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也许你从来没真正爱自己
这本来自瞿小栗创作的心理学作品。她在平实无华的文字中,善用形象的隐喻以及真实的心理治疗案例将「自尊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低自尊?」、「如何重建自尊?」这三个关键问题娓娓道来,就像涓涓细流淌进了我的内心世界,在不动声色地治愈着内心的顽疾。
也许,你从来就没有好好爱自己过!
我,今年33周岁了,是5周岁女孩子的单亲妈妈。虽然我已经是一个母亲的角色,理应有着较为健全的人格,成熟健康的心理,但是我却没有真正认清自己,貌似从来没有真正好好爱过自己。我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让其他的女生更早地看清自己,好好爱自己,避免在不能重来的人生中走弯路。
而让我想好好反思我的过去,并在未来真正好好爱自己的灵感来自于阅读《自尊的重建》,这本来自瞿小栗创作的心理学作品。她在平实无华的文字中,善用形象的隐喻以及真实的心理治疗案例将「自尊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低自尊?」、「如何重建自尊?」这三个关键问题娓娓道来,就像涓涓细流淌进了我的内心世界,在不动声色地治愈着内心的顽疾。

以下将是我把《自尊的重建》这本书当成心理疗愈工具书,自我对话,自我疗愈的过程:
首先,心理疗愈的开始,肯定是由一场心理测试题开始的,书中在目录之前安排了「测一测」的部分,来初步判定你是否存在「低自尊」的问题?

而我的结果毫无疑问是「低自尊」的。
那么,「自尊」的定义是什么呢?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貌似给出了一个初步的定义,那就是「充分接纳自我,尊重自我,爱护自我」,是一种自我价值感的体现。而「低自尊」则是在这个定义之下并没有做好,没有「充分接纳自我、尊重自我、爱护自我」。「低自尊」的表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亲密关系、职场学业、人际交往、自我发展等等。

2、「低自尊」的原因有哪些?
我很喜欢书中把童年经历比喻成「人生脚本」、「底层代码」,这样的比喻实在是太贴切了。确实,很多成年人身上的一些心理问题追根溯源往往都萌芽于童年时期。而我的低自尊问题也一样,究其根本,肯定逃不过我的童年。
2.1 好奇心(自我探索欲)缺失
「低自尊」的其中一个表现,那就是不再愿意探索新事物,变得越来越谨慎,甚至胆怯、退缩。比如我,自从离婚以后,就很难重新与别人建立新的亲密关系,面对感情越来越谨慎,与有意者相处一段时间后就会选择放弃,即使对方已经做得够好了,我不太喜欢自己这样,但是却无法鼓起面对挑战的勇气。

而这背后的原因竟然能追溯到孩童时期被禁锢的好奇心,就像书中约翰的案例一样,我小时候也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因为好奇心去用妈妈的化妆品,结果把妈妈的口红给掰断了,妈妈就大发雷霆。从此以后,我就产生了“好奇心等于犯错,听话等于安全”这样的“程序记忆”。
从那时候起,我对这个世界的自我探索欲望就很低很低。
因「人生脚本」中关于好奇心(自我探索欲)的那部分被遏制了发展,受影响的不止是我的亲密关系,也同样影响了我的职业发展。
在职场中,我一般都是那个平平无奇的小透明,虽然我也想升职加薪,去做更加开拓性的工作,但是我固守成规,害怕出错,面对有挑战的,容易出彩的任务总是主动避开,害怕万一接了任务,但是没有做好会被领导责罚,失望。
所以即使已经有差不多10年的工作经历,也没有什么非常出彩的工作成绩,自然在职场上也没有什么纵向的发展,还是普通基层员工。而越是这样,越是导致我的自信心,自尊心消磨殆尽。
2.2 自我认同感不稳定
「每个人都有对自我的认同,这种认同代表了其具有稳定的性格特征。」,自我认同感就像健身时,教练所讲的核心,只有核心稳定才能有较好的效果。不稳定的自我认同感会产生「低自尊」。
我就跟案例中的小英一样,小时候就生活在一个评价两极分化的环境中:我曾经小学,初中成绩拔尖,我爸总是会去到处炫耀我的试卷,夸我聪明,但是高二开始,我的成绩下滑了,我爸就变得异常冷漠,有时候猝不及防来几句批评我的话,譬如「没出息」、「没良心」、「不懂事」。
而且至今为止,我爸对我的态度也是这样,忽冷忽热。“如果我不能成功就是废物”这样的台词也在我的人生脚本中出现。
从我爸的角度来看,今年5月被裁员以后的我,现在确实是个废物了。一,没有婚姻,带着个孩子过日子;二,没有工作,没有收入。
本来,在被裁员之前,我一直觉得很累很累,因为感觉只要我主动懈怠,就会被这个职场淘汰,如果我不够优秀,那我就会变成废物。就像案例小英那样,即使完成了那么多的项目,有着优秀的资本但是她的内心依然很焦灼,不敢停下,直到被送进了医院。
“挺好的,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休息了。”我内心也说了和小英一样的话。

