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新书上市!《演讲与讲演》:用阅读一本书的时间,换行走二十年的知见

《演讲与讲演》是文化学者马未都亲自精选修订的全新作品集。书中收入了马先生15年来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公开讲话的内容,择优成集。如马先生所说,这本书是他“人生的一个小小的总结”,回头再翻看当年的公开讲话,每十年都有一个心境的变化。马先生希望能与读者共飨这种成长和思考,“用一个集子,总结我的成长和变化,如果能带给你一点点启发,就足够了。”
书中的“现实与实现”“学问与问学”“欢喜与喜欢”“观复与复观”四个章节与书名形成呼应,分别呈示出马先生在生命成长、阅读治学、审美趣致、文化文明等领域的真知灼见,极具感染力和穿透力。
现实与实现
人生的意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问题,它和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息息相关。在“现实与实现”篇中,马先生便探讨了这一问题。马先生在此章中真诚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叩问生命存在的意义,分享自己的人生“八字方针”——自信、坚强、认真、宽容,鼓励我们每个人练就强大的内心。而面对生死这一人类的终极问题,他坦言我们必须要有勇气面对而不逃避。另外,他还分析了生命科学的“永生”问题,与读者共勉。
如何度过人生坎坷呢?马先生说:“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在生理上、心理上,或者周围环境上,肯定会遇到坎儿。每个人内心中的坎坷一定是靠自己去战胜的,无论别人怎么帮你,你都需要自己迈过这道坎儿。如果你能够跨过这道坎儿,你的世界一定不是这样。所以古人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英雄’这个词是这么来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生活中的英雄。”
面对终将到来的衰老与死亡,我们能做什么呢?马先生说:“人生的科学终点是你死了,但它是哲学的起点,是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未知生,焉知死?’活着要明白道理,方可充分理解死亡。我们必须要有勇气面对死亡,必须理智地探讨而不去回避这一话题、课题、命题。”

学问与问学
马先生有一句口头禅“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什么意思呢?历史的真实性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道理。“学问与问学”便是马先生研究道理的心得。他将读书、治学与写作方面的心得倾囊而出,漫谈历朝盛世,创造性地解读陶瓷的成因,从故都北京的沧桑变化感慨一个城市的文化,致敬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
回顾历史上的盛世,马先生说:“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是人类的‘不文明史’,战争时期远超和平时期。我们能生活在和平年代,已经是幸运中的幸运了。”
他是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见证了国家的腾飞,因此他对今日之中国有一份更深的体悟:“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最强国。到那天,我们所有人都会很高兴很自豪,但是也应该清楚地知道,我们是依赖什么才能够成为世界最强国。如果有一天,中国又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依赖的一定是我们的文化,而不是其他。

欢喜与喜欢
繁忙的工作之余,马先生还是一位兢兢业业的“铲屎官”。观复博物馆里的猫都是曾经救助的流浪猫,很多猫在此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2023年11月,观复猫“二枪”——杨家枪、岳家枪相继去了喵星球,马先生提笔写下悼文《约架岳家枪》,读来令人潸然唏嘘:“2016年两枪结伴而来,2023年两枪结伴而去,只有宿命可以解释这些。喵星美丽,温馨可人;可以想见双枪并立前行,威风八面回到喵星,众多的观复猫欢呼雀跃,互诉衷肠,这让生命不仅有爱,还有光。”
他说:“看起来是我们在救助猫,实际上是猫在救助我们。”猫不仅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还带给我们思考。如果我们以“猫生”观察人生,人生便能多一分清醒。
而人与人的相逢与离别,也构成了马先生人生经历的重要部分。马先生早年在《青年文学》做文学编辑的时候,那时正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他从来稿中发现了王朔、苏童、刘震云、余华等今天依然活跃在文坛上的作家,也用笔记录下了对史铁生的深切怀念:“死亡与苦难让史铁生成为作家中的一个哲人。世事纷杂,充斥诱惑,而他三十年的作家生涯却一个十年比一个十年更为精彩。他未变,时代变了;时代变了,他未变,因而凸显一个灵魂的价值。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在离他六十岁生日还有四天的时候,他迎来了他那“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天国,史铁生先生一定幸福,超越凡人。”

观复与复观
三十八岁时,马先生动了做观复博物馆的念头,想为热爱文化的人提供一份便利。“观复”取自老子《道德经》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世间万物的成长变化,都是他反复观察的对象。“观复与复观”篇便是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看待文明的发展,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找到时代的坐标。
在文明的进程中,尤其是面对当前剧烈变革的信息时代,我们难免困惑和焦虑。马先生分析了人类的每一次科技革命大潮,并说:“这次信息加智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强革命,我们设身处地其中,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我们能够拓展阅读,打开视野,不再囿于书本的局限,就会在这场科技革命大潮中勇立潮头,成为古人笔下的“弄潮儿”。”

因此,本书所具备的价值,不仅在于马先生分享的种种经历和体悟,更在于好的演讲与讲演,本身就是语言和文学的范例。在表达思维、见解的同时,也展现了他的个人魅力与风格。

有人说马先生的演讲“出口就是满分作文”,有人说“马爷的演讲是浮躁的网络环境中的一股清流”。他的演讲现场有很多年轻人,他也敢于回应年轻人的犀利问题,甚至逼迫年轻人提出“真问题”。如果演讲有秘籍的话,那就是真诚。如他在书中所说:“真诚,才是战胜一切的法宝。”
马先生的的演讲水平极高,铺垫,高潮,一气呵成,直击心灵。这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练就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如马先生所说,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指导人生的书”,别人的经验无法复制,每个人都只能走自己的路。
相信马先生幽默风趣的态度,发自肺腑的赤诚,会令读者产生心灵感应,共鸣甚至共情。

长江新世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劳动节特供:熊猫兄弟摸鱼VS奋斗实录 (6人喜欢)
- 《走过》:探寻时间、空间与生命交织的旅程 (2人喜欢)
- 世界读书日 | 翻开一页,遇见另一种人生可能 (1人喜欢)
- 金箍棒下写传奇,行者无疆续华章——致敬六小龄童老师六十六周岁寿诞 (3人喜欢)
- 忆好友丨“李小龙,我有些想念你”《最后的门徒:我与李小龙回忆录》中文版首度出版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