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谈学习时我们谈些什么(2)
整理移动硬盘,发现自己曾经给一个自习空间写的东西。转藏在这里哈。
整理移动硬盘,发现自己曾经给一个自习空间写的东西。转藏在这里哈。小伙伴们,上周呢,我谈了到底什么是学习?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学习是由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关键词是经验·行为或思维·持久变化。今天,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下,从小到大大家估计都有这样的经历,班上每个同学都是同一个老师教的,用的同样的教科书,做的同样的作业,为什么有的人考试分数高,有的人考试分数低呢?估计很多人都会想到的是智力问题,对,但是也不全对。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聊的学习者差异问题。1、智力差异如大家想到的一样,学习者的智力差异是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之一。可是,什么是智力呢,很多人说就是聪明不聪明,有智商量表可以测量智力。可是在心理学研究中,关于智力到底是什么都是存在争议的。目前有很多智力理论。关于可测量的这种智力属于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这里面还包括二因素论、多因素论等。而当代的一些心理学家倾向于将智力看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例如多元智力、三元智力。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有八种独立的智力成分,1.逻辑-数学智力;2.语言智力;3.音乐智力;4.身体运动智力;5.空间智力;6.人际关系智力;7.个人内省智力;8.自然智力。一个人可能在这八个领域中的一个做的很好,而在其他七个领域能力一般。例如,我们很多人说自己数学不好,但是语文很好,那就是逻辑数学智力差,语言智力好,还有很多音乐家就是音乐智力强,比如郎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要求自己什么都好,毕竟每个人的优势是不一样的。也不能认为某个名人某方面很强,他在任何方面都很强,对我们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指指点点,品评一番,很多粉丝追捧,觉得他说的就是有道理的,如果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来说,这是不合适的。对我们而言,传统的有智商测验的智力理论会给我们不很积极的心理暗示,觉得测验成绩不好就是智力低,做什么都做不好,成绩好就是智力高,做什么都能做好。而智力的系统理论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相对而言有更积极的影响或者暗示,只要找到自己擅长或者适合的反面去发展即可,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好,而我们传统的考试也只是反应了智力的某一部分或者某几部分,考的好或者考的不好只能说明你身上的某个智力。其实在教育心理学界还有很多智力理论,心理学理论其实很多时候是为了解释现象的,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不同的解释方法、解释模型是很常见的,这为我们学习带来了麻烦,但是也正是这些开拓了我们的思路,不会只笃信一个,没法兼容并包。2、学习风格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样,也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有的人能够轻易记住写在纸面上的名字,而有的人能够轻易记住听人说的名字,前者擅长利用视觉学习,后者擅长利用听觉学习。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是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学习的,但是,有些人惯于采用某种学习方式,而不惯于采用其他学习方式,有些人可能刚好相反。这种差异就属于学习风格的差异。在这里,我也给大家一个心理学上关于学习风格的定义,学习风格是一个人在学习和研究时表现出的个性化方法。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我们无法选择,大家都是听一样的课,看一样的书,做一样的作业,甚至作业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就有可能造成适合这种方式的学生成绩好,不适合这种方式的学生成绩不好。那么,有哪些学习风格呢?在这里我简单给大家介绍几种维度。2.1感觉通道偏好依据事迹材料是对某种感觉通道的偏爱而产生最好效果,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视觉型擅长通过自己读或看来学习。听觉型善于通过听来学习。动觉型则以动口、动手来学习,效果最好。2.1时间节律每个人对一天之中学习时间的偏爱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早晨学习效率高,有的人深夜学习效率高。2.3大脑单侧化什么意思?通俗来说就是闹闹左半球还是右半球哪个占优势的问题。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适合的学习材料是不同的,左半球与逻辑和系统思维相连,加工方式是言语的、系列的、数字的、几何学的、理性的和逻辑的。右半球是与直觉艺术等思维相连,加工方式是视觉的、平行的、整体的、模拟的。2.4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个理解起来更简单,学习时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是场依存性,不容易就是场独立性。有人觉得不容易受影响肯定好,不是这样的,每种认知风格都有优势,比如,在职业选择中,场依存性的人就比较适合涉及人的职业,例如社会科学的老师、病人的护理等。场独立型的人可能就做不好这些工作。2.5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习惯于深层加工的人会把学习活动看成是理解一些基本概念或一一的手段,他们关注学习活动本身而较少考虑成绩的评价;而习惯浅层加工的人则关注对学习材料的记忆,而不是理解他们,这些人容易受奖励、分数、外部标准、被他人的积极评价的愿望所激励。学习风格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造成花费同样的时间,却学习成绩或者评价不同。但是,目前,由于日益兴旺的商业,我们会看到市面上提供给我们很多关于学习风格的建议,其中有许多夸张的观点和宽泛的结论,这些结论和观点超越了当前的知识基础及专家的详细建议。一些观点可能是有用的,但是不是必须的。在学习上只是贪图简单和舒服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因为真正的学习是艰辛和痛苦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一定要了解自己,通过思考自己怎样学习,培养自己全面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意识。最后,把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箴言送给大家:人呐,认识你自己!
