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正经的
(这是我在“宋方金和他的朋友们第三届主题演讲暨《上元灯彩图》北京站发布会上的演讲稿。)
感谢宋方金老师的邀请。宋方金老师的这个活动办了三届了,第一届和第三届,也就是这一届,都邀请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第二届没有邀请我。第二届的主题是忧伤的喜剧,可能宋老师觉得我既不忧伤,也不喜剧。这一届的主题是人活一句话,我就从一句话说起。
有句话叫“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我想告诉大家,这句话是骗人的。为什么呢?因为传给你万卷书,就算它是假书,是盗版,你也可以卖废纸呀。万卷废纸,都能卖不少钱。但是,传给你一句话呢?你是卖不掉的。不但卖不掉,你也很难用得上。——大家都是成年人,凭什么我要你来告诉我心灵鸡汤呢?你懂的道理,我就不懂吗?一句话是不值钱的。哪怕这句话是“我爱你”,“爱你一万年”——你觉得这样的一句话就很珍贵吗?能说出来这句话的人,不一定代表他爱你,也可能只是表示,他擅长说这句话,他已经对很多人说过这句话,所以太熟练了,说这句不比说“今天晚上吃点啥”更困难。
有一首歌,叫《爱就一个字》,是《宝莲灯》的片尾曲。1999年的。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这首歌还是挺不错的。但是我专门数了一下,这首歌从头唱到尾,“爱就一个字”,就说了六次。一遍没唱完你都说了六次,还说“我只说一次”,这不是骗人吗?
类似的话,是不可相信的。我不喜欢参加婚礼。因为婚礼上说了太多的假话。司仪问,“以后家里谁做饭”,新郎坚决地说:我做;问以后家里谁打扫卫生,新郎说:我打扫;问以后家务包在谁身上,新郎说:包在我身上。我没有见过一个新郎说“我尽量”,或者“我努力”,如果有这样的新郎,我认为他还诚实一点儿,可靠一点儿。问生了小孩谁带,新郎说我带。——他说他妈带我都会觉得更靠谱。大庭广众之下,为什么要这么骗人呢?你觉得他说的他能做到吗?最好在离婚的时候,看看婚礼上说的誓言、承诺,就会知道你认为很郑重场合说的话,有多么荒诞。
一句话是靠不住的。哪怕他不是故意的,他对自己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宋方金老师这本书,《上元灯彩图》,是教大家看重一句话,相信一句承诺。我不是唱反调,但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当你过于看重一句话,过于相信一句承诺的时候,你是容易上当的;至少,是容易失望的。
大家注意到我刚才讲的一句话没有?——“我不是唱反调”。当一个人说“我不是唱反调”的时候,他就是在唱反调。不管他有没有意识到。当一个人说“说正经的”的时候,他说的就不是正经的。当一个人说“我不是吹牛”的时候,他就是在吹牛。当一个人说“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的时候,他就很知道当讲不当讲。就像今天汪海林老师的不知当讲不当讲,他必须讲,因为他演讲稿都准备好了。一般这句话说出来,别人会接但讲无妨;所有“但讲无妨”的话,一旦讲出来,就不会无妨。
生活里,表达往往和事实相反。文学里,更是这样。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今天要搞一场思想的盛宴吗?因为“思想的盛宴”不是“盛宴”。“盛宴”和“思想的盛宴”有什么区别?——盛宴需要预算,思想的盛宴不需要预算。盛宴的话,一顿是一顿,顶不了第二顿;思想的盛宴,一顿顶一万顿。
所以,聪明的人,不会送给别人粮食,会送给别人食粮。粮食和食粮,有什么区别?粮食是物质层面的,食粮是精神层面的。一个人给别人提供粮食,他是农民;一个人给别人提供食粮,他是作家。一个人要想宴请在座的所有人,所有看直播的观众,他是要破产的,他请不起。《西游记》里的镇元大仙,请学生吃人参果,48个学生,分一个人参果,再好的果子,人家也不稀罕,因为吃不饱。所以孙悟空说镇元大仙,“是个自种自吃的道士”。自种自吃,意思就是,他是个农民。但如果,把粮食换成食粮,精神食粮,一个人可以请一万个人来吃,他不仅不会破产,还会有收益。为什么?你把一句话送给一个人,你就收获对一个人的影响力;送给一万个人,你就收获对一万个人的影响力。关键是,送给一万个人,你不需要第二句话,准备一句话就足够了。这就叫一句顶一万句。
我也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因为送饭的话,我送不起。但是,“送给大家一句话”,其实是个骗局。好像显得,送之前,这句话你的,所有权归你;送之后,这句话就归别人了。如果归别人,为什么回头你还可以把同样一句话送给其他人?为什么一句信誓旦旦的承诺可以微信群发呢?大家想想,鲁迅送给我一句话,送完,这句话到底是鲁迅说的,还是我说的?
所以,便宜都让“送给别人一句话”的人占了。如果有人想送我一句话,我会告诉他:不需要。不仅不需要,我这里的话,你可以随便拿。一句话是不值钱的。正因为不值钱,我们才有一个词,叫“金句”。金句不值钱,值钱的是金子。如果你不信,咱俩可以换。我给你一个金句,你给我一根金条。换到最后,我保证能让你口吐金句。
当你口吐金句的时候,就表示你对生活有洞察了。每一个人口吐金句的时候,都是他洞察世界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生活的某个真相,察觉到自己以前认为牢不可破的东西上,居然存在巨大的漏洞,这就叫洞察。他洞察到自己上当了,洞察让他情不自禁地讲出金句。但当他对生活有了普遍的洞察后,他会沉默。沉默是最大的金句。这表示什么?表示金句的价值是负的。当金句的价值为零的时候,就是闭嘴的时候,它的价值达到了最大。于是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送给别人一句话?因为送给别人一句话,是自己在占便宜。一个特别喜欢送给别人一句话的人,身上就有一种味道——爹味儿。他就占了别人的便宜。
当一个年轻人对生活、对世界没有洞察的时候,他会崇拜老年人,会崇拜身上有爹味儿的人;而一旦他对生活、对世界有所洞察之后,他会反过来同情那些人。所以孔子不怕老年人,怕年轻人。当年轻人对爹味儿不感冒的时候,老年人会觉得他狂妄、不谦虚,这不谦虚的背后,恰恰是对世界的洞察,以及诚实。
洞察、谦虚、诚实,这三种品质,构成一个不可能三角。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同时做到这三点。你说,我对生活没有洞察——你很谦虚,也诚实,因为你真的没有洞察。一旦你对生活有了洞察,谦虚和诚实,不可能同时具备。
你要谦虚,你就虚伪。洞察到的真相,是很多人不愿意面对的。你把洞察讲出来,是要得罪人的;你只有把自己放低,把洞察包装得不像洞察,你才安全,这就是虚伪。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你就显得狂妄。
在诚实和谦虚之间,是放弃诚实,还是放弃谦虚?在虚伪和狂妄之间,是宁愿虚伪,还是宁愿狂妄?
这将是每个人的选择,构成参差不齐的人生。
谢谢大家。
王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越过边境的少女 (2人喜欢)
- 我哪敢跟领导讨价还价 (9人喜欢)
- 半夜摸鱼的队长和会计 (1人喜欢)
- 林姐的钥匙:一段无法启程的旅途 (1人喜欢)
- 高档会所的合影和离岸公司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