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往往
有天我和室友聊天,我说,我马上32岁了,我妈32岁的时候,是1998年的冬天,我已经上小学了。
如果说成为32岁和以前有什么不同,那便是,父母在这个年龄和以后的每一个年龄,他们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他们在我脑海中的记忆也越来越多。我仿佛开始走进一个镜像的世界,可以在记忆里寻找越来越多他们的影子,在我这个年龄的影子。但我又和他们如此不同。32岁的我没有成家,没有孩子,甚至很多时候自己还像个孩子。但父母的样子已不再陌生,和父母度过的每一个难忘的瞬间,吵架的时刻,年节与生日,我都不再只是一个参与者。我开始从我的视角记录,然后在32岁的这一天,在之后每一天重新思考和理解。
小时候父母最喜欢在我生日的时候带我吃一顿起士林的西餐,给我买巧克力。那时候起士林还很贵,西餐厅里的刀叉擦得锃亮,洁白的盘子端上来时还有一点余温,对我来说那就是奢侈的象征。我还记得我的生日礼物,父母送过我一个篮球,有一年是一个索尼的随身听,我带着它洋气地在同学面前炫耀,甚至连里面的磁带都一并显示着和我的年龄不相称的品味。圣诞夜和朋友聊天,他们问我小时候听什么歌,我说我听罗大佑、Beyond、李宗盛和田震,他们一脸不可思议,一边感叹我的品味好“直男”。其实小时候的我也没什么选择,大多是父母听什么我就听什么,我也不知道“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究竟是什么讯号。后来慢慢知道了,他们和那时候大多数文艺青年一样,男生喜欢批判、情爱、金庸和武侠,女生喜欢三毛和张爱玲。在我爸的影响下我看了很多周润发的电影。其实现在想起来周润发当时拍的很多电影都有点cult,尤其是警匪电影,剧情简单粗暴,子弹无限乱飞,脸谱化的坏人,不变的是江湖豪情。我甚至给小伙伴安利周润发,那时候我和现在一样不懂电影,却很容易上瘾。不过很快我便摆脱了父母的品味,不再是他们的光盘和录音机的附属品,我开始探索自己的文化,搭建自己的世界。
上小学还有一件事对我家很重要,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家住进了楼房,但直到我上高中时我家才结束了租房的生活,不过那还有快十年的时间。但很奇怪,我家一直住得很高,不是五楼就是六楼,大概这个楼层相对便宜一些。而直接的记忆,就是我以后会听到越来越多父母对上楼很累的感叹。无数个春节的夜晚,我们无论是从姥姥家还是大姑家、二大爷家回来,都要在寒冷的冬夜依次爬上五六层楼,我越来越接近身体机能的巅峰,而他们则无可奈何地滑落。
如果说还有什么早期的记忆值得说道,大概是父亲收藏了许久的一本书,那就是池莉的《来来往往》。一向不爱看书的父亲不知为何一直留着这本书,还收在他自己的抽屉里,褶皱的书页显示他经常翻看。同名的电视剧也是我和父母的共同回忆之一。颜值正处于巅峰的许晴贡献了一个让我难忘的女性角色林珠,甚至可以说多少影响了我的感情观。她年轻、大方、美貌,不管不顾地爱上了有家庭的康伟业,这对于那时候还没有形成任何爱情观价值观的我——或者说仍旧处于朦胧的传统“忠贞”价值观笼罩下的我——无异于平地的一声惊雷。我选择性地忘记了他们的结尾有多么凌乱,只记得她爱得大胆,爱得热烈。康伟业呢?大概他满足了另一份期待。濮存昕的形象高大、英伟,有点憨直却又非常执拗。我不知道我喜欢康伟业什么,但我猜父亲之所以反复阅读这本书,也许他在思考康伟业所面临的抉择。也许男人都想成为康伟业,康伟业只是做了很多人想做而没有做的事。
那本书后来还是在几次搬家中遗失不见了,就像过去的很多岁月,很多的梦,来来往往,急急匆匆。
-
苏露美朵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15 02:10:02
-
山己见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7 13:43:41
-
林润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6 12:50:34
-
墨狐公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6 10:59:15
-
渡边彻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6 09:25:19
-
厄闰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6 09:19:52
-
复印机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6 09:17:08
-
Tokodod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6 09:12:29
-
Komorebi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6 08:48:05
-
某个Charles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6 08:38:07
-
不忘长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6 07:46:55
-
失林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6 07:38:18
-
刘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6 07: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