2.3 羞耻感作祟
羞耻感就像我们的影子,常伴左右,像永不退色的照片摆在那里,成为证明你“不够完美”的证据,从而导致「低自尊」。
羞耻感还可以细分为轻微的不愉快和对自己根本的否定。后者往往是一种可以长期持续产生的强烈的痛苦感受。就比如被强奸,这会产生强烈的长期的痛苦感受。
我的羞耻感的来源有很多,在我小时候曾转学过,转学以后总是被嘲笑是“外地佬”;再大一些,月经初潮来的时候,被嘲笑带血的裤子;念大学期间,被嘲讽唱歌像念课文;谈恋爱的时候被渣男嘲讽太胖,腿粗等等。
但,我不够勇敢。当那些羞耻感发生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做,我只想着逃避,逃离,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出来,从此我变得越来越宅,变得不喜欢社交。从书中的话来说,羞耻感限制了我获得自我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了解羞耻感如何妨碍自我发展,对于修复受伤的自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以上是与我有关的三点「低自尊」的原因,书中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3、如何重建自尊?
接下来,我到了如何重建自尊的阶段了,是时候要鼓起勇气面对那些不积极的心态了。因为我想做个好妈妈,给我的女儿作出榜样,用我学到的关于所有建立自尊的方法去养育她,让她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重建自尊的本质是学会爱自己,假如你依赖于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么,无论获得来自另一个人的多少关爱都不会让你完全满足。怎么样算是真正爱自己呢?书中写到爱自己并不是满足自己物质上的需要,因为“买东西”或“寻求物质满足”本质上还是在爱“好的自己”,而不是爱真实的自己。
所谓爱自己,获得“生而为人我很自豪”的感觉,应该是不论我化妆与否、穿着精致与否,我都觉得自己是足够好的,是不错的。在亲密关系中,则表现为不论我今天是什么样子,什么状态,我都是值得被爱的。
「真正让一个人获得成长的不是找到“对”的方法,而是不放弃尝试的努力。」努力尝试去做“爱自己”这件事,即使失败了,也可以从中获取失败的经验教训,让下次成功的概率提高。鼓起勇气去开启一段真正的自我探索,比如我尝试多走出家门,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去尝试多交朋友,去尝试户外运动,去尝试自己喜欢的手工活等等,从中去感受真实的自我。
当我在尝试跨出舒适圈的时候,需要敢于面对“我有不足”这件事。我会不断地面临失败时带来的沮丧感、失望感、悲伤感和对自己的愤怒,但这痛苦的环节正是成长蜕变的一部分。当我面对曾经让我犹豫不决的事物,感到迷茫的时候,感到焦虑的时候,要记住行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去做”是“做好”的基础,要勇敢行动,追求自己的所想。

鼓起勇气尝试释放生命与生俱来的权力:去爱和被爱。拥抱内在小孩,成为自己。允许自己的不完美。自尊感就是通过这么一件又一件勇敢去追求,去做的事慢慢积累起来的。
以上是在看书过程中,对自己心理疗愈的一个心路历程和体验。
《自尊的重建》这本书带给我的隐形内心力量是巨大的,内容丰富而有力,感觉读一遍还不够,必须要多读几遍,慢慢地细细地消化它。作为一个曾经的程序员,套用书中最喜欢的比喻:我在之后的人生中要检查和修复自己的问题,先检查我的“底层代码”是什么,然后思考可以在哪里写一些新的代码。虽然我并不能删除“底层代码”,但我可以写入一些新的东西,可以给它们打补丁。同时,也要允许让那些帮助我的人的代码写进来。
© 本文版权归 maxiusidu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夏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07 06: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