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疲惫还在可控范围内
【被确诊为】

现在想来,九月初的时候扁桃体略微发炎,就是身体发的信号弹了,意思是让我别再嘚瑟了。可我一身反骨不听啊,吃了两天消炎药给顶下去之后,继续熬夜,继续吃辣吃肉,继续过那种“还没猝死,下次还敢”的日子,终于,在月底的时候,以连烧四天喜迎国庆。
眼珠疼得啊,仿佛今年前九个月的用眼过度集中爆发了,头疼得啊,仿佛今年前九个月熬过的所有夜一次性来找我报仇了,嗓子疼得啊啊啊啊啊啊,每一次扁桃体发炎,都可以摧毁我。不过也再次确认了一件事,别忽视身体给的任何微小信号,不然身体多的是治你(治我)的招儿。
【又活一岁】

九月,在三字头上又活了一岁,开始能感受到身体上的变化了。长白头发了,法令纹时隐时现,拿着膝盖的核磁片子去给大夫看,他说,“半月板磨损是不可逆的,不过我的观点一向是,没必要为了以后某个时间点不做手术或怎么样,从现在开始就不运动了,或者不做这个那个了,正常生活就好。”
很难不赞同医生的这个观点,因为完美契合了我的生活态度,活在当下最好(死在当下也行)。先活眼前的,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出了问题再琢磨怎么解决,提前焦虑的话,大概率是收获了一堆前置的焦虑,等那事真正发生的时候还会继续焦虑别的,那何苦焦虑两遍呢?万一以后真出了解决不了的问题的话……那反正也解决不了,就更不用焦虑了(摊手
【特种老兵】

月中的时候带爸妈去西安和洛阳玩了几天,两位特种(老)兵直接把我拖垮了,他俩比我能吃,比我能睡,比我精神头儿大。尤其是我爸,快乐的精神状态让我羡慕疯了。路边有人斗地主,他得背着手跟那儿看两把,路边有交警解决交通事故,他站得比当事车主还靠前,路边有人蹦野迪,他跟着节奏开始摇摆,晃着灵活的肚子。
最开始两天我还在努着劲儿硬跟他们的节奏,同时一天不下五回地问他俩,累不累啊,累咱就在酒店歇半天哈,不用着急(其实每次问都是我特想在酒店歇半天)。他俩的回答永远是,不累啊。二老两天就把西安的景点走了个七七八八,到洛阳之后我摊牌了(咱能不能上午去玩,中午吃完饭回酒店歇一下午,然后晚上再出去逛啊),再不摊牌,我命要没了。
【书和书市】

在地坛书市和郎园图书市集之间,选了前者,一个原因是今年3月在郎园的春季图书市集体验真的不太行,我有点怕了,另一个原因(根本原因)是,地坛不收门票!


在《国王的游戏》线下活动上见到了我的偶像,十年不上班的大头马。

以及,读完了上个月读了一半的德博拉-利维的《我不想知道的事》,还读完了她的另一本《生活的代价》,等读完《自己的房子》一起写读后感。
【爱情幌子】

去电影院看了《鹦鹉杀》,我还挺喜欢的。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被网恋诈骗的女性“以爱之名”进行反杀,最后让骗子落入法网的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事件最后,男方被女方的“真情”打动,去到指定的地方见面,被埋伏在附近的警察摁住后,死死盯住女方的那个眼神。我记得文章里没有对于这个眼神的解读,只是记录了这个眼神。
《鹦鹉杀》的主线故事情节基本和那篇文章一致,一边是骗子打着爱情的幌子骗到了钱,一边是受骗方打着爱情的幌子完成了情感和法理上的复仇。电影没把这个爱情的幌子拍好,可能因为太微妙了,不好把握(?
男女主碰面之后的每一场对手戏我都在想,此时他/她是真心的,还是只是表演出一种真心的样子?毕竟有时候为了让对方入局,得毫无保留地先把自己扔进去。既然如此,又有谁可以从中全身而退呢?
回家之后又看了一遍《最佳出价》。《最佳出价》掠过了主人公发现自己被骗后会出现的气恼、悔恨和自责,直接走向了情感更幽微之地,如果知道了对方是骗子,是烂人,仍然渴望去爱和被爱呢,仍然爱着呢,又该如何。
(在迟到的九月总结末尾许个愿吧,希望Q4的自己能支棱得持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