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环线自驾六日游
10.21-10.26
DAY 1 上海-西宁-青海湖-茶卡镇
本次旅行第一天以看错机场开始,在离浦东只有半小时地铁的时候,掉头飞奔虹桥。最后是赶上了,并且从此机票都要多看几遍。
快到西宁的时候,在飞机上看到了阳光下绵延的雪山,发出了本次旅行的第一声赞叹,感受到自己被净化了一点。
落地后直奔手抓羊肉店益鑫手抓。在青海,手抓羊肉按斤卖。在圣洁雪山下生长的羊也非常纯净,没有任何膻味。牦牛酸奶和炒饭也非常好吃。

补充完能量,我们向青海湖进发。从道旁种满杨树的西宁城区,开向了无尽的高山和旷野。

在公路上行进着。不多时,不经意地转过一个弯,展现在眼前的是湛蓝天空、皑皑雪山。中午在飞机上俯瞰的雪山,就这样来到了我的面前。尽可以用上所有震撼、壮丽的词语来形容它,但也无法完全形容它。我理解了为什么这儿的人们会把雪山称为神山,关于自然的崇拜,只要来到它的面前,自然便会理解。

稍稍远离雪山,两旁便成为了牧场。成群牛羊马,随意地散落其间。偶尔需要给过马路的牛羊让个路,享受一下被牛羊包围的幸福。现代牧羊人,骑摩托牧羊。硕大的牦牛过马路的时候,会很不怯生地看看你。


而这样的景色几乎延续了一个下午,直到遥远的天际线上出现了一条蓝色。饱和度很高的蓝色。我们看到了青海湖。
青海长云暗雪山。
我的脑海里萦绕着王昌龄的这句诗,我想不出更好的句子来描述眼前的风景了。青海湖很大,也许直接叫青海更合适。湖被雪山环抱,雪山之上是几缕细长的云,在山上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是山的暗影。
在东格尔观景台稍驻片刻,感受了一下十月青海湖边凛冽的寒风,我们又启程赶向茶卡镇,准备在茶卡镇过夜。

青海湖禁止摸鱼。

几小时的奔波后,晚上8点多到达茶卡镇。晚饭是青海本地的土火锅,份量很足,味道不错。

DAY 2 茶卡盐湖-小柴旦湖-U型公路-火星营地
早上起来,打开窗户,就看到了远处的雪山和蔚蓝的天空。山前公路上不时有大卡车经过。除此之外,天地寂寥。

坐在窗前,慢慢地啃完一个苹果。然后向茶卡盐湖进发。
茶卡盐湖依然坐落在雪山脚下。高纬度直射的阳光把世界变成了白色和蓝色。轻盈、宁静、无暇。坐着小火车来到最远的一站,租了鞋套走进湖中。在这里随便拍拍,都能美得不像话。还有淡蓝色的湖盐冰淇淋,有淡淡的咸味。



走回出口的路上,遇到了一片沼泽,成群的黄鸭在泽里觅食,斑头雁飞过上空,背景依然是连绵的雪山。这是我亲眼见到过的最棒的鸟类风景。
在路边的面馆吃过午饭,驱车向小柴旦湖。我们从小柴旦工区旁边找到一条土路,沿着车辙向湖边开。有些路段坑坑洼洼的,我们只能一边看着方向一边肉眼分辨车辙,开了十几分钟终于来到湖边。水边的芦苇荡在夕阳下是金色的,南方有月亮在升起。没有看到海鸥,但是远远看到四只像是野生羚羊的动物,飞快地跑开了。

眼看快要日落,我们想一定要在日落前回到公路上,不然在土路上开夜车着实有些危险,于是没有停留很久就离开了。
接下来又是落日飞车。

在光线还没全暗的时候到达了U型公路,但是确实也很暗了实在看不出哪里好看,于是继续开车,一路和西莎线的大卡车相伴。晚饭依旧是牛肉面,最后在满天繁星的时候到达了火星营地。很冷,但是出来看了一会儿星星。寻找北斗七星失败,回屋睡觉。
DAY 3 水上雅丹-鸣沙山月牙泉
早上起来,在屋里看到了日出。短短一两分钟内,太阳从冒出头,到完全升上了天空。

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个营地叫做火星营地。四周都是黄土地、雅丹,没有一棵植物。出门的时候还是很冷,大地和汽车都还没被太阳加热。

水上雅丹,湖中隆起破碎高耸的雅丹,想起达利的画。湖边有一群海鸥,我身上只有前两天买的奶条,尝试着掰了点给它们,一只只呼啦啦地上前争抢。怕它们吃坏肚子,只敢掰了一小条。回来路过停车场,也有一群海鸥已经等在这里,等着人类的投喂了。也许这已经是它们好几代海鸥流传下来的生存方式了吧。

路遇一个火星探索号垃圾桶。

为了能在今天傍晚赶到鸣沙山,我们没有在水上雅丹停留太久。一路向北,直奔敦煌。
一路上经过了魔鬼城(但是没看到)、当金山(爬坡爬得有点高反,然后又一路隧道下坡)、一望无际的柴达木盆地(看不到头,真的看不到头,车开得跟没在开一样)。最后在下午五点多到达了鸣沙山下。
第一次看到骆驼的我们选择了骑骆驼前往月牙泉。骆驼一队5只左右,驮着来猎奇的游客们,被牵驼人牵着走上旁边的小山坡,绕过山坡到达月牙泉旁。打工驼真是不容易,想来也是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后来它们下班的时候,步伐都非常轻快。

穿上从6块钱砍价到5块钱的鞋套,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鸣沙山,眺望敦煌城区,吹着傍晚的满是沙子的风。不远处的敦煌城区里满是树木,满是人类文明定居的产物。可我的脚下、我的身后,是漫漫黄沙。对于生长于南方的我来说,在山脚抬头仰望沙山的时候,感受到的不仅是震撼,还有心里的畏惧。大自然在这里,毫不掩饰地展示着它的力量。

从鸣沙山上下来,我们走到月牙泉边的院落里。楼上的鸣不虚传牌匾着实戳中我的笑点...

