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这种东西还是家里做的才好吃

昨天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不知道魏同学有没有听话吃点饺子去。
迟来的教程奉上,这次没做,过年再尝试,或者平常也可以做呀。
作为中国人民最经典的节日食物,饺子的操作难度,大概有五颗星。
有些人一辈子只吃妈妈牌饺子。
不过老尚家的过年饺子,是集体项目,全家总动员。爸爸、哥哥负责擀皮儿,老妈带领我和妹妹负责调馅儿、和面、包饺子、煮饺子。弟弟是老小,负责带领小辈们打下手,以及包出一些乱七八糟奇形怪状的东西来。
但不管怎样,众人参与,包的就是个乐趣,吃的是个热闹。
所以我认为,学会包饺子,也是拓展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家庭活动。
1,和面。
参照之前给你写的和面大法。→ 和面教程在此!
包饺子的面,和软一些,操作的时候不太费力。
面和好后,揉至光滑,然后用面盆扣在案板上让它醒着,啥时候用啥时候再搭理它。
2,调馅儿。
视人多少来调馅儿。一个人的话,先做一斤馅儿吧。
我做的是牛肉馅儿,但如果不是回族的话,猪肉馅儿饺子才是经典,选三分肥的五花肉做馅儿,不懂的话去超市猪肉冷柜直接让来点做饺子馅的肉。
建议不要买搅碎的肉,因为怕黑心商家在里面掺脏东西,所以买好肉回来自己剁馅儿。
一斤肉,粗略切小块或片儿,两根大葱切成葱花,火柴盒大的生姜切丝,全部扔进电动搅肉机,搅3至5分钟,搅拌一会儿停下来看看,把粘在容器边儿上的大块肉弄下来,放在容器中间,再关盖子搅拌,这样搞两三次,基本上就充分搅碎了。
一个空碗,放入两勺盐(一般调料盒里的小勺很小,所以两勺基本上就是吃饭用的勺子三分之一的量),一勺调料粉,一勺鸡精,一汤匙生抽(用瓶盖量也可以),一汤匙老抽,有蚝油的话也来一汤匙。加入少量开水搅拌均匀,分两次加入肉馅中,顺时针方向搅拌均匀。
昨天我这闲得蛋疼,参考了shi频号里号称“饺子馆不外传的秘方”,按照视频里的大忽悠的说法,在肉馅里加入了两杯水,据说可以让饺子鲜嫩多汁。
等到包饺子的时候我哭了:麻蛋,饺子馅儿稀巴巴的,包的时候特别费劲儿,还容易漏。我忽然醒悟了:啥时候饺子馆的饺子好吃过?我在什么东北饺子馆、大妈饺子馆吃的饺子,都没自己家做的好吃,其中最讨厌的就是他们的饺子馅儿稀巴巴的,什么鲜嫩多汁,呸!
所以,上述在调味儿时加入开水一定要少量,够把调味品融化开即可,不要用太多水。味道搅拌均匀后闻着有股香味儿,也可以自己尝一点,试试咸淡。(放心,生肉馅儿虽然不能吃,但是尝一点也不会死人)
肉馅儿里可以加一些蔬菜,但是,食肉一族就是要吃纯肉馅儿,并且刚才多加了两根大葱,够顶蔬菜的部分了。(捂脸)
如果调味儿过程中不小心加多了水,那就把多于水篦掉,再打一个鸡蛋进去,顺时针搅拌均匀,可以让肉馅儿更粘稠。
3,包饺子。
程序很多,纯文字叙述不直观。
上图。







如上图,包饺子的各种程序里,我个人认为最难的步骤是擀面皮儿。
两只手必须协同作战,哪一只手都不能掉链子,这样擀出的饺子皮儿才能合格:圆,薄厚适中,皮儿中间稍微厚一些、四周边缘得稍微薄一些,包的时候才便于捏各种花样、又不容易露馅儿。
包饺子的方法有很多,全国各地花样各有不同,老尚家的包法是这种圆鼓鼓的“元宝饺子”。
我查了相关资料,不知道“元宝饺子”出自哪里,不知是不是老妈的老家山西人的吃法。百度百科里所谓的元宝饺子,是我家鄙视的一种做法,那种丑陋又没技术含量的圆坨坨,我们叫做“牛眼饺子”或“牛圈饺子”,一般是不会包饺子的小孩子才包那种形状。
元宝饺子的手法比较讲究,小时候我很不耐烦,因为一旦做不巧妙就容易捏成难看的“猪耳朵”了。
但是多做几次就熟能生巧了嘛。
并且,各种形状的饺子里,元宝饺子是最好吃的——下锅后,元宝饺子依旧圆滚坚挺,吃的时候,元宝饺子的肉最多,且肉馅儿饱满紧实,很有满足感。





4,煮饺子。
宽水坐锅,一般来说,煮面的深口锅,盛三分之二的水。
水开下饺子,下饺子的时候,不要一股脑往锅里倒,会把好不容易包好的饺子磕坏的,最好一个一个下,手靠近水面再松手,轻拿轻放啊,不要跟往水里丢石头一样叮叮咚咚溅得到处都是水花。
饺子全部下锅里后,要顺锅,防止饺子粘锅。用勺子或笊篱口朝下、背朝上,倒扣着从锅边入勺子,由外向里往划拉一下、两下,饺子就不会粘锅底了。不要乱划拉,免得铁勺锋利的边缘把饺子划成一锅浆糊了。实在不会操作,就拿那种边缘圆润的木勺子来顺锅。
煮饺子的秘诀是三点水。
先让饺子自由地在锅里游泳,盛一碗清水,等锅开后,由于锅里都是面食,面汤很容易起泡沫溢锅,在即将溢出来的时候,往水花翻滚处倒一点水,面汤就不会溢出来了。等下次锅再开了,即将溢锅的时候,再点一点冷水。
如是再三,点过三次水后,基本上饺子就熟了。
其间,需要顺锅一两次,依旧是手势要轻柔,轻轻划拉,不要把饺子划破。


吃饺子的话,喜欢就蒜泥加醋,喜欢辣椒,喜欢酱油,喜欢白吃,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来。
整理这些的时候,发现几件小小的趣事儿。
1,除了包饺子的手法各地各有不同,对于饺子的一些零部件的称呼,貌似也各有不同。
比如饺子皮儿,我们家叫作“张子”或“面张子”。撒面粉的时候,我们叫作“撒面苞”。
我包的麦粒饺子,我奶奶他们叫作“老鼠饺子”,老妈他们那边叫作“鱼饺子”,各人不同的看法叫法里蕴含着不同的寓意。
2,对张罗包饺子的主妇来说,最得意的事儿,你猜是什么。
哈哈,是和面。
看到调好的馅儿,得估量着去和面,如果包到最后一个饺子,刚好最后一个饺子皮儿能把最后一点饺子馅儿包完,确保面盆和菜盆里一丁点儿渣儿都不剩,那真是顶顶得意的事儿。
相当于,你随手扔垃圾,就能像投篮一样精准扔进路边垃圾桶里的那种得意。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