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感悟(2023-11-16)
情感,意识,记忆,经历体验,主观认知中的世界,客观现实,社会认知偏差,主观认知被客观世界趋向的过渡性扭曲。(灵肉如一,身心一体,本能展现;在运动中保持平稳的奥秘在于相对静止,当主观认知和客观现实之间的认知偏差变大,而人的主观意识又想要拉进距离时,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尤其是过渡的不平滑,身心都会因此承受巨大压力而产生损伤)
文化风俗,生活环境,共同记忆,共情,共识,理解与认同,自我意识与社会映照,自我肯定与情感支撑,个性与自我价值感与意义感的实现途径。(被理解被重视,安全感,舒适,共同经历与共识共感认同)
本能,极化,内心冲突,自我融洽与掌控感,认知、习惯与思维记忆的映照。(并不存在概念上的老,累,烦等等,这只是人定义的状态,当人感知到自己进入词条描述的相似概念,就顺畅的进入相匹配的应对模式中。他们表现不同但是有相同的本质,身心的损耗与匹配不融洽)
社会角色与经济基础,精神状态与环境刺激,情绪积累与内心冲突,目标、动机与行动。(生活的圆融过度,在熟悉环境中深入挑战,适当的环境刺激有益身心)。
生命的意义需要表现出来,创造生产实际的东西出来,而不单单只是感受,经历,然后遗忘消失,它不应该只是存在于此时此刻。如果生命真的有意义,他必然是与整个生命历程相融合,而不只是此时此刻的生命脉动,价值或意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