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桂平、藤县、武宣、贵县、容县覃容锡家族
平南、桂平、藤县、武宣、贵县、容县覃容锡家族
正如我在《桂平蒙圩镇罗容狼兵覃氏族谱》一文中所说,“在研究桂东南、粤西狼兵历史的过程里,我发现覃氏与韦氏一样,都是具有强烈狼兵色彩的姓氏,看到这些地域村落中聚居的覃、韦氏族,都可以去深入挖掘他们是否与狼兵存在关系。”那么本次在孔夫子旧书网收集到的另一本平南、桂平、藤县、武宣、贵县、容县覃容锡家族《覃氏族谱》(油印本),也是源于见到其中存在一点与狼兵相关的信息;另外我在市图书馆找到一本时代文献出版社的《中华覃氏志》,里面也有覃容锡这支相同的族谱序言、分布等内容,并且辑录了一篇对旧族谱存在的不合理地方进行分析的文章,也颇具意义。本文我提出自己的一些分析和观点。
《中华覃氏志》记录了这支覃氏的来源说,“覃容锡原籍柳州,永乐12年赐进士出身、15年仕云南武定州知府,封孝廉刑案察奉政大夫,后奉旨归田,居平南武林,为入广西平南始祖,已繁衍二十余世,后裔居平南、藤县、容县、桂平、岑溪等县市,也有外迁广东等地的。”这里有关覃容锡的出身及任职都存在问题,首先永乐十二年没有进士科举考试,而整个永乐年间进士名单也没有覃容锡的名字;二是云南武定州名是清朝乾隆才有,永乐年间有彝族土司统治的武定军民府,设置流官是要到1597年(隆庆元年)。至于孝廉是只在汉代设立的察举制考试;刑案察在古代没有此官职,按族谱其他记载判断应该是“提刑按察使”,为主管一省的刑名、诉讼事务的官员,不过这与覃容锡知府任职不符;明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为文散官名。
《中华覃氏志》和油印版《覃氏族谱》中明天启年覃钰贤撰写的族谱序言载:
吾祖容锡公,粤西容州由来也,自宋至今,锡公乃系十代将军公之子,乃系宣威将军遂世公之次子也。公明永乐甲午科(1414)进士出身,丁酉(1417)仕云南武定州知府,七次纪录,加三级,奉政大夫,奉旨孝廉御使,提刑案察。原配易氏封淑人,壬寅(1422)奉旨回乡,创寓平南李练村。妣生三子,长春芳拔贡,次春松岁贡,三春柏庠生。长媳施氏、继配黄氏,次媳方氏,三媳何氏,何、方两氏无所出。黄氏生三子,长开运,钦加同知,衔授桂平儒学正堂。次开朝,贡庠生。三开甲廪生。长媳冯氏,次媳唐氏,三媳马氏。唐氏生三子,长大文为百户官,调守吉大里而寓居焉。次大来百户官,调桂平古城村。三大贞为副千户,调武宣寓蒙村。
清光绪元年覃氏15世孙覃建元撰写的序言只有一些差异,照录于下:
容锡公,明永乐甲午科赐进士出身,丁酉仕云南武定州知府,奉旨回乡,封孝廉刑案察奉政大夫,侨寓于平南武林乡,绵绵继继以迄于今,为斯谱著入乡始祖。容锡公易氏生下二世祖长春芳拔贡,次春松岁贡,三春柏庠生。芳公生下三世祖:长开运,钦加同知,衔授桂平儒学正堂,次开朝贡生,三开甲庠生。松生开汉,迁藤县炉村,次开泉迁居广东嘉庆州。柏生开发为百户官,迁居桂平吉一里,次开达,迁居古城村,三开祥迁居吉大里。运生下长文忠邑庠生,次文兴。朝生下长大文为百户官,调守吉大里,次大来住桂平古城村,三大贞为千户官,调守武宣住蒙村。
在《中华覃氏志》中另外辑录了一篇覃氏族人否定“容锡公是十代将军遂世公之子”的文章,他们分析认为,“这种说法始见于公元1617年从义公和1625年钰贤公所写的谱序,写序年份比遂世公出生还分别早18年和10年,这是不可能的,明显为后人加插上去的。”推断覃容锡支系并不归属覃英支系,而是平列的两大支系。
