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红帮裁缝技艺)






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红帮裁缝技艺),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传统技艺。
红帮裁缝技艺是立足宁波本帮裁缝技艺传统,又吸收西方立体裁剪技术,从而实现“中西合璧”“中体西用”创造性转化的制衣工艺。它发祥于奉化江两岸。随着红帮裁缝艺人的流动,红帮裁缝技艺的流布范围,拓展到中国国内外三十余个城市。
红帮裁缝技艺在宁波市奉化区又称“奉帮裁缝技艺”,源于当地以做长袍、马褂等为业的本帮裁缝。明末清初,红帮裁缝即随宁波商帮外出谋生。
19世纪中叶,部分本帮裁缝到日本谋求发展,转而从事“洋服业”,后回国从业。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入华,洋服需求增大,敏锐的本帮裁缝抓住机遇开始了转型,并创制出中山装、改良旗袍等中西融合的款式。咸丰五年,来自宁波六邑缝制洋服的“洋帮裁缝”建立了类似封建行会的组织。1896年,奉化人江良通在上海巨鹿路405号创办了中国较早的红帮服装店——“和昌号”。
红帮裁缝在百年的实践中,探索出以“四个功”“九个势”和“十六字诀”为核心的工艺思想,尤其形成了“目测心算、特形矫正、翻新补洞”等技艺,并建构起适合宁波本土的成熟理论体系。
红帮裁缝技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定制,首创中山装、改良旗袍、“海派”西服,开办了中国首家西服店、服装学校、编纂了首部西服裁剪教材,推动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现代转型。
红帮裁缝技艺基于宁波市奉化区的地理人文环境,又逢社会变革、中西文化碰撞,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红帮群体和技艺文化,是地方历史和文化的标识。此外,它良好的技术条件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21世纪宁波服装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021年,由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申报。”红帮裁缝技艺“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扩展项目,项目编号为Ⅷ-193。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