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是所谓的学渣,我能接受吗?
三年级开始写作业、考试之后,我和柠檬一向其乐融融狼狈为奸的母女关系,开始经受始料未及的考验。比如她一页数学题错四道、一页英语翻译题错七道的时候。每次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她就很生气:“什么叫容易错,明明就是故意想让我错!”就好像问题在于那些题太狡猾太坏心眼,而她则是无辜被暗算了。我也生气,既然你知道题这么狡猾,那就小心一点嘛,为什么每次都上当受骗?每次作业做下来,我们俩都很生气。怒气那么多,如果不是因为我们俩是很好的玩伴,生完气还可以借做手工和玩航模及时修复感情,重新补充爱意,恐怕要不了多久,固有的母女感情就被彻底耗尽了。
其实我也觉得那些题很无聊。故意弄个数量单位不一致,就像布陷阱等你跳。反复做机械计算,名为训练口算和笔算能力,光是算还不够,还要把计算的过程弄成文字填空题,错一个字都算错,硬生生把灵活的数学计算变成了死板的记忆题。上小学两年多,她的计算能力相比幼儿园时反倒退步了,仿佛她被那些反复被纠正的错题记忆捆绑了,仿佛这世上只有一种计算方法,仿佛连脑子里的想法都应该有固定的步骤。
英语不注重口语,不讲究语音语调,反倒把精力都浪费在做题上。孩子还来不及学会阅读,就要求会写,而且是默写。给三年级孩子考介词,要求背单词,每单元考试,默写january、february这种单词。我就不明白,这种连成人都容易写错的单词,为什么非得要求八岁的孩子会默写,纯属为考试而考试。还有各种书面翻译,每一个词都标准翻译,要是把have sports day翻译成“开运动会”就会被判错,因为唯一的标准答案是“举办运动会”。好像学英语不是为了学一门语言,而只是为了发明一门新的考试项目。翻翻英语课本和练习册,再听孩子越来越怪腔怪调的口语,我又一次明白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学英语全亚洲最差,说都没说顺溜呢就开始考试,变着法考试,只为了考试,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
语文就更别提了。课文内容简单贫瘠,连幼儿园小朋友的绘本都不如,语言简陋粗鄙,毫无美感可言,读那种东西,根本不可能让孩子对文字和阅读有什么兴趣。与此同时,考试却难得要命,什么找文眼、概括中心思想,什么拟人和比喻的区别,阅读理解的题目就跟玩找茬游戏似的。每天的作业就是抄抄写写,唯一重要的就是记住每一个字怎么写,什么偏旁、音序、笔画多少,记住固定的意思,再记住两个组词。此外稍微再拓展一点好像就是浪费精力,孩子会写很多字,却不会用,经常会问我“疏忽”的“忽”就是“忽然”的“忽”吗之类的问题,或者感叹原来“不言而喻”的“喻”就是“比喻”的“喻”呀。学不到多少知识还是次要的,更糟糕的是,这种死板乏味的语文学习还败坏了孩子对文字和阅读的兴趣。以前她每次出门都喜欢带本书,即便是等牙医的间隙,她也会拿出来看几页。现在对她来说,翻开书似乎就自动关联了学习的痛苦记忆,几乎成了条件反射,阅读也从自发的乐趣变成了被动的任务。
我们所在的朝阳区已经算北京教育相对不卷的,老师布置作业的标准是不超过一小时。柠檬平常在下午最后一节写一部分作业,回到家半小时就能写完。海淀的朋友说,他们家孩子才上二年级,每天写作业写到十点,此外还有很多背诵的任务,十一点能睡觉就不错了。我说,这不是违反减负要求吗,她苦笑,老师们会说只是“建议完成”。
