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丰子恺的漫画真迹
公司斜对面就是何香凝美术馆,走上两百米,过街天桥穿过深南大道就到。
我对国画兴趣不大,对何香凝的画家身份更是充满怀疑,因此,尽管近在咫尺,从06年来公司至今,我却一次都没去过。
想着以后再来就没那么方便了,下午就晃了过去。
馆里现时有两个展。一个是韩家英的设计展,另外一个是蔡楚生的回顾展。
韩是深圳平面设计的标志性人物,馆内有他的很多作品,匆匆看过,基本没有感觉。
蔡楚生享有“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者”等评价,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代宗师。柯灵评论说,“郑正秋的逝世表示结束了电影史的一章,而蔡楚生的崛起象征另一章的开头”。他因之被誉为第二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我小时候看过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便是他的代表作。其后便是第三代的谢晋、第四代的吴天明,以至后来的第五代第六代等等。
蔡楚生的回顾展比较丰富,有他的书画作品、信函、日记、照片、子女的回忆访录相,以及他的电影代表作,就看得仔细些。
他儿子蔡明说,蔡楚生年轻时患过肺结核,尽管用空气疗法冶好了,但后来身体就不怎么好。他在1966年写的简历材料中,写到身体状况,就两个字:“不好”,还打了个感叹号。文革初起时,肺结核复发,由于造反派阻挠,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蔡楚生很快就去世了,年仅61岁。





在蔡楚生的外孙做的访谈录像中,蔡明讲述蔡楚生去世前的经历时,坐在一旁的姐姐蔡小云不停地抹着眼泪。
半个多小时里,看看回顾展上的日记文字,自书简历,他拍几部电影的片断,真的是浮光掠影,但即使如此,蔡楚生的一生仍然令人唏嘘。
在蔡楚生的回顾展上,意外地看到了七八件丰子恺的漫画真迹,题材多是贫富悬殊的,原来温润的丰子恺,也还有愤怒的一面。





蔡楚生的回顾展上,之所以有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与丰子恺的一段经历有关。丰子恺写过一篇文章记述这段经历。丰子恺:山中避雨
一次,丰子恺与与两个女孩约好去游山,但是途中没想到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了,被困在一家小茶馆中。同行的两个女孩子不免觉得扫兴,为了舒缓两个女孩子的情绪,丰子恺先生在众人躲雨的茶馆中用茶博士的胡琴演奏起各种西洋小曲,其中一个女孩唱起了《渔光曲》,丰子恺用胡琴和她的曲子。没有想到的是此举引来其他躲雨青年的合唱,这歌声一时之间将这苦雨荒山平添了一份温暖之情。当他们离开时,村里的年轻人都有送行,依依惜别。

丰子恺在文章中说,他虽当过七八年音乐教师,用高级的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也曾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可是荒山野岭中的一曲《渔光曲》,才让他第一次体会到古人所说的“乐以教和”的道理,第一次尝到以前曾未感受到的音乐的趣味。他感叹道:“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这首《渔光曲》便是蔡楚生执导的同名电影的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