而序言中有益的信息是,从覃氏三世“覃开发为百户官,迁居桂平吉一里,覃开达迁居古城村,覃开祥迁居吉大里”,“四世覃大文为百户官,调守吉大里,覃大来住桂平古城村,覃大贞为千户官,调守武宣住蒙村”(注:引文做了概括)等资料来分析,覃氏应是世职军人,据所任职的百户、千户,似乎他们是卫所的世袭军人。我希望能够从旧地方志找到辅证的资料,可惜我能找到的民国九年《桂平县志》、清和民国的《武宣县志》等地方志文献,都没有记录明代桂平、武宣的卫所千户、百户等的武职官名字,而从乾隆桂平县志记载可以看到“古城村”是狼甲,直到乾隆年间编制保甲时仍然看到单独的“狼甲”:
赵里,村落分民狼四甲,民甲则一甲棉塘村……;狼甲则林村、施村、罗村、罗容村、石桥村、新墟村、古城村、鸡母村、运耀村。烟户七百九十二户,编为七十八牌头,保正(疑有漏字),狼总一保,甲长二十三名。
武平里,村落分为三甲,新民甲则东河村……;上下狼甲则盈丰村、那逢村、都棉村、三江村、新寨村、罗拔村、旺水村、寺面村、独木村、六村、下黄村、石梯山里有六蒙村、六斗村、山心村、寺村、独田村、亚八村、古岁村、古丈村。
甫里,村落分为四甲,寨头甲有寨头村……;狼甲有清泉村、全塘村、马王村、上旋村、上贯村、官桥村。
赵里即今日桂平的蒙圩,蒙圩今日存在一个古城屯,也还有覃、韦氏族人生活在这里,应该就是旧时的古城村,我判断覃容锡家族极有可能就是来源于狼兵的家族,他们族人所任职百户、千户应该是土(司)百户、土(司)千户。而所谓覃容锡任职的武定州,判断是后来狼兵土司所建的武靖州的误记,只是之后覃氏族人的口述记忆出现了变异。
而从平南、桂平、藤县、武宣、贵县、容县覃容锡家族《覃氏族谱》中覃氏的迁徙来看,早期覃氏的迁徙频繁,迁徙地点非常多,1-8世迁徙的地方就有平南武林乡李练村,平南大坡乌臼村,桂平罗播村,平南沙冲村,桂平古城村,武宣六新圩古强村,武宣东乡垌岭,贵县庆丰牛蕴,桂平中和中团村,贵县思龙里长塘村,桂平石龙武平里覃山,桂平江口、盘石、木梏岭、罗容村,贵县德兴七村,平南会里盛冲,桂平马皮、木乐、梁村、高塘、里端,平南彭冲岗,平南平山石塘,平南平山盛冲永兴乐棚坡,容县水口,平南镇龙下芦,平南寻社石塘,容县水口古龙大垌,平南大庙古板,平南武林,平南大坡李村,玉林北市大塘村德堂村,平南寺面罗全村,平南大坡李村,平南寻社南界,平南官冲师堂,贵县龙山六列村等等,显然,如果是卫所官兵,不可能迁徙那么多地方,迁徙地也多局限在营堡、屯田之地。因此覃氏是卫所官兵的可能并不大。
覃氏族谱能够提供的有益的信息总之还是偏少,仍然需要做更多的田野调查工作找寻。
李明杰《容县姓氏源流》一书记载,松山儒地村韦氏始祖韦应怀,本姓覃,为韦一处抱养而改姓韦,约于清康熙中后期1687年前后,由平南平山卢村迁居容县水里儒地,自称“覃韦”。清道光十五年《平南县志》“卷四·舆地”记载平南会二里(今平山镇)有“卢村”。清光绪九年《平南县志》“卷之四·舆地略”变为平南会二里(今平山镇)有“路村”,相信是原“卢村”演变而来。“路村”现在还存在,为荣路村委会路村。据1992年版《桂粤覃氏》第一本记载平南县平山镇覃氏分布在青皮冲、闲村、盛冲村(登明)、古齐村、太平石塘村、盛富村等,路村则与盛富村、古齐村、太平石塘村、闲村、盛冲村(登明)等皆为毗邻,基本分布在六陈镇到平山镇之间的交通要道上,再通往容县罗江镇和松山镇,其中古齐村、石塘村、闲村、盛冲村(登明)皆是族谱记载的覃容锡后裔居住地。《中华覃氏志》也记录覃容锡家族后人分布在今日平南县的六陈镇、平山镇、紫荆镇等地。不过平南平山镇路(卢)村覃氏来源于哪里,暂且缺乏更详细的资料。
2023年9月10日,茂名桐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