小学的知识那么简单,密度那么低,每天花四五个小时学习其实就是在反复复习、练习。有什么意义?知识在初级阶段基本就是认知,认知在于拓展广度和边界,需要的是更多新的内容,启发更多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反复复习只会带来痛苦,引起厌倦,磨损兴趣,阉割好奇心。退一万步,就算是为了考试,那么简单的知识真的需要那么多复习练习吗?如果真的需要,需要反思的就是考试本身。如果十个孩子,九个都考得不好,那就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试卷的问题。可是,我们的教育总是反过来削足适履。
柠檬之前上的幼儿园很宽松,上课时随便你坐着躺着都可以,不管老师说什么,都可以随时打断提问,不提问,东拉西扯也可以。也因此,上小学后她很不适应,说每天端正坐姿很累。我一开始不理解,坐着而已吗,就像吃饭那样坐着不就好了?后来在家上网课,亲眼见识了老师要求的坐姿,以及那些被老师放到屏幕上坐得比机器人还笔直僵硬的孩子,我才终于明白了。不用坐成那样,永远不要坐成那样,我嘱咐她。后来,我们一起分析了老师的要求,发现最重要的是把双手放在桌上,至少不会被老师批评。这就够了,真的,我向她保证。
上小学短短两年,她对学习的厌恶已经肉眼可见逐渐升级。放学回到家,瘫在沙发上休息的时候,她会像个小老太似的长吁短叹,生活太辛苦了,在学校一整天太累了,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就连体育课也不能想玩篮球就玩篮球,得跳绳闯关成功了才有资格选。然后向我发出灵魂之问:为什么要这么累呢?
我还没想好怎么回答,于是转而问她,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她立刻兴奋起来,说课间和同学聊天很开心,她最喜欢说话了,可惜聊几句他们就要写作业了,没人跟她说话;和同学交换偷偷带到学校的小玩偶很开心,但是要小心被老师发现;体育课趁老师不注意偷偷跑到操场旁边看不见的角落,和同学追逐打闹很开心,可要是被发现了,就会被罚站,因为追逐打闹在学校里是绝不允许的;劳动课捏彩泥、折纸很开心,可是劳动课是英语老师上的,经常上不了多久就改成英语课,每次匆匆收起折纸,“大家都要气死了!”她愤愤咬着嘴唇,复现了那种敢怒不敢言的表情。然后,她再次向我发出灵魂之问: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玩?
没办法,你得学会对付这些,就像对付生活中那些讨厌的事。我是这么跟她说的。没有说出来的下一句是:谁让你生活在这里。或者应该说:谁让我把你生在这里。
是我对不起她。自从她上小学之后,我一直这么觉得。去学校开家长会,坐在前后间距连膝盖都挤不进去的硬板凳上,听着语文老师念那些我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套路作文,听某家长引用前苏联某教育专家关于应试教育的屁话,我真的很愧疚。为什么要生孩子?为什么要让她像我一样在这个系统里再跑一遍?为什么要允许这套曾摧折我的东西再来摧折她?
做父母就像重蹈覆辙。所有我经历过的那些痛苦和危机,如今又即将在自己孩子身上重演。你尽可以反思、批判、唾弃,然而你就是没办法摆脱它。即便理智上我知道,因为外面的世界太过严苛,所以应该尽可能宽容孩子,给她一个容错的空间,潜意识里也会不由地过度要求。甚至,在当下具体的情境中,我还会忘了自己的反思,不由自主地跟随魔鬼的逻辑,觉得一页数学题错四道太过分。因为不管怎样反思,我毕竟就是这样被教育长大的,我反对什么,说明我身上就有什么。尽管每时每刻提醒自己、反思自己,身处这样的环境,我依然离一个心态稳定、内心坚定的母亲很遥远。
怎么办?我的应对方式是后退,在心里退一步,再退一步。如果她是一个所谓的学渣,我能接受吗?如果她上不了大学,我能接受吗?眼前更现实的是,如果她考不上高中,我能接受吗?如果她的官方学历就此停步于“初中毕业”,我能接受吗?
