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存钱的
说来惭愧,在30岁前自己都没什么存钱的意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是月光型消费。在25岁那年,甚至有几个月因为太爱买奢侈品而还不上信用卡;即便在无“负债”时,卡中的存款也没有超过5W过。而那段时间,可能由于年轻而考虑得比较少,满脑子都是享乐主义,身上暂时也还没太大的负担,更没有忧患意识,所以存钱这个概念我从没有看得很重。现在看来,那时我错失了结婚和日常工作积累这两项非常好的攒钱时机,本可以有一小部分的积累,然而都被我忽视了,还是相当可惜的。
真正有存钱的意识大概是在29岁那年年底,我与一个好久不见的、我很欣赏的女朋友见面,闲聊起来她说自己已经存了100多万了,我那一瞬间的感觉是震惊。因为我们同是90年生人,彼此认识7年,虽然她的家庭条件比我好一些,但是这个存款的基数却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那个时候虽然我已年近三十,但是100万在我看来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大数。从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同龄人在财富层面的差异,而她只是向我坦诚的同龄人之一;猜想我身边那么多同龄人,或许大部分人的财富都到达了类似的体量,只不过由于过于私人大家都不会把这个问题聊到明面上,或许只有我是不自知般地穷且自我感觉良好呢?就是在那顿饭后,我受到刺激一般想要攒钱,而目标也锁定在了100万。
那一年,我看了两本书,《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以及《富爸爸,穷爸爸》,里面都提到了资产需要一点一滴积累,达到了一定体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几何般增长,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首先而唯一能做的就是重视第一桶金的积累。那一年,我刚生完孩子,领到了一笔相对可观的生育金,这也使我的存款第一次到了个好看的六位数,让我在攒钱的路上第一次有了实际的动力。从那开始,我就一直坚定地朝着自己心目中的那个数值靠近,生活上也跟着确实做了以下改变,在这里做个记录。
1) 强制储蓄,设置消费门槛
之前每个月工资进卡后总是花得很随意,通常都是先把上月的花呗和信用卡还了,剩下的再用来吃喝玩乐,这样下来每月工资总是所剩无几。在有了攒钱的意识之后,我狠心给自己规定的消费额度每月只有1000元,剩余的则全部存到余额宝中,月底再通过记账软件复盘当月的消费情况。当然,总不可避免会有花超的时候,花超的这部分我规定自己不能动用存款来买单,而是需要月底想办法通过其它各种方式变现,比如出闲置等。无论超出多少,都需要自己想其他方法弥补,底线就是不能动存款。
对于很多人来说,消费额度和储蓄额度总会本末倒置,如果真的想要存钱,设置消费门槛比设置储蓄定额往往更有效。至于消费门槛设定多少,这个就看你是否对自己足够狠,或者你对于存钱这件事的“野心”有多大了。
2) 改变消费习惯
设置消费门槛往往意味着生活中要时刻精打细算。1000元细化至每一天差不多是33元,虽然不多,但如果不乱买东西的话,对我来说其实是足够的。现在由于孩子还小,父母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晚饭其实是不需要我开销的。白天在公司,由于福利较好,早午餐及零食水果等一律刷公司送的饭卡。同时,我每天都在搭老公的车上下班,也不存在交通费用。在这样的保障下,如果我不乱买东西,其实33元是绰绰有余的。当然,这是有家人和老公在替我“负重前行”,所以我真的特别感谢他们从侧面助力我完成我的小目标。
而我需要做的,就是戒掉奶茶、少买衣服鞋包、不乱花小钱、出门用公共交通替代打车、出门能自备水、环保袋这些,就绝对不会在外面买,能回家自己做饭就尽量不在外面吃。这些日常的消费习惯虽然看着不起眼,但是日积月累却能成为一笔可观的数字。而我所做的这些小改变,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帮助自己把存款“小雪球”滚大。
3) 不买平替,物尽其用
我的购物观念一直是“可以奢侈、但不能浪费”,需使用的东西一定要少而精。之前有段时间因为想省钱一直在尝试使用国产的护肤品,印象最深的就是花了49.9元买了某品牌的面霜。然而使用后,功效和使用感都只能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我最终用它涂脚才用完,然而即便是涂脚,每一次的使用都是极不情愿的。在这套便宜的护肤品用完后,果断通过免税渠道用回了lamer和娇韵诗,才慢慢找回了之前的护肤效果,每一次的使用感也都是非常愉悦的。
“一分钱一分货”,老话也许真的没错,直接一步到位买到最好才是最优的省钱方式。它可以避免你走很多弯路,避免你重复花钱试错买很多便宜而无效的产品。有时候平替的感念只是“平”,却真的无法做到“替”。
所以,我总是和自己说,如果你真的喜欢一样东西,就去把它当成目标作为最后给自己的奖励,不要左顾右盼退而求其次买些鸡肋的东西。
4) 盘活各项资源,有敏锐的变现触角
曾经看待身边的物品都是平平无奇的“物品”而已,家里堆了不少用不到的却占地方的东西。这几年通过断舍离,一些家中无用的物品都被我送出或者利用各种平台卖掉了。这些物品在不知不觉中再次流动了起来,流去了它们能发挥最大价值的地方,而留给我的,却是家中敞亮的空间和出售物品的收益;而这一笔又一笔我曾经看不上的“小钱”,日积月累,一年竟然也逾万元了。
房产也是资源的一部分,在上月我把自己一直闲置的一套房子租了出去,真正有了“睡后收入”,每月能多存5K的感觉实在太上头啦。所以对于手上各类资源,当它们闲置时,我们都要想方设法让它们变为能我们带来收益的资产。
同时,为了盘活现金资源,要抽时间多去了解对比市场上各类安全的理财产品。对于我来说,我常把5万作为一个单位,刨去生活应急储备金,每当我余额宝额外存满5万时,我都会取出来买份银行1-2年的定期理财产品。这样既保障了现金在某种程度上的“钱生钱”,避免资源闲置,也防止了自己会冲动乱花的行为。
最后,不要瞧不起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小钱”,例如商家返现、各类APP的优惠券等等,只要每天几分钟,不会浪费我们太多的精力。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呢,只要有收益,再小的金额也不要嫌少呀!
5) 转嫁风险,确保自己有充分的保障
年过三十生了小孩后,面临着父母退休,小孩抚养的切实问题,就不得不把自己从“自己是小孩”的概念中抽离出来了,我至今依然矛盾,仍在适应这种“一夜长大”的感觉。30多岁的独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有时候我甚至不敢设想自己或者父母万一生重病这种沉重的问题。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身边见到了越来越多的变故,却又在提醒我们不确定确实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那么打击将会是致命的。然而,抵御风险的最好方式,就是保险。
趁着还年轻身体状况尚优,如果条件允许,除了社保外,自己及伴侣应置办一份商业重疾险或是医疗险;万一意外发生,会大大减少意外对家庭的冲击,额外赔偿也会大大保护住家庭的积蓄和资产,减轻中年人遭受疾病或意外时的风险波动。保险才是中年人最踏实而安心的保障。
以上就是近两年我存钱的一些小小心得,特此记录。
希望年底和明年都能顺利达到自己的小目标, 一年比一年更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