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音乐脉络
即便是现在,下班出公司后第一个动作还是找到耳机先戴上,打开音乐软件播放一首最近在听的歌,往地铁走去,或者进公司后摘下耳机,进入现实世界。
昨天重听《挽歌》,法兰的声音甜美冷冽,“给我一支笔,看我为你造一句”,爱人爱得骄傲又具毁灭性。我猜自己走路步伐很快是因为在路上我总戴着耳机,在耳机庇护下,经常会有某种强烈的感受,想着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着我要我的生活闪耀,想到那些最美好动人的瞬间,想要不断书写,我如此为这个世界感动,以致于不得不加快步伐。
音乐真是个好东西,人类好幸福。
很难说清音乐在我生活中的分量,在我比较麻木的时期,音乐是唯一的知觉,它的洁净之处在于短暂,即便是讲人生,也只有那一个片段,所以没有太多曲折复杂,美好或悲伤都只在当下的瞬间,非常情绪化,它又非常的易得,只要戴上耳机,就可以随时关掉那个我不想面对的世界,尽情在音乐里奔跑遨游。
大学刚开始我还跑不了八百米,后来发现能戴耳机我就戴上耳机跑,清楚记得当时听的还是杨千嬅的《坚强女人心》,小学看过的电视剧的一个主题曲,名字就很励志,听到杨女士唱“要痛痛快快的做我是我,真真切切的感觉活着”,很难不用力冲刺一下。
刚开始用网易云音乐就建了不同时期的歌单,比如小学时期、初中时期、高中时期,想起来了某个时期某首歌就对应放进去。小学最爱听飞轮海SHE至上励合,还有偶像剧常出现的王心凌张韶涵杨丞琳等,尤其钟爱当时热播剧集的主题曲插曲,抄歌词,和班上同学们交换歌词本。
小时候家里还有VCD机链接着电视,音像店会卖那种音乐合集CD,没见过正版专辑,周杰伦和林俊杰是合集常看到的名字,还有张韶涵王心凌至上励合唱唱跳跳的我最喜欢,大街小巷放着老鼠爱大米,死了都要爱还有认真的雪,两只蝴蝶和香水有毒常在手机铃声出现,最早家里还有那种收集CD的册子,直到后来看到MP3。
有一年生病,大概是四年级,在一个诊所打吊针,诊所的老板店里当时还兼卖手机,在柜台里常年存放着摩托罗拉和各式的翻盖手机,注意到在角落一个小小透明盒子里装着个蓝色小方块,方块上有一个圆环按键,过了很久才知道那个叫MP3,印象中是苹果初代ipod shuffle那个样子,大概率也不是正品。外公陪我打吊针,看我想要,问了问价后没有说话。
后来去了外地读书,小学毕业那年,准备从外地回老家上中学,爸爸问我要手机还是MP3,我当时对手机没兴趣,MP3是一直以来的愿望,想到里面要存满喜欢的歌就很心动。回去前几天我爸有天下班回来神秘兮兮掏出了个盒子,打开是蓝色金属外壳的MP3,有电子屏幕,发绿光,右边是足球形状的外放音响孔,银色的塑料材质,后面被我用到掉色。当时还没来得及下载什么歌就回家了,里面存了些乱七八糟的歌,记得的有《彩云之南》,因为不经意总会听到,还有TANK的《会长大的幸福》,忘了歌手的《你的影子》,在一堆DJ和凤凰传奇里面,循环陪伴了我一段时间。
很长时间内我都是难以入睡的小孩,我对场景的记忆和联想能力实在过分,我能记起所有听说过的恐怖故事、没有预警下的恐怖片画面、不经意阅读到的恐怖情节,在睡前没法不去想这些画面,像万花筒一样,被恐惧压着,睡觉根本不敢把头露出来,强忍着害怕入睡,刚上初中时,是我人生唯一一次想念爸妈,为分离感到伤心,我讨厌安静的黑夜。在某天发现了MP3上的收音机功能,有种和世界链接的欣喜,开始听各种电台频道,晚上也不再循环歌曲,喜欢人声的热闹,最常听FM是音乐之声,在固定时间播报音乐资讯,那个时期听到了好多歌手。
MP3还是得换歌,最开始我找手机店的人下载,按照自己写的曲目,按多少首给钱,后来学会了自己偷偷去网吧下载,每次都要去网页先下歌酷狗,那时还没有VIP和格式限制,没有版权也没有实名制,从最开始的王心凌蔡依林快乐男女生到本兮徐良许嵩,再到后来的沉珂光光,然后又到苏打绿五月天陈绮贞王菲朴树,有时候歌荒了就根据歌单名字胡乱下载,有纯音乐有外文歌曲,网吧两块钱一个小时,可以下很多,回去后看到一大堆新歌就很满足。
