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会给你建议,有时你也会主动去征得别人的好心建议,这些都是正常人际关系,本无可厚非。但是,当别人主动来给你建议时,你就要小心了。比如你说自己想休假,同事就建议你立即去向领导申请,但是贵司领导有规定,本部门不能同时3个人都休假。等你去领导办公室请假时,领导会骂你没有眼头见识,明明知道最近部门工作很忙,而且已经有4个同事请假了其中一个还是病假,你无缘无故却想休假出去旅游,忙得不可开交的领导自然对你此刻的请假一肚子火,领导会觉得你是火上浇油,而且是看别人劳动时你喜欢懒散、逃避,还欢喜踩着别人去享受......这在体制内常常发生,吃了一鼻子灰的你刚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就会立马觉得自己今天的请假草率了,也没有了解清楚究竟几个人已经休假了,就去领导那里要假期,再一想,你是受了中午吃饭时那个同事A的鼓励,所以才贸然请假的。继续了解下,你会发现A昨天刚请假过,也是碰了一鼻子灰,所以这个同事今天引导你去碰壁。这个同事的建议,就属于摆你一道的类别,让你在领导那里留下差印象,比他更差的印象,类似拉你下水,他走的弯路,他也想你走一遭,如果领导要找急着请假的人算账,那么第一个矛头也会指向你而不是他。但明明是你自己主动去请假的,同事鼓励你请假,其实还是打着“为你好”的头衔,你有苦还说不出。以上这个听同事建议自己受苦的类似故事,就太多了,老秘书好像也讲过不少。在我们体制外也很多,比如同事建议你去接一个烂项目、坏客户,但是却说是好项目、优质客户;比如同事建议你去找领导申请劳动合同转正式合同;比如老同事引导你去参加派别斗争,结果你站队的那一方明显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且很快败下阵来,你自然会受到牵连,你职位都不稳了......我们判断一个建议是否能接受,有好几个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看利益,即你接受这个建议之后付出行动了,结果对谁有利。我们来看个一年来最轰动的事件,即德国和俄罗斯合资建设的北溪二号管道,被炸了。该管道被炸,对谁最有利?所获得的利益大小排序目前显然是这样一个排序:美国获得利益>英国>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乌克兰>德国>俄罗斯>其他国家。但是,做一件事也要看收益抵消损失之后,是否为正值,从德国到俄罗斯再到其他国家,炸了北溪之后好处都少于损害,所以得不偿失,这些国家第一步就可以排除掉。有意愿和好处为正,但也要看能力,立陶宛、爱沙尼亚和乌克兰,是不具备跑到当地海底去有预谋实施这样一个长达半年的特工袭击计划的,波兰也勉强。所以,炸北溪管道的人,从收益、意愿、能力综合来排序,显然美国首当其冲,他获益最多,接着是搅屎棍英国,再加半个波兰,最终目标就大致锁定在这两个半国家身上。其他国家或者行为体如果听信了这2.5个国家的建议,去实施对北溪的袭击,那就是愚蠢之至,自己去做了蠢事,成本过高,还让别人从中坐收渔利。以上这个大事件,是让大家看到国家与国家之间,也会有被坑害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比如负债累累的南美第二大国阿根廷,孱弱到马岛都收不回来,居然在上世纪下半页,听信欧美某些专家的建议,开始搞低温核聚变发电站,结果花了上百亿美元,啥也没搞得出来,只能作罢,结果无非就是给那几个专家个人增加了研发费用并让他们致富了。三国时期,袁术在诸侯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喜得皇帝的玉玺,他本想将此献给当时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袁绍的,哪知道他听了儿子的建议,说得到了玉玺就是做天子的命,以彰天降神运。其实这个儿子想利用自己父亲的威望坐天下,父亲成了皇帝,他迟早就是太子,以后也是皇帝。袁术听了儿子的建议,就自称皇帝,还登基了。这下好了,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叫将矛盾点转移到了自己身上,此后各路诸侯开始联合起来讨伐袁术,也就几个月之后,袁术父子都死于了非命。