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点之十三:车位之争
车位之争 晚上下班,开车到地下停车场。咦,我的车位上怎么停着一辆车,谁的?心里不爽。联系物业,工作人员回复,太晚了,先停在旁边空车位吧,明天再找车主挪车。 第二天晚上回来,车还在。火气腾地升上来了,电话打到物业。物业工作人员连声解释,对不起对不起,车主联系不上,忘记通知你了,你还停在旁边空车位吧。 我占了别人的车位,人家找我怎么办?我没好气地问。 没事没事,我们协调。工作人员给了我一个放心的答复。 连续几天,那辆车一直占着我的车位,物业工作人员一直没联系到车主。虽然我有地方停车,但心里总是疙里疙瘩的不舒服。凭什么,我花钱买的车位,它一直占着,那是我的!虽不满却无奈,找不到人。 一个周过去了,火气渐消,有一天突然醒悟,我的车位是9号,现在停在6号,换了个位置而已,有我停的地方就行了呗。计较于你的我的,心生愤怒,于事无补,自己何苦为难自己呢。想想网上看到的为争车位而表演的花样百出的丑态,不禁汗颜。天下事,不过换个位置而已。 苏轼《前赤壁赋》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清风明月本无主,不分你的我的他的,有人春天多采了一朵野花、夏天多吹了一缕凉风、秋天多赏了一轮明月、冬天多经了一场飘雪,你会觉得他占了便宜,多得了好处,而心生嫉妒吗?天地山川、清风明月都是你的,你还在意什么呢。延伸想下去,我花钱买的就是我的,没错。不过,倘若纯讲利益,《道德经》说“君子不积”,不贪多而利他人自己才会多有。况且,佛家还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布施之说,施财济人为最易得的功德。 钱是你的,你是谁的! 过于执着自我,怨气、怒气积攒潜伏于胸,渐成戾气,有朝一日,一旦时机合适,极可能爆发。凶险! 儒家的仁爱天下、道家的为而不恃、佛家的普济众生,皆修身而求安定、无我而得智慧的君子之道,我一直尊崇追寻着,自认为有所了解、理解、感悟,甚而至于以为部分已能自然做到。然而,一个车位,琐碎小事,将自以为是的修行暴露无遗。看来,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说的那个皮袍下面藏着的“小”,心胸狭窄、自我中心、眼界闭塞的心魔,轻易剔除不掉。 当然,“物各有主”,不打招呼随意占用别人的车位,就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他人的利益一样,肯定不礼貌又过分。但若因此心生戾气,甚至睚眦必报,大打出手,法制社会不允许,更非君子之所为。 你讲规矩他乱来,如何是好?除了法律,还有道德。若都不成,求诸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