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总结
这本书说的是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方向:通过将生活分类量化来评测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而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事情。之后尝试以自己拥有的个人条件和爱好特长为基础,去设计三个包含自己希望去做的事情或想过生活的计划,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和体验自己的目标,确定是否真的是自己期待的方向,最后是做好失败的准备,以及如何在失败后再次鼓起勇气前进。
书中将生活分为几个维度:身心健康维度、情感社交维度、工作维度、娱乐维度。
身体是否健康?是否积极有活力?有没有病痛?睡眠、饮食是否有异常等等。有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方面比较坏?这些分别是由什么而造成的?
有没有交到朋友的?朋友相处的怎么样?家人相处的怎么样?爱人相处的怎么样?有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方面比较坏?这些分别是由什么而造成的?
工作是否顺心?工作能力是否足够应对?工作强度是否合适?同事领导是否友善?工作环境是否合意?收入是否满意等等。有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方面比较坏?这些分别是由什么而造成的?
娱乐时是否开心?有什么喜欢的娱乐项目?周边环境是否满足娱乐需求?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游玩?在那些娱乐活动中获得了真正的快乐等等。有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方面比较坏?这些分别是由什么而造成的?
尽可能将其细分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通过长期记录自己的日常活动来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自己在日常中遇到的每个问题分别都是和什么原因有关,这些原因中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什么是较难改变的?什么是现在就能做到的?接收那些不能改变的问题,暂时搁置那些难以改变的问题,先用心去解决那些现在就能做到的事情,然后逐渐改正。
在处理好当下的问题后,可以进一步的分析自己的记录。什么活动让自己开心快乐?什么活动让自己烦恼忧愁?什么活动让自己积极活跃?什么活动让自己烦躁无聊?什么活动能让自己进入心流?这些活动背后的共性和原因是什么?通过对比和分析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内心的偏好,深入的了解自己的个性。
然后通过对自身个性和自身拥有的资源为基础,去设计三个包含自己希望去做的事情或想过生活的计划,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向长辈朋友老师询问等方式不断的询问和修改自己的计划,尽量贴合自身情况与现实情况,使计划更具有可行性。确定好计划目标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自己预期生活的真实状态,有条件的化可以去亲眼看一下该环境下的生活,花点时间生活一段日子,看看是否是自己真心想要的生活。
最后是做好应对失败的准备,做什么都会有风险,有失败的可能。提前做好应对失败的可能性预案,在哪个阶段失败了该怎么应对,有计划才不会因为慌乱而出现更大的后果。失败后也需要分析失败的原因,如果是因为粗心那么就需要注意完成后的检查;如果是自身固有原因导致的失败,那就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领域;如果是能力原因导致的失败,需要针对性的练习;如果是因为不可测的意外只能放宽心接受,启动风险预案,不要把失败完全归咎于自己的无能而是给出原因。最后消化失败后鼓起勇气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