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七国之乱又称作七王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初期景帝前元三年的一次叛乱。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比较庞大的一次内乱,不仅改变了仅改变了汉朝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那七国之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早在楚汉相争阶段,刘邦迫于形势,在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后,刘邦被迫实行郡国并行制,即在直接统治区域实行郡县制,在无法实现的区域分封异姓王。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称帝后,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郡。
然而诸侯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并位于经济发达地区,且拥有强大的武装,由诸侯王随意调遣。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封国内独揽大权。这些异姓诸王拥兵自重,专制一方。此外,还自行征收赋税、铸造钱币,成为实际上的独立王国,最终成为中央集权的最大障碍。

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诸侯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汉景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当时晁错正式上《削藩策》,上陈诸侯们的罪过,请求削减其封地,汉景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并着手逐步削减王国的封地。
汉景帝的削藩之举无疑在诸侯王间引发了极大震动,其中实力较强吴王刘濞开始联络其他诸侯王,商议共同起兵谋反。不久后,汉景帝正式降诏削夺吴王刘濞的鄣郡、会稽郡,诏令传到吴国,早就准备谋反的吴王乘机连络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六国,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举兵西向,开始了七国之乱。

面对来势汹汹的七国联军,汉景帝只能用武力镇压。他命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军镇压,只用10个月就大破叛军。刘濞逃到东越,为东越王所杀。其余六王皆畏罪自杀,七国都被废除。七国之乱,西汉中央政权获得了绝对胜利。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