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经典大体是轮回的本质,又有谁能能摆脱这些生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在当下这种信息的覆盖性却是在大数据的覆盖下,你看到的都是营销号想让你看到的。有的人把别人以为的感同身受,说成是情绪的导引。但是你想过吗?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体验,哪里来的那些共鸣和共情?
生命的经典大体是轮回的本质
文:蜗牛格格
原发于豆瓣: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462976/
如果你十年前读过这本书,可以再读; 如果你当时思考的是灵与肉的关系,可以再读; 如果你开始思考人性与生命同,可以再读;
这大概就是,当你年少时看这本书的感受,和当你经历了许多的生活之事,磨难与苦涩,你会发现书中太多的故事情节,就像是发生在身边的一幕幕。
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给你我。

01 人性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着极度的相似性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如果是一个写作者,会常引用他的话。但是如果你读到了里面的故事,或许你会更想重读一下这本书。
不管你当时看到的是一个男性的出轨给一个女性带来的伤害,还是一个女性需要一份灵肉合一的爱情,你会发现,不管是你在年少,还是在生活的当下,作为一个男性大概率会理解故事里的男性思维,如果你作为一个女性大概率会理解女性的思维。
或者有时候能够感受到男性在故事里觉得性和爱可以分离的心理,或者有时候也能够感受到女性在要求灵肉合一的感情关系里的需求的普遍性。
当然还有性别上存在和延续下来的一些固有的思想观念。不管你能够体会到的是哪一个人的思想和故事,也不管你是处于哪种关系的纠结里,终究有一些轮回的体验和现象。
每个人读一本书看到的内容都是不同的,原因就在于此,年轻里不懂爱情,或许觉得感情怎么能这么奇奇怪怪,甚至想像着不要让自己遇到这样的角色。
但是当走到生活当中,却发现故事不是故事,而是一种普遍型的生活现象。没有谁能摆脱这些生活。在过去信息传递缓慢和闭塞的时期,没有像现在的信息爆炸时代获取信息的全面性,但是不得不说更多的是看你所处的环境。
而当下这种信息的覆盖性却是在大数据的覆盖下,你看到的都是营销号想让你看到的。有的人把别人以为的感同身受,说成是情绪的导引。
但是你想过吗?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体验,哪里来的那些共鸣和共情?
02 不管你处在哪里,都希望每个时空里的女人都能做女人
作为一个女性,通过阅读知道伍尔夫,那个一个女性需要一间独立的书房才能写作,和需要经济独立的女性主义作者。如果在这样一本小说内容却有着更深思考的经典里,你能看到什么呢?
再读这本书,有震惊感,惊讶于为何那么遥远的年代前的人能将人性看的这么透,男性永远希望自己自由,而且能够拥有性爱自由的好处,不必承担责任,只享受肉体的快感。
而女性总是希望有一种依赖感,让自己从小缺失的爱有的放矢,但常不能如愿。就像有的人永远只爱渣男,因为他阅人无数。就像男性觉得和一个睡觉是不同的,是单纯的做爱,还是共眠,差异还是巨大的。
这样的观念,在过去作品读的少时,总是觉得是少数的现象,而不是社会的普遍性现象。但是纵观当代社会的婚姻现状,可能时代环境正在以新的一种形式进行回归。
比如年轻男性已经不再愿去为了追求女性而做讨好的动作,一代人追求平等,等到新一代的二十岁的年轻人,对男女关系是男性主动这件事已经更新了认知等等。
03 生命的轻重不可衡量
每个人都只有短暂的一生,文学作品体现的是许多时代背景下的人生,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就算是时代背景变化了,有许多百年来不变的情节与思想却能够根深蒂固。
2023年,愿你在文字里与自己相遇,见证烟火滚烫,人间美好。
(完)
上海译文新文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在春天里,一起读书吧!| 一份春日书单 (15人喜欢)
- 因欢乐而怦怦直跳的心 | 毛尖评波伏瓦《青春手记》 (14人喜欢)
- 谁懂啊,编这本书的每一天都在笑!| 埃科《米兰讲稿》编辑手记 (8人喜欢)
- 在野蛮社会里,文明、美和善良都是罪 |《华氏451》 (7人喜欢)
- 八百公里的圣雅各朝圣之路,居然还是“欧洲最佳骑车路线”?| 《不朽的远行》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