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选择题|每日一练|中教史|教原|第十八期
宝子们
333选择题更新啦!
来打卡学习呀!
从今天开始更新的是:中教史和教原
跟紧节奏哦~
333选择题-中教史
1.唐朝科举考试科目中,除了进士之外,学子比较热衷的是()。
A.明法
B.明字
C.明算
D.明经
2.以下措施中,不是京师同文馆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中最早实行的是()。
A.最早的新式学堂
B.最早制定了班级授课制和分年课程
C.最早创立了化学实验室和博物馆
D.洋务运动时期最早的外国语学堂
3.唐朝时,各级学校统一的教材叫作()。
A.三经新义
B.六经
C.四书五经
D.五经正义

333选择题-教原
1.“一个人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教育并不能提高人的能力,只是区别不同能力的人的手段” ,这两种观点分别属于()。
A.教育独立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
B.教育万能论和文凭理论
C.劳动力市场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
D.教育万能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
2.我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了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又将各个阶段的教育分成不同等级。这一举措符合学生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3.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生态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解析-中教史
1.D
解析:明经科主要考的是儒经,总体来说,考试要求是不高的,只要求熟读经文注疏即可,对于经义也未必真懂。录取的比例也较大,进士科大约每一百名考生只有一二人被录取,而明经科大约每十名考生中就有一二名被录取,因此学子会比较热衷于明经。
2.A
解析: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洋务学堂,但不是第一所新式学堂,教会学校也属于新式学堂。
3.D
解析:唐代确定尊儒政策后,面临教育内容上的混乱,为了解决由于师说多门、章句繁杂、释义多歧的问题,唐太宗命令国子祭酒孔颖达、颜师古等人负责编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以统治思想。《五经正义》的撰定与颁布标志着儒家经典的统一,儒家思想又居正统地位,自此,学校教育成为经学教育,儒家思想控制了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五经正义》成为统一的教材。

答案解析-教原
1.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一个人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表达教育对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否认其他因素对人的成长的应有作用,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属于教育万能论的观点。“教育并不能提高人的能力,只是区别不同能力的人的手段”认为教育不过是一个筛子,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属于筛选假设理论(即文凭理论)的观点。所以本题答案选B。
2.C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题干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供不同阶段的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又分为不同的等级,体现的正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3.C
解析:教育的生态功能就是教育对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所起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1)通过环境教育增强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责任和绿色的生活习惯;(2)通过发展创造科学技术,提高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解决生态问题;(3)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态文明的理念。题干所述体现了教育的生态功能,所以本题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