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足够热爱生活才能做诗人吗?——《秋江》书评
因为书封上的那首小诗而盲选的一本诗集,对韩国诗坛的了解仅仅只是通过某些综艺节目的简单科普的基础下开始了阅读。
在我浅薄的看来,韩国诗会和他们的传统歌曲一样,多多少少都充满了一种“恨”,但朴在森的这本诗集里,却并没有找到这种感觉。比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叙述重点放在了人与自然以及童年回忆的部分,在这一点上反而降低了阅读的门槛。
依稀记得以前有一种说法,大概意思是“高级的描写不是堆叠形容词,而是把动词的妙用”。在这本书里,时常会产生这种感慨。
树叶凋零处
恰有风的重量
盘桓枝头
水声仍流连不去
彻穿我的骨头。
这虚浮之举的空洞感
将我瓦解
对自然的关注以及相关的联想和比喻似乎是通篇的重点,不论是写情感、写回忆、或是写某个瞬间的状态与感想,似乎都少不了拿自然的内容做过渡。自然与宇宙、与生命的包罗万象和神秘莫测,这种共性似乎是一种必然,但在每个诗人笔下却总能有不一样的说法,作为一个保守派,或许你会喜欢朴在森诗中那些毁灭的句子,那些不那么伟光正的比喻。
花或者叶
无论开得有多美
不能持久
终究还是输了
死不过是
无法隐藏的火
生命是
不可暴露的羞耻
关于自然,很容易将星星联想成永恒与生命,把花比喻成生命。风、海、虫、鸟、树,都是小学作文里爱用不出错,却总是嫌弃的内容,但林林总总看了这么多诗集之后,才发现过去的描写不过是小孩子的照本宣科,诗人们是否真的爱自然,我不置可否,但他们的联想和观察正是我感到自惭形秽的地方。精妙的语句不是处于一瞬间的灵感,技术和修辞手法只是锦上添花,如果没有细微处的观察,那花团锦簇也不过是大厦将倾。
似乎说得有点远,但关于诗本身我好像已没有太多想要表达的欲望,或许是这文章太过“平易近人”而让我无法产生读者对于作者的仰望?
更多的,反而是对写作和阅读上的收获,也尝试着自己写了几篇习作,希望近期的诗集阅读能有真的所进益吧。
另外,关于翻译是我觉得比较遗憾的部分,从英文转译成中文,是不是会对韩文原文产生一点歧义呢?另外有些断句的部分有时也会觉得有点奇怪,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专业的翻译参与到这些小众的译文中来,毕竟最近的韩国文学还挺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