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为何一天两拒中国茶
茶文化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已经有1200多年,各种各样的产品在国内的发展可以说是如火如荼。不过,在推动茶文化走向国外的过程中,却遇到了种种困难。
相对于其他茶叶来说,红茶深受英国人的青睐。近些年来绿茶在英国的销量也是比较高的,但是从英国销售的各种茶叶产品中不难看出,大部分英国人选择的都是来自于日本的茶叶,很少有人了解中国的绿茶。
其实饮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但从现在国际影响力来看,我国的茶叶在全球的影响力并不高,而且茶叶的价格是非常低廉的。
就连印度的茶叶价格都比我国的茶叶价格高,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茶叶在国际社会的销量并不好,甚至有一些好茶全部卖给了国人。
近日,欧盟又对外发布了相关限令,因为检测出农药残留的原因,拒绝将中国茶引进欧盟,这一消息出来之后,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实早在2019年的时候,欧盟对有机茶业的监管力度就大大增加,而此次发布的这项限制令,再一次凸显了对中国茶业的信任危机。
在欧盟不断加强监管力度的情况下,中国茶业的出海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茶叶种植的过程中经常会添加一些农药,比如苦参碱,这也是我国茶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成分。也正是这种成分,导致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其实在肉食作物种植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一些农药,苦参碱就是被应用于有机植物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农药产品。
这种农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控制害虫,使茶叶的产量大大上升。不过,欧盟标准中将这种农药视为有害物质,并且认为这种物质的加入有可能导致消费者出现过敏的症状,影响到人体的健康。也正是因为如此,欧盟并不认可来自于中国的茶叶。
除了农药残留问题,中国茶叶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带来的挑战。土壤、大气和水质的污染可能导致茶叶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多环芳烃和高氯酸盐等。
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蒽醌的问题。蒽醌并非来自农药,而是环境污染的直接结果。然而,由于其致癌性,欧盟已对其实施了严格的限制。
这意味着仅仅调整农药使用策略并不足以解决中国茶叶的出口问题,更需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除了农药残留引起欧盟的拒绝之外,环境污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