一开始挺难的。毕竟我自己就是那套体系胜出者和获利者,免不了被那个价值体系所规训,很难想象自己的孩子“不优秀”。可是仔细回想自己在学校的经历,似乎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高中三年,除了学会考试,我又学会了什么?耗费人生中最有求知欲、精力最旺盛的三年时光,把那点有限的知识反复做各种杂技般的刁钻练习,是多么可悲的浪费。作为代价,还被所谓军事化管理折磨摧残了整整三年,后遗症时至今日仍未完全痊愈。大学四年,除了修学分和拿毕业证,我又学会了什么?除了几位老师的几门课程,大部分内容都是和高中学习内容类似的“概论”,真正的那点收获都是自己看书自学的。研究生上了一个学期,我就醒悟那完全是浪费青春,果断放弃了。既然我明知道那种老师在上面讲啊讲、学生在下面记啊记的教育方式,根本不可能教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由想象力的人,明知这套体系不仅给不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还会损坏天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乃至基本的心理健康,我又何必非要把她送进那套体系里?就为了获得一张入场券,进入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不假思索的固定人生轨道,然后在这条狭窄的轨道里无意义内卷吗?我怀着那么美好的期待生下一个孩子,辛辛苦苦养育她十几年,把大半人生灌注在她身上,就为了这个?她从小这么辛苦,就为了过这样的人生?值得吗?
我当初为什么生孩子?不就是因为我觉得人生值得去过吗?因为在我三十出头的人生阶段,经历不算容易的半生,抵达相对成熟稳定的心理状态时,我终于觉得人生是值得去过的。既然生了她,我就得向她承诺这一点。为人父母,这是我的责任。
值得过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以我自己的经历得失为对照样本,我觉得首先应该是自由的,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一直拥有选择的权利和能力。其次应该是独立的,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至少把这世界的基本常识和基本问题都思考一遍,不说结论或信仰,有自己的倾向和坚实的价值观。还有应该是放松而愉快的,找到能为之付出全部精力的热爱,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迫于生计做自己不喜欢的,甚至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不上大学又怎样,不上高中又怎样?九年义务完成了,正好可以自由自在地想学什么学什么。在塑造独立自由的人格这些真正重要的务虚内容之外,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探索她热爱的东西,顺便寻找未来的职业方向。比如她喜欢画画,不考美院,找一位老师拜师学艺也可以,不过是少一本证书而已。比如她喜欢速滑,就算当不了运动员,像她的教练一样当个儿童速滑教练也不错,每天和孩子打交道,赚钱不多,无忧无虑。比如她喜欢爬山,耐力很好,如果长大依然喜欢,当个户外领队会很自由很快乐。只要放弃了那条貌似无法放弃的路,就会发现,选择多得是。做什么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在这个拥挤、逼仄又严苛的常规世界之外,给孩子创造一个允许试错、可以容错的另一个世界。
既然我向她承诺了,人生值得去过,至少应该给她提供额外的选项。
-
loul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25 10:00:46
-
Nov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4-14 23:10:52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2-24 22:50:20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1-29 00:42:34
-
茉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1-19 15:02:22
-
真电气白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1-19 14:25:54
-
管理盐 转发了这篇日记
“为什么要生孩子?为什么要让她像我一样在这个系统里再跑一遍?为什么要允许这套曾摧折我的东西再来摧折她?”这就是我绝对不会在老钟生育后代的原因,国内的家长们,有条件还是尽量让小孩上国际学校吧
2023-11-07 22:33:10 -
A.K.A.赵博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1-03 23:25:40
-
w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31 14:49:29
-
可乐雪碧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30 22:46:47
-
平均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8 12:38:52
-
印染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8 07:57:42
-
工业光魔Ai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7 18:22:26
-
GKST.E.P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7 17:22:43
-
吉安拉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7 13:46:39
-
全糖衣外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7 01:23:22
-
豆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7 00:08:49
-
dansleve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6 23:16:51
-
helenxm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6 23:04:35
-
闲时闲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6 21: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