还好刘备仁慈,给了他一个全尸。古往今来,案例就太多了,我们不能轻易听信别人的建议,很多看起来是为了你好,其实该建议的后果对你来说是严重的,甚至代价高昂。回到我们职场人身上,再看一个浅显的你随时会中招的“建议”。如下这位帅哥群友,虽然月薪才7千,但是他受别人蛊惑,告诉他“其他刚毕业的新人都月薪上万了!”所以他就准备向领导提出加薪,他认为再少的话领导也会答应给他加个1千块到月薪8千。而且他方向都错了,他想找目前的人事经理提出加薪,其实应该找自己的部门领导提,这才找对了对象。但是我是不建议他主动去要求加薪的,因为体制外尽量不要主动提加薪,否则后面就是领导的小鞋、针对、为难和随时可能被扫地出门的命运。可惜他不听我的,因为他是老群友,我这才劝说他。但他还是去提加薪了,结果加了个0,三个月后待不住了,因为领导有意开始打压他,他也只能跳槽走人了。这里可以看到,他仓促之后听信了老员工的建议,而且一时思维难以改变,不试心不死,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其实是老员工挑逗他的。以上这是个毕业两三年的学弟,初入职场确实不懂,我们不怪他,看一个经验丰富的学姐吧,如下。也是当年,这位学姐也来问“如何证明自己的价值让领导给我加薪?”而且她的措辞比较好玩,她用的是“内部调薪”,内部调薪一般是每年初公司的全员调薪,或者给你个人升职后,也有个调薪,却不是你主动找领导要求加工资就给你加的。她认为只要自己将“说辞”说到位,也就是巧舌如簧,领导就会信服自己并给自己加薪。其实她也是被一个“朋友”蛊惑了,这个朋友其实就是另一个同事,同事告诉她“之前某某就主动找领导加薪,成功了。”她就听信了,于是开始找领导提加薪。其实同事是跟她平级的,为了将她比下去,所以故意引导她去领导那里碰一鼻子灰。当然,同事也有可能自己想加薪,如果让这个来了1年的同事先去提提看,一旦她得到了加薪,那我这劳苦功高的老员工,更应该加薪了,届时这个出主意的同事自己也会去要求加薪,加得也更多。这里我们群友有“被人当抢使”的成分,但更多是做了同事的药引子,同事拿她做实验。接着我们来到日常生活中,例子就开始更加普遍了,我们有群友在大城市上班,但老家父母一直想让他尤其她回去,突然某天打电话过来,父母让她回去考公务员,说家里商量过了,可以回家不上班复习考试,考2年也不要紧,“这2年期间父母养着你,给你提供一切服务!”此时,正常的人都会感激父母,觉得父母特别好,善解人意。其实你后来就知道了,父母也知道你大概率考不上,父母是用这种承诺养你2年的保证,先将你的肉身叫回来,让你辞了大城市的工作。这就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步了,至于你能不能考上,那是锦上添花。你到家后,在家待不了一年,父母就会开始抱怨你了,让你去找工作。第一年考不上,父母就要给你脸色了,而且并不给你零用钱,他们知道你过往有工资积蓄,“养你”仅仅是让你住在家里不要缴房租,仅此而已。到了第二年你如果还真的准备再次备考一年,那不行,就要开始让你缴房租了,直到你妥协不考了,去找工作上班,或者在老家边工作边备考。一旦你上班后,父母就张罗着给你安排相亲,然后催着你将某个相亲对象定下来,开始谈婚论嫁,然后结婚、生娃、继续生二胎......如此,也不过就2年的时间,父母完成了他们的夙愿,成本只不过是给你提供了不到一年的一日三餐。其实你在听取父母建议“回来考公务员,期间父母养你两三年,衣食住行全包”时,需要他们给你一个大致的承诺:1,工资,目前你上海月薪2万,回去后就算拿不到2万,但找个6千的工作还是可以的,也不要求多,请父母答应每月给你5千块的零用钱,这5千就是我辞职不上班的补贴,否则为何要2万的工资不拿而听你们的建议回家呢?2,时间,在家不上班可以复习两三年,就是至少2年时间,除了生活费每月给5千,给大概24个月之外,不能变卦,即突然在中间某个月催我去上班、相亲、缴房租。3,红包,这2年期间我是在家复习,没有上班则没有工资,还要二老给生活费,所以年底和过节,就没有往常孝敬父母的年货和过节红包了,毕竟此间不是在工作,更不是拿着上海的月薪2万还有年终奖。4,情绪价值,既然承诺了2年,则这期间不能对我抱怨,各种负面情绪不能在我身上宣泄,回去后父母都不能太啰嗦,不要用其他表妹堂兄以及同学的成功案例来倒逼我、奚落我、类比我、内涵我。