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大观楼-香竹笼-特色面-宜宾博物馆-三江之眼-大观楼-筠连水粉-翠屏山-沿江-合江门
D2大观楼-香竹笼-特色面-宜宾博物馆-三江之眼-大观楼-筠连水粉-翠屏山-沿江-合江门

晨起九点多,天亮了,窗外公园已经醒来,林子里的鸟都叫了几轮,老年人们的晨练也结束。该出门遛遛了。
排队排好久的队买银丝卷,买了俩再加俩包子。一口下去糯糯甜甜的花卷,口感轻盈,不像传统花卷那么扎实,但合口味,有游客也有本地人,前面的姐妹一口气买了30多个,佩服的,但这种口感,加了多少糖和油可想而知。但旅游无所畏惧。


边走边吃逛去宜宾特色面。
来一碗燃面和自家的泡菜,泡菜微甜爽口,配燃面不至于腻。


吃饱饱,走回大观楼坐公交车去宜宾博物院。

国庆期间有大观楼直达李庄的旅游专线,最早8:30,最晚20:10,心中一动。
今天天气微凉,公交车开过三江口。心里很舒畅,这一刻很开心,没有什么能打扰我的开心。
鼻尖传来黄葛兰的香气,真好。怀念的是家乡吗,怀念的是一个饮食及生活环境与家乡相似,但又没有亲戚生活的地方。宜宾是个好地方,万里长江第一城。哪里哪里都很有生活气息,是舒服的。

坐了快一小时的公交车,终于到了。
突然想到,很多博物馆门口都会设置这样一片巨大的人工水池,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
消防存水?但距离有点远,或是泮池的现代化?从风水上说,圆型的水池微向门户倾斜可以聚气聚财,但这又是方的,或者纯粹为了美观,就是喷水池?
不想了,直接进门。
遇到“江天万里“长江文化临展 ,标题感兴趣,有点期待。






展最吸引人的就是标题,一个大标题,内容零散,主线也不清晰,有些失望。
拐去隔壁看宜宾历史文化陈列。

“我住长江头“名字起得挺好,宜宾作为长江第一城,感觉玩了些文字游戏。现在大众对长江的印象就是发源于青藏高原,自然而然认为长江第一城一定在高原,没想到在宜宾。从历史来说,徐霞客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岷江是长江上游,徐霞客之后,才证实上游为金沙江。从地质来讲,古长江袭夺了顾古金沙江的源头,巴塘至宜昌段为金沙江。
那我就好好看看。从前是僰人聚居区
























出门拿出我的包子,补充能量,边啃边走。准备走去三江之眼
说实话,包子凉了就不好吃,有点难以下咽。
找找路,似乎只能绕上山,这里已经开发成公园,做成了绿道。路边亭子里有姐妹在唱K,能给中年女性唱的似乎也就剩下了那些,做女人苦,做女人累,做女人心酸又没人理解等等,抬头看看太阳,日头那么好,但世间痛苦那么多,阳光再大都晒不干女人的辛酸泪。
绕了一会儿发现条小路,从中间穿过,走了几步路,发现好像走回来了。是有些泄气的,三三江之眼新开不久,道路指向标也不够清晰,看看时间,可能缘分不到,不强求了。
打道回府,等公交时发现电子科大就在附近,有商圈,人丁兴旺。
回程时又在三江口绕了一个弯,临江小城的悲欢就随这水慢慢流淌流淌。
回到大观楼准备去翠屏山公园,看时间还来得及。

到宜宾怎么能不吃点凉糕呢?
滑韧的糯米和粘稠的红糖水,味道尚可,但我更喜欢凉虾,小颗和着稀释的红糖水以及一点冰碴子,顺进喉咙,一个夏天的暑气被慢慢浇灭,一点冰透心凉,一些红糖水甜甜的,几颗凉虾给牙齿一点刺激,真好。

水粉一般般,不能说好吃。

独上翠屏山公园,由翠屏山和真武山组成,现在已经15:40,距离部分场所关闭仅剩1小时20分钟,虽然国庆可能会延长时间,但不能冒险。
公园合该免费,爬起来快快乐乐,流流汗,不多,但已经足够汗湿头皮,头发变成一绺一绺的,不舒服,没办法。

