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40岁后,人生下半场
2022年初,因为个人的一些业力纠缠--因素,写下了这篇日记https://www.douban.com/note/825993345/?_dtcc=1&_i=3990451QlhBqET。主要忐忑自己的40岁大关是否过得去。
如今两年过去,马上就是2024年1月1日,六十年一遇的阳历新年重合甲子月甲子日,虽未到41生日,本质上时运已进入甲辰年,无论虚岁还是周岁,40岁已然过去。
目前来看,没有挂,也许是改名躲过了,也许是择地躲过了。(改名和择地详见日记https://www.douban.com/note/855214918/?_dtcc=1&_i=3991022QlhBqET)再看两年前的日志,挺感慨。
一、感慨新冠几次,身体糟朽的速度比预想中的快的多的多。即便我给自己上了堪称顶级的预防和养护手段(防护保养参考日记https://www.douban.com/note/842434984/#74823231?_i=3990970QlhBqET)。尤其是眼睛。
防护措施很简单:公众场合戴口罩、回家第一件事洗手洗脸,第二件事拿酒精湿巾擦眼镜钥匙手机等日常触摸物品;
养护手段比较复杂:
1、阳一次看一次中医;我北京家门口有家不起眼的三甲,没什么客流,今年初开了一个新冠后遗症门诊。坐镇的核心大佬是个心内科副主任。中医遇大夫需要缘分,我天医星护体,我找谁,谁就是对的那个人,包括我带着人替对方找也是一样。我和老公各阳2次,一共在他那拿了4个月的中药。阳后后遗症自不必说,我快10年的偏头痛好了,我老公持续三五年的失眠和植物神经紊乱也好了。当然不是推荐该医生,每个人去自己家附近找一个就行。这个医生在北京籍籍无名,仅是和我家人有缘而已。
2、日常保养(目的:养护神经,以及被影响的主要器官,我是眼睛)
(1)营养素日常吃:辅酶Q10-50mg、叶黄素25mg、维生素B族、锌和镁(维持神经必须的)、铁(大姨妈之后必须吃)、益生菌(植物神经系统在肠脑,肠道健康非常重要)
(2)西药必要时吃:甲钴胺(养护神经)、羟苯磺酸钙(血管微循环,对眼底好)
(3)中药定期吃:逍遥丸(中医调解神经系统第一药),其他的见上面链接里的调理细节吧。
3、运动(目的:恢复心肺功能,恢复足底功能)
从小双脚骨折扭伤多次(大伤约10次,小伤不下20次),足底功能实在是不行,加上心肺也不行,今年夏天出国之前报了私教。成果:
(1)学会了正确的呼吸方式、走路方式,学会了有效的按摩和松解方法,解决了脚甚至是全身肌肉骨骼的大问题,减缓了被错误发力受力影响到的肌肉骨骼的磨损速度;
(2)心率(夜晚静息/白天静息/运动后掉值速度)和血压变化
阳前心率:45~55/60~70/5分钟内从165到65;阳前血压(39岁前)95~105/60~75
阳后心率:60~80/80~120/10分钟内从155到120;阳后血压(40岁)115~160/75~90
调整后心率:50~60/60~75/5分钟内从155到110;10分钟内到70以内;调整后血压(40岁)105~120/70~80)
4、专项护眼:定时散步远望、眼保健操、护眼贴(中药)、蒸汽眼罩、叶黄素和羟苯磺酸钙
结论:身体再也恢复不到阳之前,但调理总比不调理好一些
二、感慨生计所迫,并不能在41岁回到学校、读物理大一,而是参考过去经历,申了一个MBA、一个2年制的酒店管理大专(防止MBA申不上、雅思不达标),用来搞2年学签+3年工签。
我的物理梦,应该肉眼可见的推迟到至少50岁了。希望到时候我能有经济实力和心气儿做到。
三、感慨这两年的确是人生中的大转折,遭遇的都不是小事
这两年,我经历了中年大厂裁员、大龄考证(过了心理咨询师和PMP),带孩子出国(自己办手续、租房子、生活、装家具等等)、大龄学英语、申研(雅思已考2次,目前还是6,未到6.5)、卖车(出国后2辆车的确累赘,1辆北京油牌给表弟;明年中下一个北京电牌,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卖房(1套便宜的,作为启动资金)。