以上,《约法四章》,答应了,你才可以接受父母的建议,即辞了上海的工作回去备考,考公考研都可以,也可以同时考。这里例子看下来,虽然有些不讲亲情,但是这毕竟是个现实社会,我们很多女群友尤其家里有弟弟妹妹的,就是这样被父母骗回去了,再也没能回头。各位父母屡试不爽,在自己的儿女身上运用得非常娴熟。我不是让你对父母多么凶,而是让你知道谈判,至少知道这个“回老家养着你让你考公”的建议,对你自身的事业发展来说是代价高昂的,所以你必须要给出建议的那一方付出一定的成本,从而对你的代价进行适当的补充。这还是在父母这里,如果是你听了其他人的建议,那就损失更加惨重了。如下,我们有个35岁的群友,至今月薪才1万出头,但她听信一个即将离职的女同事的建议,也准备离职,并跟随这个女同事一起去美国读研2年,据说届时回来,学历高了,才能在本行业做到高管,年薪40万。但是美国读研的费用大致是80万,她毕业后工作十几年,省吃俭用,也不过余下来了五六十万,还等问亲戚再借个二三十万,才能去美国读书。实际上是她思维无解,35岁之前一直碰壁,尤其工资低,现在类似年薪20万想上升但无解,此时听信一个离职同事的建议,准备花80万+2年,从而回国后实现他们行业内届时的年薪40万。这也太荒唐了,离职同事的一个建议即将耗费了她至今的所有积蓄,还有剩余不多的青春,回来时还不一定能在他们行业真的能找到那个40万的高管岗位。被我一顿说,其实她只要多看看我的文章,今年内就可以跳到40万、甚至60万,根本就不需要出国了。主要方法就是离开过去的行业、岗位,也就是海投即可,按照工资优先、企业次之的思维来求职,淡化行业和岗位。实际上她这十几年待的那个行业,已经穷途末路了,是个非常差的行业,她还觉得特别好。这个行业就是骗家长钱的教培行业,已经被国家的双减政策几乎取缔了,她还当个宝贝行业。这个例子中,这位即将中年的女群友,因为思维的局限,差点听了别人的建议而倾其所有,并走向一个未知且大概率没有未来的未来。此时找我指导,我也不愿意指导了,因为不知道她的思维还能否反洗脑回来。我先将她的青春挽留一点是一点,让她的钱能省一点是一点,这么低的工资,我看着都觉得她的过往经历可惜了。而且她“恋爱脑”严重,老家的弟弟在哪里,她就去弟弟在的城市工作了三四年,后来妹妹嫁到了河南,她又离开上海去河南追随妹妹待了五年,现在刚刚才回上海不久,就心猿意马准备投资80万出国读研,还号称“投资自己”。这位是我的职场徒弟了,2年时间收入从月薪4500到年薪大致40万。也接受了我的思维,转正后开始考虑提升学历。对于一个家里有弟弟的人来说,这绝对是改写人生了,下一步就是走向百万年薪的职业经理人。但是她差点被培训班的某个老师和同学蛊惑,因为有一个人报名了学费80万的MBA,就有人也鼓励她也报名那个80万的在职硕士,说是“名牌大学”,“值得”。大家千万不要听信这些建议,他们的建议是需要你耗费80万实际上是100万,最后还不一定拿到的学历。“名牌大学的在职硕士”,其实就是个噱头,对我们职业经理人来说,有硕士>没有硕士,你个在职硕士,就算给你哈弗大学的,又有多少作用呢?你别被忽悠了。何况这80万一缴,你那名牌大学根本就赶不上哈弗、剑桥的名声,给人家提鞋罢了。我们这位美女群友,跟相亲对象聊天,对方给她的建议是:“不如辞职在家备考公务员。”这种建议,同样代价高昂,关键这男孩此时还不是男朋友,即使是,你辞职在家的费用他也不可能给你一分钱啊,都你自己出的,考不上他不给你钱用,你考上了正好是因为听了他的建议所以考上了,他还是没有成本,并且赚了个体制内的媳妇。一举多得。我给了建议,目前女群友月薪1万出头,也不多,只要这个男孩给个每月9000块考公期间的生活费即可,保险自己缴纳也不需要麻烦他了,答应就可以听他的建议辞职备考。可惜,这个女群友也是个恋爱脑,她看不出来本质,她去研究该男的性格去了,研究他是不是什么“倾向于孤注一掷”的性格了。我也是没话说了,恋爱脑真是多。其实套路是一样的,他建议她这几个月不要去上班,在家准备司法等考试的复习,但他只是嘴巴会说,手上没行动,一分钱不愿意出。我写了这么多,不知道她能不能理解,因为我看她好像还在说“自己有些积蓄”。以上不多说了:在碰到一个建议时,如果你按照该建议执行后的代价高昂,则你需要谨慎接受这个建议,至少需要对方或者第三方给你一些成本补贴,否则你就是个棒槌了,甚至一辈子爬不起来。