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有很多名字。对于软弱者而言,未来是无法实现的。对于胆小者而言,未来是不可知的。对于勇敢者而言,未来是完美的。
在生活的某个时刻,你会忽然想起它,默默念叨如果十年前我做XX就好了……在豆瓣看到一个帖子,他问:我今年25岁,如果用十年来完成写小说这件事,那么到35岁,会收获什么样的结果?回复里清一色是支持、是鼓励,大家做剖析,建议写作思路,期待看到他的作品。氛围很好。先引用一段很流行的话——“你背不下来的书,总有人能背下来。你做不出来的题,总有人能做出来。你愿意拖到明天的事,总有人今天努力做完。那么不好意思,你想去的学校也只能别人去了,你想过的人生也只能别人过了。”我不知它的出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极大地鼓舞了我,或者说刺激了我。我不甘心。不甘心眼睁睁看着别人过上我想要的生活,而我只能暗暗羡慕。其实,问题的答案明明很清楚,想做什么,径直去做就好。除了违法犯纪的行为,没有人会拦着你做事的。如果你觉得25岁开始写小说太晚了,大概率你会在30岁的时候再发出疑问——30岁开始写小说来得及吗?写小说,或者学语言,学舞蹈,转行……你想做什么都可以,都有可能,都来得及。要知道,就算你不去做这件你心心念念的事情,30岁依然会到来,35岁依然会到来。可是为什么依然不断有人重复着这个提问,却从不行动?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提到的这件事并不容易达成,往往要付出很久才能得到回报,需要独自熬过漫长的无人问津的黑暗,才能有一天举重若轻地展露出来。很多东西,都需要长期积累后才能显得游刃有余,举手投足都有种洒脱味道在里面。大家羡慕的是这个状态,不是在这之前一遍遍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所以我觉得,会问这种问题的人,大概率问完依然不行动,甚至很可能隔几年再来问问,以显示他的不甘心,给自己一种好像努力了一下的错觉,不过自我欺骗罢了。真正要做事的人,从不问别人自己要不要做,顶多问问该怎么做,寻求一些建议,然后就行动。甚至很可能,连建议都不问。都什么年代了,有什么不清楚的,网络搜索就可以解答百分之九五的初级问题。然后,他选个方法,开始行动,遇到问题,再搜索、学习。等自己解决不了了,找老师、请教前辈呗。时间,看似温和流动,其实最不留情。它会毫不犹豫地将所有怯懦、摇摆、浮躁的人一一淘汰。无论在哪个领域里,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都是能够跟时间做朋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