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西游记》——道与佛
一、地位
1. 原文写“早惊动玉帝,遂传旨着游奕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
是带着圣旨去叫如来的,并没有像影视剧夸张的躲到桌案下。
2. 原文“时有天蓬、天佑急出灵霄宝殿道:“请如来少待,我主大驾来也。”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
玉帝要见如来,派手下同传让他等候,再结合原文如来的态度,高下立判。
二、佛和道的残忍
1.被压五行山那回原文写“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被压也就算了,还要找人看管,说不准天天挨毒打。猴子是可以吸收日月精华不吃饭的,但如来还要命人给他喂铁丸铜水,把我佛“慈悲”演绎得淋漓尽致。
2.原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这段可否理解为听话最好,不听话的话直接当畜生控制起来。
3.原文写猴子被抓后花果山惨状“按落云头,睁睛观看,那山上花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树焦枯。你道怎么这等?只因他闹了天宫,拿上界去,此山被显圣二郎神,率领那梅山七弟兄,放火烧坏了。”便问:“你们还有多少在此山上?”群猴道:“老者小者,只有千把。”大圣道:“我当时共有四万七千群妖,如今都往那里去了?”群猴道:“自从爷爷去后,这山被二郎菩萨点上火,烧杀了大半。我们蹲在井里,钻在涧内,藏于铁板桥下,得了性命。及至火灭烟消,出来时,又没花果养赡,难以存活,别处又去了一半。我们这一半,捱苦的住在山中,这两年,又被些打猎的抢了一半去也。”
抓了主谋还不够,还要整个花果山的生灵陪葬。
4.原文“却说八戒、沙僧,把两个孩子拿到宝象国中,往那白玉阶前捽下,可怜都掼做个肉饼相似,鲜血迸流,骨骸粉碎,慌得那满朝多官报道:“不好了!不好了!天上掼下两个人来了!”八戒厉声高叫道:“那孩子是黄袍妖精的儿子,被老猪与沙弟拿将来也!”
百花公主被黄袍怪霸占了十三年,还生有二子,被八戒摔死。
5.原文第九十三回“我将他锁在一间敝空房里,将那房砌作个监房模样,门上止留一小孔,仅递得碗过。当日与众僧传道,是个妖邪,被我捆了,但我僧家乃慈悲之人,不肯伤他性命。每日与他两顿粗茶粗饭,吃着度命。那女子也聪明,即解吾意,恐为众僧点污,就装风作怪,尿里眠,屎里卧。”
在佛教所在地天竺国,国家的公主竟然宁愿睡在屎尿堆里装疯卖傻,也不敢露出真容,怕被和尚轮着玷污。可见这些和尚都是披着羊皮的狼,同时又暗讽佛教也是一个样。
6.原文第七十回“我家大王忒也心毒,三年前到朱紫国强夺了金圣皇后,一向无缘,未得沾身,只苦了要来的宫女顶缸。两个来弄杀了,四个来也弄杀了。前年要了,去年又要,今年又要,今年还要,却撞个对头来了。”
这里的弄杀当然不是虐杀或者杀掉,不然也不会都要女的,而且是要待会洞府的。可见赛太岁的床上功夫比八戒有过之而不及,但没想到的是,就这么一只西游第一淫兽,是观音菩萨的坐骑,而且是它默许下淫乱人间的。
三、道佛相争
1. 原文第五十二回“如来听说,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对行者道:“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
如来知道是老君故意纵妖,两人关系还不怎么好,并且比较忌惮。
2. 原文七十二回行者道:“菩萨,虽是这般故事,奈何他玷污了皇后,败俗伤风,坏伦乱法,却是该他死罪。今蒙菩萨亲临,饶得他死罪,却饶不得他活罪。让我打他二十棒,与你带去罢。”菩萨道:“悟空,你既知我临凡,就当看我分上,一发都饶了罢,也算你一番降妖之功。真人道:“小仙三年前曾赴佛会,因打这里经过,见朱紫国王有拆凤之忧,我恐那妖将皇后玷辱,有坏人伦,后日难与国王复合。是我将一件旧棕衣变作一领新霞裳,光生五彩,进与妖王,教皇后穿了妆新。那皇后穿上身,即生一身毒刺,毒刺者,乃棕毛也。今知大圣成功,特来解魇。”
观音要保玷污皇后的坐骑,紫阳真人又要阻止坐骑玷污皇后。
四、番外
1.原文“如来讲罢,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卢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现实是唐僧在南赡部洲基本没遇到什么妖怪,遇到个黑熊精还是相对比较善的,且人民安居乐业。反观西牛贺洲,妖怪横行,人命如草芥,绝大部分的妖怪都在西牛贺洲,这就特别讽刺了。
2.原文第六十七回说“那搭包儿是我的后天袋子,俗名唤做人种袋。”
装“人种”的袋子,一个理解为弥勒佛成佛后褪下的精囊。另一个理解为末世的时候用来装人的袋子,以便以后延续香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