小伙伴们,上周呢,我谈了到底什么是学习?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学习是由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关键词是经验·行为或思维·持久变化。
今天,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下,从小到大大家估计都有这样的经历,班上每个同学都是同一个老师教的,用的同样的教科书,做的同样的作业,为什么有的人考试分数高,有的人考试分数低呢?
估计很多人都会想到的是智力问题,对,但是也不全对。
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聊的学习者差异问题。
1、智力差异
如大家想到的一样,学习者的智力差异是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之一。
可是,什么是智力呢,很多人说就是聪明不聪明,有智商量表可以测量智力。
可是在心理学研究中,关于智力到底是什么都是存在争议的。
目前有很多智力理论。关于可测量的这种智力属于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这里面还包括二因素论、多因素论等。而当代的一些心理学家倾向于将智力看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例如多元智力、三元智力。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有八种独立的智力成分,1.逻辑-数学智力;2.语言智力;3.音乐智力;4.身体运动智力;5.空间智力;6.人际关系智力;7.个人内省智力;8.自然智力。一个人可能在这八个领域中的一个做的很好,而在其他七个领域能力一般。例如,我们很多人说自己数学不好,但是语文很好,那就是逻辑数学智力差,语言智力好,还有很多音乐家就是音乐智力强,比如郎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要求自己什么都好,毕竟每个人的优势是不一样的。也不能认为某个名人某方面很强,他在任何方面都很强,对我们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指指点点,品评一番,很多粉丝追捧,觉得他说的就是有道理的,如果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来说,这是不合适的。
对我们而言,传统的有智商测验的智力理论会给我们不很积极的心理暗示,觉得测验成绩不好就是智力低,做什么都做不好,成绩好就是智力高,做什么都能做好。而智力的系统理论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相对而言有更积极的影响或者暗示,只要找到自己擅长或者适合的反面去发展即可,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好,而我们传统的考试也只是反应了智力的某一部分或者某几部分,考的好或者考的不好只能说明你身上的某个智力。
其实在教育心理学界还有很多智力理论,心理学理论其实很多时候是为了解释现象的,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不同的解释方法、解释模型是很常见的,这为我们学习带来了麻烦,但是也正是这些开拓了我们的思路,不会只笃信一个,没法兼容并包。
2、学习风格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样,也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例如有的人能够轻易记住写在纸面上的名字,而有的人能够轻易记住听人说的名字,前者擅长利用视觉学习,后者擅长利用听觉学习。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是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学习的,但是,有些人惯于采用某种学习方式,而不惯于采用其他学习方式,有些人可能刚好相反。这种差异就属于学习风格的差异。
在这里,我也给大家一个心理学上关于学习风格的定义,学习风格是一个人在学习和研究时表现出的个性化方法。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我们无法选择,大家都是听一样的课,看一样的书,做一样的作业,甚至作业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就有可能造成适合这种方式的学生成绩好,不适合这种方式的学生成绩不好。
那么,有哪些学习风格呢?在这里我简单给大家介绍几种维度。
2.1感觉通道偏好
依据事迹材料是对某种感觉通道的偏爱而产生最好效果,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
视觉型擅长通过自己读或看来学习。
听觉型善于通过听来学习。
动觉型则以动口、动手来学习,效果最好。
2.1时间节律
每个人对一天之中学习时间的偏爱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早晨学习效率高,有的人深夜学习效率高。
2.3大脑单侧化
什么意思?通俗来说就是闹闹左半球还是右半球哪个占优势的问题。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适合的学习材料是不同的,左半球与逻辑和系统思维相连,加工方式是言语的、系列的、数字的、几何学的、理性的和逻辑的。右半球是与直觉艺术等思维相连,加工方式是视觉的、平行的、整体的、模拟的。
2.4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这个理解起来更简单,学习时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是场依存性,不容易就是场独立性。
有人觉得不容易受影响肯定好,不是这样的,每种认知风格都有优势,比如,在职业选择中,场依存性的人就比较适合涉及人的职业,例如社会科学的老师、病人的护理等。场独立型的人可能就做不好这些工作。
2.5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习惯于深层加工的人会把学习活动看成是理解一些基本概念或一一的手段,他们关注学习活动本身而较少考虑成绩的评价;而习惯浅层加工的人则关注对学习材料的记忆,而不是理解他们,这些人容易受奖励、分数、外部标准、被他人的积极评价的愿望所激励。
学习风格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造成花费同样的时间,却学习成绩或者评价不同。
但是,目前,由于日益兴旺的商业,我们会看到市面上提供给我们很多关于学习风格的建议,其中有许多夸张的观点和宽泛的结论,这些结论和观点超越了当前的知识基础及专家的详细建议。一些观点可能是有用的,但是不是必须的。在学习上只是贪图简单和舒服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因为真正的学习是艰辛和痛苦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一定要了解自己,通过思考自己怎样学习,培养自己全面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意识。
最后,把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箴言送给大家:人呐,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