初中有段时期很爱听起来黑暗的歌,我记得最开始知道沉珂还是通过一个网友,跟我说他觉得沉珂很酷,于是开始了解到哥特,自残,双性恋,这是我探索不大寻常世界的开始。她唱到“穿上黑色的衣服暗红的靴子,突然喜欢在半夜散步,盛夏树影的街头这个城市的安静,让我一切义无反顾”,想起了那些个夜晚,我会等奶奶入睡后,从家里偷溜出去,村里的晚上还没有路灯,特别黑,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没有害怕,跑去陪我当时最好的朋友,彼时她的爷爷刚过世,我试图以这种方式陪伴她。
后来听的歌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杂,那个时期里有些歌手的影响贯彻了我整个青春直至现在。
真正开始听苏打绿应该是因为在中学外面书店买的过期杂志某次专栏提起,第一首歌是他们的《飞鱼》,也是他们第一张专辑里面的歌,《小情歌》或许那时已经被大家熟知,而后又在夏天听到《狂热》,在《日光》里也过了不少日子,那个时候还没有专辑的概念,还没有攒起热爱,还没听到张悬。
中学看了很多安妮宝贝和郭敬明,他们书里面都提到过王菲,大概也是因此才开始听她的歌,此前的印象都是《因为爱情》和《传奇》之类,大家耳熟能详,还谈不上喜欢。从《爱与痛的边缘》开始,一直听到了现在,他们的书倒是不再看了,王菲却在我生命反复的出现,可以说她是对我影响最大的歌手,那种超脱感,毁灭感,抽离感,唱尽了世间百态,众生万象。想不到我12年前就在听《彼岸花》了,“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那个漫长的前奏,呓语般的吟唱,很适合用来沉默地穿越重重人群,以为自己和吵闹的他们不一样。
常在告别一段时光的时候,听朴树《那些花儿》,比如初中毕业,高中高考完,大学在宿舍打包行李,虽然不热衷拍照合影,不喜欢离别的仪式,看起来好像完全不在意分别,内心却常觉莫名的落寞,也许是有长大的寂寞也许是时间太快,还有好多事来不及。《且听风吟》里有极为安静的声音,灯火、风声、梦境。《旅途》中是回不去的家和童年,《生如夏花》有最绚烂的生命期待,大学听到新歌《猎户星座》好像大风从身体穿过,想起那些说着来吧就不见的人们,无比的空旷寂静又温暖,朴树歌里面有细微的一切,脆弱柔软,有我的生命梦想。
高中开始听张悬,那时很多人听过《宝贝》,并不记得歌手。想找到最初听张悬的契机,好像是因为《两者》的MV,有两个女孩子跳舞拉扯的情节,不知道哪里看到说有拉拉画面,总之我想应该是因为同性话题关注到的,这是我听她的第一首:“沉没前清醒的爱人,在拥有爱的世纪里悲伤”。在很长时间反复循环着她的全部歌曲,还有散落在粗糙音质里的翻唱。
张悬现在也用回本名安溥了,这些年生了小孩结婚又离婚,被粉丝喊妈妈,还是很愿意讲很多话,我常说她是我最爱的歌手,常觉得她离我们很近,褪去早年的倔强和深沉,现在总教我们要善待身边的种种,善待悲欢的人生,用握手和拥抱告诉我们离温暖近一点,离自由近一点。大学看她在一席的分享,明白我为何逐渐和这些遥远的人建立了更深的联系,大致是因为越走越孤单,虽然我不断的在抛弃,抛弃那些自以为的痛苦,抛弃那些浅薄的悲伤,抛弃对别人的期待,但我好像,也没法接受自己被平庸和陈词滥调淹没,必须不断前行。去探索,超越,寻求出口,于是我发现了和我站在世界同一边的人们,甚至在更远的青春他们就在了,不管是看到她跟青峰的友谊,还是看到她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的觉察和思考,都给我了某种力量,好像可以再忍受更久的空旷。
写了一些生命中关于音乐最初的一些记忆,他们带我来,然后我经由他们捡到更多美丽的声音碎片,这些碎片,组成了我内心花园里最重要最晶莹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