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行(二)苏州博物馆
本系列其它: 博物馆之行(一)海昏侯 博物馆之行(三)马王堆
当天早上9点路过博物馆门口时,发现排队人不老少,推算一下应该是8点多提前到的游客在等9点开门。太阳还挺晒,于是我们决定先去吃个早饭(旁边路上食店非常多)。快乐地吃完清亮的早餐小馄饨,9:30到门口无人排队顺畅入场。


对我来说,苏博的建筑比藏品更有看头。中西结合的简约式苏州园林风格的再设计,自然而讲究的采光设计让室内不开人工补光也依旧通透亮堂。


十一前的淡季苏州博物馆里的人不算太多,可以拍到很多空镜。精致的建筑细节和精巧采光设计,以及曲里拐弯怎么走也走不到头的鬼打墙般(褒义)的展览布置,除了文物陈列本身,独特而充满巧思的建筑的设计让人印象深刻。
吴中风雅,让我发自内心的喜欢。




苏博的镇馆之宝
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

这套碗出自虎丘云岩寺。在陕博看过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盘子碗,这套莲花碗的工艺更加精致。不愧是工艺之都苏州的产品。
玻璃展柜外面1米隔了安全线,只能远远看,并且考验手机的变焦水平。
不过这两边的秘色瓷都是从庙里挖出来,庙里可真能藏东西啊。
它被定做秘色瓷的标准器,也被做成了苏博文创雪糕。

另一个镇馆之宝是北宋真珠舍利塔。

这个宝贝是可以凑近各种观看的,细节超多,工艺也是极其复杂,木雕描金金线编织串珠宝石各种华丽工艺叠加,颇有一种没想到吧我们会的超多哦的自豪感。
临展
博物馆负一的临展区是来自甘肃天水的西戎贵族随葬品展示。不少游客奇怪甘肃的怎么在苏州展。当然是因为博物馆之间有自己的文物交流互相展出的传统啊,而且苏州博物馆人流量大,更多人看到和了解这不是很好嘛。至少连甘肃出生的我到现在也还没机会去过天水市,反而在苏州看到那里的文物,也十分感慨。

文物属战国晚期。戎族在秦人和其他草原部族的夹缝中,被迫放下兵器臣服于秦国,却又在各种细节上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果然是来自草原的倔强。


在这里看到这种少数民族纹饰,想起了在海昏侯博物馆看到的马具上的大角羊。搭配了一张实物图,让一切都具象了起来。这种西方式样的或者草原风格的纹样出现在西汉海昏侯墓里,文化是流动的。
而我也因为这些关联元素,获得了超越历史书的,独属于逛博物馆的快乐。




出来在文创商品店里买了三百多块的纪念品,之后坐在紫藤架下蹭咖啡馆的空调吹个凉。咖啡馆里的饮品和点心我都不太有兴趣,这点让人不满意,在这里卖西点并且品类还超少,真是没劲。
苏博的隔壁是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园子,算作整个苏州博物馆的游览内容。忠王李秀成在苏州曾经深受百姓爱戴,和李鸿章是对手。太平天国忠王这部分历史对于在新疆上中学的我来说是又远又没有实感,只记得其他人都是头巾,只有个王的画像头上带了个花纹头盔,我和同学们都在历史书上给他填色来着。

在忠王府里,这张画像才稍微具象和丰富了不少。
园子是真漂亮,移步换景的苏式园林。而我想的是,这些从广西来的客家人不知道在这里怎么把语言饮食气候水土这一整套系统搞顺的,还要让这里风土人情完全不同的老百姓爱戴他们,那可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所以当时的清政府得干得多差啊……



园子里还有一处文征明手植紫藤,四百多年了,亭亭如盖亦。但现在不是花开的时节,只能看一看藤,想象它盛开的样子了。


在苏博逛了整整五个小时,兴尽而归,我的关节也因为久站而开始隐隐作痛……
所以把住处订在附近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出门就可以溜达回去睡个午觉养足精神再逛。
在苏博租借讲解器非常有必要并且值得。但是讲解器自带耳机是单耳的,可以考虑自己带一副有线耳机使用。
苏博的文创店有两个,一小一大,到大的店里慢慢看吧~当然不愧是工艺品苏州,制品非常精巧,价格嘛也是丰俭由人。

逛博物馆要穿支撑力好的鞋,虽然能坐着休息,但必须要站立以及走动的时间真的好久。体力活,哎呦喂呀……
喵小粒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食谱 | 菠萝牛肉 (7人喜欢)
- 网文连载经验 VI 写作经验 (8人喜欢)
- 网文连载经验 V 写作过程 (3人喜欢)
- 网文连载经验 IV 发文申榜相关
- 网文连载经验 III 素材筹备-积累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