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松绑 释放活力
乡镇、村(社区)是服务群众、为民办事的一线,也是组织的前沿阵地,基层服务群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直观感受,然而由于“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的实际,基层精力被千条线分散,难以聚焦主责主业搞发展,减负松绑成为释放工作活力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迫切需要。笔者认为减负松绑释放活力应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基层干部各种工作群、数据报送、信息报送数不胜数,有些部门下达报送任务时往往不查台账、不考虑基层压力,“马上报”“加紧报”等现象层出不穷,层级间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力度不够。单个部门的材料报送看似不多,但多个部门的要求同时传导到基层就成了繁重的工作负担,因此有必要建立县乡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诸如一些村(社区)人口数、家庭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均可信息资源共享,这样既可以减少乡镇“多头报”“重复报”等问题,又可以缓解基层工作压力、释放基层工作活力。
划清明确权责关系。当前,乡镇“看得见的管不了”“管不了的看得见”问题越发突出,无形中增强了乡镇工作的难度。因此,有必要突出需求导向,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的原则,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事项赋予乡镇,统一规范编制乡镇权责目录,进一步划清县、乡之间权责关系,及时跟进放权工作评估督导,确保放权事项乡镇接得住、用得好。另外,深入清理上级部门与乡镇签订的“责任状”和考核评比事项,切实规范针对乡镇的评比达标、示范创建活动,确保乡镇轻装简行、凝神聚力干好主责主业。
保障基层工作力量。乡镇除去驻村、借调、挂职、休假、产假等原因不在岗的人员,乡镇平均实际在岗人员较少,基层工作力量呈现“挂名多、实际少”问题,乡镇编制难以在“本土”发挥使用效益,使用效益间接被转移榨取。因此,应自上而下清理抽借调干部,规范相关部门抽调行为,避免借而不调、占编不干事的问题,将乡镇干部归位乡镇、让乡镇干部服务乡镇。同时,在驻村工作上作进一步思考,探索实施以村(居)人口规模、管辖范围、矛盾纠纷形势等为参照依据,实行差异化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减少乡镇抽派人员数量,保障乡镇工作人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