从鸣沙山出来,去吃了驴肉黄面、烤羊肉串、羊肉锅。果然烤羊肉串怎么做都好吃。
DAY 4 莫高窟-嘉峪关
第二天一大早直奔莫高窟。先开车到莫高窟数字展示区,取票,看了两个应急文化普及小短片。一个讲了莫高窟开凿始末,另一个讲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窟。但是都挺短的,感觉也没讲啥,这里推荐B站纪录片《河西走廊》,了解张骞波澜壮阔的一生。恶补完文化知识后,游客们就被一车车地拉到了莫高窟。到了之后还会被分成小组跟着讲解员进窟观看。普通窟8个,有必看的和随机的。


莫高窟的价值自然不用说。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窟外的墙上也被画上了色彩艳丽的装饰画。虽然只有一部分保留了下来,但想来汉唐年间,河西走廊最繁华的时候,整个莫高窟必不是现在看到的这般干枯的黄色。在这面山壁上,绵延几百米、甚至几公里,可能都是鲜艳的图案,那该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景象。
从莫高窟出来,找了家路边的饭店。等了很久,感觉老板是现买的菜和现扯的面。分量过于实在。导致花的时间有点多了。紧赶慢赶驶向嘉峪关。
到达悬臂长城的时候已经关了。于是决定明早再来作个好汉。我们不打算去游览嘉峪关关城,因为觉得关城里现代气息太重,影响了我对古代军事要塞的想象。但我们找到了关城正西边路上的一个地方,爬上旁边的小土坡,就可以远眺嘉峪关。还是远远看去更有戍边苍凉的感觉呀。

晚上吃了老陕北抿节面,轮流上6种面。感觉面没有很好吃,就是形式比较有意思。

DAY 5 悬臂长城-祁连山脉-西宁
一大早来滚记糊锅吃糊锅和哨面(?有点忘记名字)。


糊锅原来是麻花糊糊,不说有多么好吃,但是真的扛饿。吃完去爬悬臂长城,不到30分钟就上去啦。

站在烽火台上,左边是人间的城市,右边是茫茫高山。如果你对自己说,看,这就是你要守护的城市,那么你也许可以体会到一千年前,戍边将士的心情。
为了保证明天能顺利赶上飞机,我们决定长途跋涉,穿越祁连山回到西宁,大概600公里吧。路上还遇到连霍高速事故堵车。这个高速是甘肃西北向中部地区的唯一一条高速,在这个高速上见过的大卡车可能是我前25年见过的总和。连通着连云港和口岸城市霍尔果斯,这条高速异常忙碌。
快到祁连山时,路边又出现了羊群,而且看起来是可以靠近的那种。于是我们停车走向羊群。


天幕、雪山、绿色黄色的杨树、低矮的民居、啃着草的羊群。完美符合了诗和远方。白色的黑色的混色的羊,有的站立着啃着草,有的卧着看着远方。如果你走进它们,它们会抬头看看你,然后向远处挪动一两步。小羊羔蹦跳着,而公羊眼里充满更多警惕。身上犯痒的时候,它们会去电线杆上蹭上一大圈,喜鹊跳着过来分一杯羹时,有只羊试图将它顶开。
牧羊的是一个大姐,我们过去和她交谈了起来。她有400只羊。她说自己每天7点赶着羊出来,晚上7点赶着羊回家。一天也不能落下,因为羊要吃草。一年365天,每天的12小时,几乎大部分时间,她只和羊群为伴,沉默无言。我不敢贸然地想要共情,我无法评价这样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她得知我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她说你们应该夏天来,夏天的时候草是绿色的,那时候更好看。她说你们没见过雪山吧,我们这儿多得很。她叫我戴个口罩,太阳太晒了。
离开羊群,我们继续出发。进入祁连山某处的峡谷时,天上开始飘雪。后来,雪越来越大。再后来,雪停了,天空又变成了蓝色。风雪中,身披厚厚长毛的牦牛依旧低头吃草。路遇一个开着改装的小车,车身上写着500元走天下,右边走着一只白色的骆驼。

最后,6个多小时的车程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西宁,在新市街吃了手造面片和酿皮。西北的味道。
DAY 6 青海省博-上海
早上起来,给车加满油,因为青海省博9点才开门,所以我们想着去大佛寺逛逛。但由于大佛寺地处闹市而停车失败,所以只是路过看了看大门。从经幡总结出的红蓝绿白四种颜色,也出现在了大门门楣的装饰中。
青海省博不大,主要的展区只有一个。我们只安排了1个小时来看,心想应该能看完。没想到新知识过多,1小时竟然只能草草看过。在省博里,我才知道原来青海有着这么丰富的历史,而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也这么悠久。在青海,随处可见戴着传统帽子的回民。标语也用多种语言书写着。历史上,藏族、蒙古族、吐蕃族,都曾在这里停留,繁衍生息。接下来几天,我应该会沉浸在吐谷浑、青海道的知识当中...

逛完省博,去吃了羊排、青稞饼和青海三鲜。份量之大,完全吃不下。

吃完就直奔机场啦~青甘环线之旅结束!
-
杨八点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26 22: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