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旅居 随笔001
坐在离家10分钟的sandwichez连锁咖啡馆,坐着喝着我的咖啡。
昨晚刚从遥远的北欧返回巴塞,心情并没有像以往从北京,柏林,伦敦那般回来时的期待和激动,而我就仅仅是说不出的失落,去前还和朋友一切嘲讽着北欧值得看看极光,好像除了贵就没别的了。但这4,5天下来的体验,让我重新对北欧,或者更准确的说,斯德哥尔摩的看法和认识。
那种所谓的天气的冷,好像并未让我恐惧到,相反,穿着厚厚暖暖的衣服,走在外面零下一两度的温度下,其实是个蛮享受的过程,每天早上看到的飘零的雪花,我觉得这里就是一个乌托邦,我好像离所有的痛苦,战争和贫困远离,我那一刻彻底拥有了我定义下的特权,即拥有一个安静,宽敞,明亮的空间去生活和思考。
或许,我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构建自己的乌托邦,就像电影《刺猬的优雅》中女门房Renée,也可以在小小的宿舍里安置一处塞满书籍的精神避难所,坐在椅上字,盖上保暖的毯子,一手拿书,一手不断掰开黑巧克力,塞到嘴巴里,这简直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享受。
我返回巴塞的当晚,一直在租房平台上搜索着远在sant cugat的房源,心里想着或者能住在一个有自己的小花园的房子就好,可是这事实便是,通勤的时长要长达1小时,从公交倒地铁再倒公交,我又自闭了...何时才可以从“奴隶”的身份变换为“自由人”,让我真正拥有选择住在哪里的权利,以及不需要为了基本生活权利而感到压力。不过,无论如何,我希望我可以在3月或者4月份搬走,一年一搬的感觉还是蛮好的,就像我最近看的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妮在《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一处提到对都柏林的描述:“在都柏林,你很难升到极高,也很难降到极低,你很难迷路或与他人分散,很难获得不同的视角......的确,没人正从高处俯视你们。但这让天空彻底支配了一切。都柏林没有一处的天空被什么东西有意识地刺穿或割裂。” 我想这将是最完美的借口每当有人问道我的为什么要不断搬家的原因了,因为我住的地方很难再给我新的灵感:)
我其实是对搬家是非常期待的,我好像目前还未想到过我要在一个地方一住超过2年,2024年祝福我在5年内第8次搬家致以最高的尊重和敬意!这侧面也说明了我的生活注定“在路上”。
我觉得最终回到我这刚结束的北欧旅行,之所以有很多人在旅居,旅游,游学,享受出差,可能就是这一类人天生就是在不断追求新鲜刺激感的人,我不敢保证我是这类人,但是多少沾边,一种必须要打破自己内在安宁的一种途径,把自己放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熟了后,再去体验另一个,这多强大的生命力...与确定性的反抗...
嗯,也就是这些,后天我又要上路,我是非常激动,2天后见葡萄牙!
陈若男 2023/12/29 17:53 CET 写于巴塞罗那s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