到加拿大之后相当于是从头再来,还好我一直比较幼稚,好听点说是心态年轻,40岁了还能像24岁离开体制内时一样,最简模式开局:租房、无车。
好在:孩子接近16岁,性格上随遇而安、自强自立,面对这种简单开局模式不娇气、没抱怨
好在:出发前给自己做好了肉体上的各种准备,可以接受猛烈变化对肉身的冲击:没买车,出行方式靠走,今年夏天脚保养的不错,扛住了压力测试,髋和胸椎也在向好;去年夏秋两个月的理疗保养了手和腕关节,扛住了日常家务
每个月开销不超过3000刀:
房租话费等固定支出两千+吃上五六七八百刀(比一家三口、京津两地通勤的消费成本低的多)
如果养车,每月再加至少一千,以及付出的精力;如果买房(现在只能自建房)以及之后打理带来的精力流失就更多了。
最小代价开局的核心是“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上,减少不必要支出”。目前最重要的事分3个阶段,分别是雅思、上学、拿身份;在第1、2阶段,车和房不是必需,反而会浪费大量的精力。第2阶段后期才有心情考虑。
在国内一直喊极简,房贷+两辆车、京津+平日大厂工作+周末人情娱乐,日常消费流水高,做饭和生活基本全靠外卖和外食,身体不够好,也花了更多的钱;挤占了几乎全部的生活时间,导致也没有时间好好对待自己。
换个环境,用这种“不得不”的方式,逼迫自己放弃掉一些东西,也许对于我这种很难主动从原有的循环里挣扎出来的阿斯伯格+ADHD才是一个有效方法。
意外收获:本地人烟稀少、植被尤其是松柏类密度较高,对于本来就免疫防护能力差的我来说,一是躲过了今年冬天国内的各种流感高峰,不然估计甲乙流、支原体肺炎一个都跑不掉,还要同步三阳;二是松柏里面的挥发精油有抗炎效果,至少我自己感受如此,落地第一周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已经开始难受,去林子里活动半个小时后,回来没事儿了。
接下来是展望:
1、明年上半年雅思过关(7.0单项不低于6.5)、下半年正常入学;
2、两年内融入本地社会,开始正常生活。从我之前的经验来看,也难,也不难。
难在:遭遇的文化和语言差异,大过之前的每一次(毕业离家后常住过上海、北京、天津),上海融入最快(当时年轻、有很多本地人朋友引导)、北京难度最小(外地人多)、天津最慢(用了5-10年,平时不在天津住,而且需要融入一个本地大家庭,对融入程度的要求更高)。
而我认为文化融入的标志是:“潜意识觉得身边的一切都normal,无需意识参与进去主动迎合。
比如:别人在聊、突然开始笑。融入前经历三个阶段:
(1)坐在旁边的我完全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而笑;
(2)我认真的倾听、参与谈话,加上和他们的二次确认,能明白他们为什么而笑;
(3)我完全走神/在做自己的事,他们聊天内容和笑点我都能get到,随时进入/退出,想笑就笑。
目前我处于50%的情况阶段(1),50%阶段(2)。主要卡点是语言关,预计语言关过了,能变成(1)20%、(2)80%;至于(3)需要时间。
不难在:我一直很乐观、心态年轻(在上海半年听懂、1年会说上海话,至今还有一大帮好友在上海)、小时候看外国名著、大片;成年后追美剧、英语脱口秀,各种梗基本能get到.
3、2024年起,自己的占星日常,能作为副业被稳定经营起来,包括:
(1)内容(目前只有运势,比较枯燥;我想加不枯燥的东西,又不知道加什么好)
(2)流量(公号+🍠)
(3)收益(看盘+教学)
根本上,我更像是一个帮人查看天赋、梳理人生目标、治疗情绪异常,教人善待肉身的大夫(天医星特质)。我希望通过某种规模的副业,一方面可以付出一部分时间帮到其他人;另一方面可以把时间置换成收入,搞定身份问题后尽早开始学物理,从另一个角度找到”我是谁、我在哪儿、为什么“的答案。从十来岁开始研究玄学,二十多年了,这个角度的答案仍不够精准,也不能让我满意。
望: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