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大落的一个月
今晚做了会儿运动便气喘吁吁,距离上次运动间隔快2个月,体能下降非常明显。健身真的是一件完美证明用进废退理论的事情。
从9月到10月的一个月,我的心情像过山车般大起大落。
去年妈妈做体检,肺部CT显示有结节,在做增强CT出现很强的不适感,医生怕发生意外,不敢继续做下去,建议做PET-CT,但PEC-CT要8000多,而且不能报销。医生进一步建议住院详细排查,当时妈妈身体并没有任何不适,于是直接回家了。
今年8月中旬开始,妈妈出现长时间咳嗽,长达半个月都没好。9月初回家后,我便开始催促她去医院复查。拖拖拉拉半个钟,终于在9月中旬再去市医院做CT,依旧是肺部结节,支气管截断,报告写的是肺部占位病变。医生再次强烈建议住院做增强CT和支气管镜活检。
我在网上查询到支气管截断是肺癌典型的临床特征,大多数的支气管截断都是由于肺癌导致的,也明白医生的建议就是为筛查癌症。妈妈还是没有听从医生建议,又直接回家了。我赶紧打了视频电话催促她去办理住院,此时的我已经做不了任何工作,满脑子都充斥着万一是肺癌怎么办。此时距离中秋国庆假期还有4天,我决定直接请假回家。
在初次报告出来后,我心态大乱。在豆瓣上搜索肺癌,发生有一个肺癌的病患小组,其中有很多友邻的父母便是罹患癌症。那段时间我根本吃不下饭,也很难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了,又会从噩梦中惊醒,更不用说运动健身了,每天就是反复查询肺癌的资料,看友邻带着家人抗癌的经历。就在这样的状态下,短短一周,瘦了4斤。
虽然最终报告还没出来,担心几乎要把自己压垮了。活了 28年,坦率来说,我并未经历重大的人生挫折,把诸如高考失利之类列入重大挫折的话,跟那些年轻丧亲抑或自身有重大疾病的人们相比,属实过于矫情了。
所以我太害怕了,我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面对生命的惊涛骇浪,肺癌的可能性像达摩克里斯之剑悬挂在我的头顶,于是拼命的看了很多相关书籍,比如菠萝的《癌症真相》、《当呼吸化为空气》、《好好告别》。
以前在我脑海中,癌症等同于死亡。听到癌症这个词,第一反应是恐惧,第二反应是不想了解。就像鸵鸟般,将头深深地埋入沙中。
癌症不等于死亡,但人类确实还没能战胜癌症。癌症是因为细胞分裂异常导致的,癌细胞常常能逃脱免疫细胞的监控,早期没有反应,一旦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几乎就是中晚期。中晚期意味着癌细胞扩散转移,此时经常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只能使用放化疗或靶效药治疗。但并非所有癌症都能吃靶效药。倘若能匹配上靶效药,能有效缓解病患痛苦,延长生命,等到耐药后,再换新的靶效药,直至最后。
当看完关于癌症的知识,以及关于死亡这件事的一些书籍后,我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
我更平静了,也发现了更多重要的事情。
从17年毕业到现在,6年多的时间,我回家的时间屈指可数。我仔细观察,发现爸爸妈妈真的老了,一个感冒都需要疗养一个月才好,精力也大不如前。
当人面临死亡这个终极问题时,总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总归是要死的,那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那些背井离乡是为了得到什么?
我以前很担心失业,大环境的恶劣时常让我自我怀疑,出去后到底能不能再找到一份和现在一样好的工作。但这份工作很远,乘坐高铁回家也要8小时。在那段惴惴不安的时刻,我在心里做下决定,在农历年前辞职,离开苏州,回长沙。
工作很重要,但家人更重要。
后面妈妈住院一周后,详细的检查结果显示,是支气管结核。我在获知消息的那一刻,觉得阳光照在身上无比舒适,空气里散播着甜甜的香味。没有什么比虚惊一场更好了。
其实每一天都是如此,日子并无区别,只是我们当时的心情给它添加了不同的底色。
这个月心情大气大落,也通过豆瓣看到很多友邻的人生,他们被迫感受了痛苦,有些和我年龄相仿的友邻,要被迫接受家人罹患癌症的事情,也有些友邻不得不接受抗癌失败,失去家人的事实。看到那些最开始充满希望,然后是渴求奇迹,最后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文字,我感受到难受和失落。
爸爸常常说,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我的爸爸在20岁不到丧父,我的妈妈不到15岁丧父。想到这里,我突然很想抱抱他们。
好好陪伴家人,他们是我工作生活的最大意义。也要为有意义的工作多做一些尝试,倘若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做出一点点微小贡献,也是莫大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