。顺路去了云冈石窟,我发现长大的他真的是太适合出游了,全程都有自己感兴趣会关注的东西,并且一直帮助我招呼老人,是个靠谱小助手。 后面他和妈妈留在我身边过暑假,我这边正好有一点儿童书籍,于是继续读了《草房子》,和绘本,还有两册谢尔·希尔福斯坦的诗歌,谢尔大叔的诗歌奇思妙想、脑洞大开,他很是喜欢。


8🈷️ 8月份我带他一起去参加读书会,和小朋友们深入共读了《犟龟》、《草房子》还有一部分谢尔大叔的诗歌。他的理解力、表达力在同学中是很不错的了,特别是创编部分,他往往有很多奇思妙想,能带动着其他的同学,课间休息的时候,除了疯玩就是看绘本……满足了我带他读书的期望,也满足了他上姑姑课的期望,真好呀!这个月他读了《柳林风声》,很是喜欢,还读了《我妈妈是精灵》,他感觉平平,我自己倒是很喜欢《我妈妈是精灵》第一部,不得不说小男生的阅读兴趣和女生还真是不一样。


9🈷️ 9月进入开学季,他的生活进入更加规律的状态,每天中午的时间、晚上睡前的时间都有读书,甚至在上学的路上都有读书。这个月的阅读以文学故事为主,且主动提出了想多读文字多的故事书,希望能再加入小说类的书。我在心里暗喜,看来今年的阅读关键词“文学类故事”在达成的路上。经过大半年的阅读,他更关注书籍的内容,至于有没有插图都不要紧了,这意味着我在选书方面更自由了。之前给他买的《汉字·中国》系列,他不愿意读,今年我提醒了一下,他便拿起来读的津津有味。


10🈷️ 这个月依然是阅读量很大的一个月,日均一本书,又入手了一套《可怕的科学数学》系列,读了一部分文学故事,一部分历史科普。这个学期,班里每周五都有一节阅读课,老师分小组,以比赛的形式让大家围绕共读的书目相互提问、作答,最后参考比分高低,胜出组有奖励,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展开阅读。第一周结束之后,侄子开心地说:“姑姑我为我们组赢得了最多的比分,我是我们组得分担当,后面我们组获胜了,其他组一个女生因为我提问太难,没有回答上来就哭了,我也去安慰她了,我也感觉很难过,后面她一直哭,我就很自责,我也哭了,同学们也都来安慰我,连李XX也来安慰我……”我说:“没有关系的,大家一起读书最重要,比赛就是会有输赢,不用放心上。”他说:“老师奖励获胜组巧克力吃,我提议分享给其他组同学一起吃,其实比赛就是为了督促我们努力读书,真正地读懂书,输赢都不重要的。”我静静地听他说,默默地想:在驯化阅读的路上,他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阅读更多的回馈,除了智识的与日俱增,还有被滋养到日益温厚的内心,拥有了对他人的悲欣共情的温暖力量!后面每周都有阅读课的奖品来分享。



11🈷️ 这个月是年度阅读量最大的一个月。这个月截止15号他完成了五大本《哈利波特》系列的重读,16号一早上学的路上又开始翻阅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诗《人行道的尽头》,中午回家开始读《小王子》,晚上没有作业,继续读完《小王子》之后,又读完了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什么都要有》,中间迷迷糊糊睡了十几分钟,醒来后又开启了《狼王梦》的阅读,直到读完才肯睡觉,一天阅读共计444千字,这个阅读的速度让我吃惊,戏称他为“吞书兽”,调侃他“照这样的速度阅读,姑姑要为你买书买到破产”。当天中午更是拿起一本我读的《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在读。阅读已经成为了他日常的自觉,是一种休闲时刻的快乐选择。
上学的路上有一位老爷爷去世,路上路下的孩子们都感到很好奇,他更是如此,对于生命离开之于他是陌生的,比起大人对于死亡的诸多禁忌,孩子是无知无畏,且好奇十足的。于是挑选了相关的书籍《猫咪🐱会吃掉我的眼珠子吗》,所有与死亡有关的问题都是好问题,但最直接、最大胆的问题来自于孩子们。这本书便是愿意回答各种奇怪问题的美国传奇殡葬师凯特琳·道蒂,从她收到的所有有关死亡的问题中,挑选出那些最独特与最有意思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这些问题全部来自于孩子们。这本书便从孩子们的问题为切入口,带他们去正视死亡、了解死亡。在几本书中他一眼就被这本书吸引了,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雀跃地说:“姑姑,有一本《猫咪会吃掉我的眼珠子吗》,这本书很有趣,都是关于各种死亡的,姑姑你好奇葩,你为什么给我买这本书呢?”我反问:“你喜欢吗?”他不假思索地说:“当然了!”后面还愿意把他喜欢的段落主动读给我听。我想书籍也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桥梁🌉,那些关于人生、成长、严肃的教导、殷切的期待、或轻或重的话题,我们都可以借由书籍去和他们沟通。


12🈷️ 年末他主动提出今年要把连环画版本的四大名著都读了,于是又买了一套连环画版本的《三国演义》。后面为他挑选了一些小说类的书籍📚,其中一本是《狼图腾》,一开始他看了一点儿,觉得不好看,兴趣度不高,我鼓励他最好坚持看到第五十页,再决定要不要暂时停下来,有些书不是一读就能进入状态的,可能前面需要坚持读一点,后面如果实在读不下去,也没有关系,可以放一放,等以后再读。他于是继续坚持读了,然后一个星期之内读完了。真的突破了文字量和版本的局限,阅读中更多的是享受,是愉快地沉浸式体验。 学期末,班里评比荣誉称号,他以两票之差落选“阅读之星⭐”,获得了“勤劳卫生之星”的荣誉称号。他说:“姑姑,没能获选阅读之星”,我有喜有忧,忧的是我以两票之差败给史XX,我觉得很遗憾,喜的是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了我读书的努力,愿意投票支持我,我备受鼓舞。


我想这个之前上蹿下跳像小猴子🐒,让家长老师又爱又恨的小朋友,在一本又一本书的阅读中快乐地长大了。慢慢地理解世界、和他人相处,也渐渐地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