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志和决定论
两个人从互相吸引到互相排斥,如果对自我和对方有足够了解的话,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故事的走向——在无强烈的、持久的外力干预导致人格剧变的情况下。换句话说,从相遇的那一刻起,故事的结局已经差不多写好了。缘和孽,都是注定。
这么想的话,心理治疗就好像是逆天改命。但是一个人会不会接受心理治疗,会找到什么样的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对其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是不是也早就注定好了? 就好像我走上心理学的路,其实很久很久以前,在父母结婚那时,就已经写下了序篇——又或者在百年前、千年前,就已经在默默地铺垫了。
忘记从哪里看到的,当一个作者设定好一个角色的故事背景和人格特征后,这个角色的人生就不受作者控制了——除非产生与人为因素完全无关的意外。但是总要靠意外推动剧情的小说大抵不是好的小说,因为它脱离了基本的逻辑和现实性——真实的人生中有多少与人为因素完全无关的意外?
如果我是一本小说里的一个角色,我可以精确地总结出自己的故事背景和人格特征吗?我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去预测自己的人生走向吗?有空给自己做一个case conceptualization吧。也许这种想逆天改命的欲望也早就写在故事中了,但是它的确仍需要我的意志力来推动行为。
如果明知失去,你会害怕拥有吗?
如果明知离别,你会拒绝相遇吗?
自由和不自由。都是两面一体的抽象建构而已——如同美和丑,善和恶,爱和憎,苦和乐,生和死,有为和无为,过和不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循环往复。在人类无法观察和理解的时间纬度上,宇宙自始至终都这样运作,也将持续这样运作。人和草木、蝼蚁、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都没有差别。
如果你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并且也知道无法改变它,那么,你是否仅仅是一个傀儡呢?你是否还有必要再去经历这场命运?
对我来说,是有必要的。我有个奇怪的习惯,每次看剧都喜欢先看结局,然后再从头看。因为这样给我一种很强的掌控感——比起渴望知道结局,我更喜欢慢慢地看整个故事是怎么展开的。
我虽然不是自己命运的既定者,但我是它的实现者和体验者。
好好把属于自己的故事慢慢地走完吧。
好好地体验这种“有”的时刻吧,因为每个人的结局终是“无”。
但也不用惧怕“无”,因为我本从“无”中来,注定向“无”中去。
© 本文版权归 Onlyalifetim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