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性格地,诗意地演奏巴赫:略记克伊奈(Michel Kiener)弹《哥德堡变奏曲》
文:张可驹,原载《音乐周报》
某些演出就是福至心灵,从演绎者和曲目,到演绎者当天的状态,皆为顶尖,遇见只是缘分。
另有一种奇绝之演:明明包含显而易见的“状况”,容易让演奏的品质走低,乃至来到危险边缘,最终却峰回路转,带领听者登上音乐表现的高地。遇见后一种演奏,不也同样是美妙的缘分吗?
2023年10月8日,古乐名家克伊奈(Michel Kiener)在上海音乐厅弹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现场,就是这样一场演出。来自瑞士的克伊奈是一位低调的大师,录音发行得相当少。他同时擅长演奏羽管键琴和早期钢琴,曾跟随古乐大宗师莱昂哈特学习,8日晚的演出是用羽管键琴来弹。

由于羽管键琴的音量有限,在现场采用了扩音。克伊奈看谱演奏,但某些段落,他的手指还是有点“绕”。好了,古典音乐演出用扩音,原本就很危险,而看谱弹,有时竟还磕绊,似乎这是一场应该被指责的演出?
然而,现场听的时候已颇为感动,更没想到之后几天,每当我翻出另一款“哥德堡”的唱片来听,竟每每在进入某段变奏时,脑中浮现出克伊奈的演奏。他的处理,他的风格,居然好似一把尺子,来比照着我此时所听的演奏。
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倒不妨先说说扩音和绕指。整体上,我当然不赞同在古典音乐的现场用扩音,但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看。羽管键琴确实是音量有限的乐器,过去在贵族的厅堂中演奏,效果自然恰当,移至现代大音乐厅,就很难驾驭空间。
这是乐器自身所决定,同演奏者的技巧水平无关。曾在同一地点,听埃斯法哈尼(Mahan Esfahani)的羽管键琴“哥德堡”,没有扩音,但效果确实不好。这次音乐厅在现场灵活调整,之前扩音开得稍多,后来则调低音量,整体效果和乐器的方位感都很好。
至于看谱弹,这是巴赫时期的常规,当时除非作曲家弹自己的作品,否则不看谱会被认为是骄傲,不尊重作者。而看谱本身,只是解决记忆问题,并不保证绕指段落就能应付自如,这也无需回避。

克伊奈的演奏所以感人,而又长久停留在我心中,是由于他真正弹出了充满爱意的、鲜活的、人性的巴赫。同时,这位大师深入了解羽管键琴的性能,把握其特点为自己的诠释构思服务。与之相比,偶尔的磕绊不值一提。
大师弹出无比灵活的分句,是典型的用键盘“说话”。每一音符的时值把握,前后文的关联,“上下文”(多线并行的声部)的层次,都有非常深入的思考。
有时,克伊奈采用了大尺度的Rubato,在某一音符之后给出留白,再以迅疾的速度将时间补还。所体现的,绝非浅层的制造表情,而是一种强调——视乐句如同语言,在修辞的关键之处点睛,突显深层的音乐性格,也流露演奏作为二度创作的自发性。
羽管键琴的表现力不及现代钢琴丰富,相同的键无法做强弱变化;除了琴弦的自然共振,也没有延音的功能。
然而,克伊奈所弹出的宛如人声般的或滔滔雄辩,或温言细语之时,乐句线条都婉转自如,无任何阻碍的句法成就,哪怕在钢琴键盘上,也只有顶尖的手指技巧方能呈现。在这样的深层技巧面前,某些更侧重机械性技巧的跑动没弹好,才显得无足轻重。

当然,即便有这样的高级技巧,演奏者如何运用它们才是核心。听到某些确实拥有高级技巧的人,境界下滑,去弹一些扭曲造作的诠释,让我倍感遗憾。克伊奈却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亲切而崇高的巴赫。
他不愧为莱昂哈特的高足,比较完整地继承了大宗师融合诗意与自由度的巴赫演绎方向。局部的强烈自发,从不干扰整体的均衡,而是由稳健的整体脉动建立“述说者”的品格,再向听者解开原作万花筒般的世界。
克伊奈从不特意在反复段加入花俏装饰,以求新奇的、强反差的效果。正如他用键盘说话,说出的内容当要感人,当他加入变化时,无论装饰音还是声部主次,又或是音色设计,都让人感到是出于音乐发展的需要。
乍听之下,大师的演奏和一些新意迭出的弹法相比颇为传统,细听却会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独树一帜的东西。
正如在第7变奏反复段中精妙的音色对比;或是第29变奏,将那些号角般的音型弹得虎虎生风,既赋予金亮光彩,又使它们在立体的结构中,仿佛从四面八方震响。这是一段常被表现为带有过门性质的变奏,克伊奈却揭示出不同寻常的分量,由此迈向最后的第30变奏的总高潮,才越发显出水到渠成。
这样的说服力,才是堪称大师级演绎的关键。

处理枢纽性的第15变奏时,克伊奈以紧凑的速度刻画横向进行,同时非常均衡、有力地强调纵向多声部并行的清晰和立体。如此构成的纵横一体,为该变奏带来一种雕塑般的凝练与分量感;妙的是,在同样关键的第25变奏中,大师将类似的手法又用了一次。
路子相同,却弹出另一种分量与感人的气质。这就是音乐内容高于表现方法,前提是演奏者已经把两方面都吃透了。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终于又能听莱昂斯卡娅的独奏会了,向这位不改初衷的大师致敬 (8人喜欢)
- 长假期间听什么?当然是顶级演绎 (10人喜欢)
- 品乐圆桌谈:纪念斯克里亚宾逝世110周年,邀请四位钢琴家谈谈他们的斯克里亚宾观点 (8人喜欢)
- 当夜长评:听小提琴家朱凯源,他确实知道该怎么表现帕格尼尼 (5人喜欢)
- 品乐圆桌谈:月度唱片,在傅聪演奏的乐声中,送别阿狗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