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什么叫投射性认同
这个概念已经被乱用到了极致,其实并非网上一般信息解释的那样。
投射性认同是指:偏执狂由于投射了自己的想法在外界,由此而导致了对外界信息产生的误判,继而发生了冲突。而偏执狂由于缺乏现实检验能力,一昧执着于内心的投射,完全无视证据,最终逼得外界不得不采取反击和对抗。然而,一旦外界采取了对抗,偏执狂则“欣喜”地认为,自己一开始的“预想”是正确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偏执狂是怎样“制造出”自己的敌人,并一个人宣布胜利的。
那么,在大量日常的小事冲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偏执者的某些影子在里面作祟。譬如网上很流行的什么“不懂得拒绝”一说,并引申为当事人“人好”、“善良”。其实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看,那并非是人好,乃是“偏执”。
做一下精神分析法的分析:
以某人为例,某女现年65岁,其姐80岁。
其姐有三个孩子,两个在外地,小儿子在身边,一贯特别宠爱小儿子,故小儿子夫妻从不管父母的任何事情。某日其姐摔断了腿, 被迫在家中待着,没人照顾,于是让自己妹妹偶尔来帮着洗澡。前几次妹妹不知,误以为是“没人管”,岂料有一次竟然发现儿媳妇在家,于是就火了,儿媳妇在家看电视,还要我来洗澡?我都六十多岁了!
此后,就开始拒绝,然而该姐不依不饶,反复电话骚扰。时而声泪俱下,时而又苦苦哀求,时而又……,此女就被迫应了一次、一次、又一次。
最终陷入“被迫”的魔障,导致身心俱疲,自尊也严重受损。
诸君请看此事,该如何解读?抛开道德层面不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此乃是一件怎样的事情?一个最简单的解读就是:没有你,你姐会无人照料吗?她就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了?
如果不会,就得你自己负责了。
在这里,当事人投射了“没有我,我姐就会完蛋了”这种念头在对方身上,无论该念头是不是她姐给的,唆使的,都是当事人自己想要获得的,即便现实根本是相反的,明明对方自家人就在身边。
这就是偏执型人格的自命不凡,而另一头则是捏造的“现实恐惧”——我姐会完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偏执狂将自命不凡建立在“编造恐惧”的基础上,为了追求自命不凡感,而毫无知觉地有意、无意在现实中“捏造恐惧”,类似“狼来了”的那个小孩。
一旦现实形成(其姐又打电话来了),偏执狂则会自动脑补为“果然没我不行”,自命不凡感再度得到满足,于是,就一次又一次地中招。
这种无法解脱的困境,就叫“投射性认同”。
-
微漪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21 0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