一步一步向上爬,吭哧吭哧。

快速地爬上半山腰,小城一览无余,身上热乎乎的,虽然天气不好,但远处隐隐袅袅,总觉得有一番趣味。

山腰有赵一曼故居,进去看看。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家里也是能读书的,私塾中成绩很好。后来父亲去世,大哥让她嫁人,不愿意,后都在大姐夫的介绍下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开启了她的新征程,而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出来就在往上走,拐出来到哪吒行宫。

关于哪吒故里,有一说李靖所镇的陈塘关就在宜宾,不过这里距长江入海口远隔万里,哪吒一小孩出门就去东海遛弯也是不太现实。


不知如何形容,哪吒洞上面镇了座小塔。本意可能是舍利塔,灵塔。但怎么看都像是李靖的七宝玲珑塔,这种放置方法反而有些意趣。


很快走到三江一览园,举头看向三江一览楼,国庆期间没开放。七层仿古联体双楼。看了看似乎没啥意思。


开始下山,发现旁边的小楼反而有点意思。单檐卷棚顶,四面围拦,像是没人又像是有人,旁边的树藏着一点卷棚,回头看,小楼如从山坡上生长出来一般,适合发生一些隐秘的故事。

下山的小道人不多,独自一个人蹦蹦跳跳,看谁能管我!除了膝盖。
下山去真武山建筑群,国四,没想到走错路线,从后置的文昌阁进入了。

说起来这类神圣空间如果不走既定路线,体验感会少很多。
所以按照顺利再排一边,依次是。

灵官殿,三重檐抬梁悬山顶,乾隆年间扩建的。本来进山门后,第一殿应该是灵官殿就跟佛教进门拜弥勒一样,因着坐落在真武山上,有望江之势,所以望江楼、藏经阁、灵官殿三位一体。



沿着神道可上到南天门,两旁立着石像生文官武将。

再上是祖师殿,再进为玄祖庙。始建于万历年间,门前为清代牌坊。


往后是无量殿,往左是斗姥宫。
再往左走是三府宫

始建于道光年间,和前面差别挺大。
最后在才是文昌宫。
道教宫观的分布真的很有意思,大部分是按北斗七星星位设置,所以从地面感觉不出来,但是航拍连线就很明显了。

不大的空间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又不显拥挤,还很有层次感。

沐浴在一片绿色当中,感觉人都被浸透了。



顺着步道一步步下山。
路过火车隧洞,等会儿就有火车呜呜地开过来。
走着肚子就饿了,准备走去大观楼,边走边找,路边一家钵钵鸡人还挺多。

吭哧吭哧吭哧,真好吃,抹嘴。
吃完开始沿江遛弯。路过滇南馆。

建于光绪年间,天黑了看都很恢弘,等明天看看能不能进去。

沿江道走着很舒服,走到冠英古街,街门做了小片水池,准点有古装表演,这类演出在各大古街古镇古城仿古街区越来越多,部分场景和当下景观有连结,但能做得到的毕竟少,绝大部分都是复制复制复制毫无特色,等了会儿就开演后突然兴致缺缺,挤出人群,走进古街。
路过上书“墨庄遗庆”的公馆,内设老宜宾摄影展,进门看看。







出门就到合江门了,原来人在这里。


亮灯的夹镜楼。
宜宾长江地标广场将平台做成倾斜状,模拟长江河道,展示了这座长江第一城的自豪和骄傲。
静静在江边待了好久,观察人群,也体察内心。岷江和金沙江在这里汇合成了长江,她以这个名字开启了川江新的征程,从波涛汹涌慢慢沉静了下来。

回望合江门夹镜楼,老楼在60年代被拆除,原名合江楼,后取李白诗《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中之“两水夹明镜”意境命名,21年重建。这座楼依然不是数百年前的那座楼,长江也不是,再想下去容易陷入哲学迷思,单从地理的角度来说,一切河流都是水体,而地球上的水总量几乎是不变的,她们只不过以不同的形态充斥在各处。说现在的她不是彼时的她,但彼时的她构成了未来她的一部分,如同转世,人世如何变化,唯有河流在静静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