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酸与养殖动物肠道功能的关系!
当水产动物面临细菌性疾病时,养殖户常规的应对策略通常是使用抗生素。然而,这并非完美解决方案。尽管抗生素能够消灭细菌,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内毒素,对水产动物产生更多负面影响。
内毒素是肠道内最大的毒素池,能够引起肠道黏膜水肿、肠绒毛顶部细胞坏死、肠通透性增加等严重问题。在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被破坏后,内毒素便能轻易通过肠黏膜屏障,经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胆汁酸对内毒素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屏障
①肠道内的胆汁酸可通过与内毒素的结合而阻止其从肠道吸收入门静脉。
②已证明胆汁酸在体外对内毒素脂多糖具有直接作用,而且胆汁酸可在试管内改变大肠杆菌内毒素,使大肠杆菌不再引起裂物凝聚,这个机制可能为将内毒素分解成无毒性的亚单位或形成微聚物。
因此胆汁酸可以减少内毒素对肠道、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
2、胆汁酸增强肠道消化酶活性
胆汁酸能提高脂肪颗粒的表面积,有利于脂肪颗粒与酶结合,而且胆汁酸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可以被肠上皮细胞识别,反馈性调节胆汁的分泌,并且能与脂肪酸形成脂肪酸—胆汁酸复合物,改变脂肪酶的性质,提高脂肪酶活性。
胆汁酸也可提高肠道内容物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这可能是由于添加的胆汁酸经肝肠循环吸收入肝后,促进了胆汁的分泌,从而增加了肠道消化酶的含量,胆汁中的HCO3—可以调节肠道内的酸碱度,提供各种消化酶作用的适宜pH值,使消化酶活性增强。
3、胆汁酸抑制肠道细菌的过度增殖,维护肠道微生态环境
胆汁酸的缺失将会引发细菌在动物小肠内过度生长,从而与宿主竞争营养,导致宿主对营养的吸收障碍。
由于胆汁酸的表面活性剂活性,脱氧胆酸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完整性受损,进而抑制菌的生长,甚至造成细菌细胞死亡。
外源补充胆汁酸增加了胆汁分泌,使肠肝循环中胆汁池容量增加,肝脏胆汁酸分泌速度恢复至正常水平,使肠腔内结合胆汁酸的浓度提高,肠腔内结合胆汁酸对小肠内细菌的抑制作用增强,从而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降低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
来源:胆汁酸与水产养殖动物肠道功能的关系[N]. 中国渔业报,2015-05-18(B02).
侵删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